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数字媒介

数字媒介

数字媒介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469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15508篇;相关期刊329种,包括中州学刊、广告大观:理论版、现代广告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3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2013年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年会、2013年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学术论坛等;数字媒介的相关文献由571位作者贡献,包括单小曦、周旭、欧阳友权等。

数字媒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9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5508 占比:99.60%

总计:115975篇

数字媒介—发文趋势图

数字媒介

-研究学者

  • 单小曦
  • 周旭
  • 欧阳友权
  • 何志钧
  • 俞传飞
  • 吴红
  • 夏洪波
  • 孙悦
  • 方忠平
  • 兰波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田田
    • 摘要: 可变字体作为屏显时代科技与设计艺术结合的产物,研究并拓展其设计形态的表达与应用是当代设计师的使命。屏显时代的字体设计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也隐藏着受众不断变化的阅读需求。屏幕字体设计如何带给用户更舒适的阅读体验、汉字的生命力在数字媒介中如何被更好地挖掘是当代汉字设计的焦点。技术的更新将会配合文字的内容与形式探索开发出新的字体创造与生成的空间。
    • 刘华年; 董亚萍
    • 摘要: 该文以当前设计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为研究基础,以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双主教学模式"应用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数字化教学改革为媒介,提出基于数字媒介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举措,重新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尝试转变设计专业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目的。
    • 孟凡
    • 摘要: 主体间性是对主体性和反主体性的反拨,其消除了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实现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和谐共在、彼此共生。数字媒介下文学借助互联网技术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使“作者—读者”“文本—人”“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以及“媒介—人”主体间性的实现成为可能。数字时代下文学艺术性危机的产生正在于文学各构成要素之间主体间性的缺失,在追问数字媒介下文学的发展方向与意义价值上,主体间性问题仍是数字媒介下文学创新发展的关键。
    • 杨坦; 陈斌卿; 黄微; 曲继萍; 曾晓漫
    • 摘要: 红色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具有保护和传播价值。以往的保护和传播手段大多被僵化为一种缺乏互动的单向传播方式。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介为遗产保护带来方法上的变革。本文以中国西部科学院为例,探讨数字媒介技术在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探索出多种数字媒介保护与传播方法,为红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 都岚岚
    • 摘要: 玛丽·雪莱1818年出版《弗兰肯斯坦》两百多年以来,与其形成互文的文化产品层出不穷,出现影视改编、戏剧、芭蕾、儿童绘本、游戏、网络虚拟体验、超文本小说等跨媒介传播方式,体现了《弗兰肯斯坦》强大的后续生命力。文章借助博尔特和格鲁辛的“再媒介化”概念,聚焦《弗兰肯斯坦》在数字媒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如《弗兰肯斯坦》的宾夕法尼亚电子版和数字集注版、雪莱戈德温档案、弗兰肯网络虚拟体验、超文本小说《拼缀姑娘》等,认为数字媒介对《弗兰肯斯坦》的再媒介化延续了它的后续生命,使其世界文学的经典地位越发牢固。
    • 德沃尔夫冈·恩斯特; 吴颖诗(译); 王玉珏(译); 吴一诺(校对)
    • 摘要: "档案"一词已成为所有可想象的存储和记忆形式的普遍隐喻。然而,从媒介考古学的视角出发,德国学者沃尔夫冈·恩斯特认为,档案并非专门用于记忆,而是用于数据存储的纯技术实践:我们添加到档案中的任何故事都来自外部。档案没有叙事性的记忆,只有计数形式的记忆。恩斯特认为,在数字文化中,档案实现由档案空间到档案时间的演化,关键在于数据持续传输过程中的动态性。由此,档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隐喻",蕴含无限的可能。
    • 周志强
    • 摘要: 2021年3月,著名的游戏开发平台Roblox在自己的上市招股书中,大胆使用了“Metaverse”一词,宣告了一种新的数字媒介创造理念——该公司上市后,市值首日即破400亿美元,引爆了“元宇宙”的概念,带动了De-Fi、IPFS、FNT、虚拟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同年10月,Facebook公司宣布将公司名称改为“Meta”;而到了2022年,“元宇宙”风暴更是强烈。高通公司设立1亿美元的骁龙元宇宙基金。苹果公司也进行元宇宙开发投资。在学术和教育领域,元宇宙式课堂的开发已经近在咫尺。
    • 刘佳璐
    • 摘要: 数字媒介时代来到,数字商品与传统商品相比,在生产、传播、交易环节有了质的变化,出现了无限供给、低价供给和用户供给的市场供给新局面;用户需求也因数字化呈现出更多样、更个性的特点,长尾需求、即兴需求、引致需求逐渐显露。通过分析数字媒介时代的供需实例,说明数字媒介时代因技术发展出现的供需新形态,探讨新形态产生原因,并分析数字媒介时代出现的新问题。
    • 李菲; 苏静
    • 摘要: 数字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当下的版画艺术,技术的更迭在拓展版画创作形式的同时,也将其他媒介的美学表征置于相同的数字化环境中。创作“空间”的改变,不仅让不同媒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进而生成新的艺术形态,而且也拓宽了艺术教学的实践路径进而产生新的教学方法。本文将版画与影像媒介置于数字化环境中做融合性的思考,基于对数字媒介的本体认识,分析从版画到影像的拓展逻辑的可行性,并建构融合性的实验课程探究和拓展版画教学实践的新途径。
    • 杨柳
    • 摘要: 民间艺术逐渐舞台化后,为了迎合大多数观看者的需求,改变了本身的意义。尤其是数字媒介的介入,让本雅明关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成为现实,更让关于“灵韵”的存在与否进入论争的前沿。正如韩炳哲在《美的救赎》中所言:“数字化之美排除了他者的否定性。因此,它非常平滑,不会有裂隙。”[1]正是在这种趋于“完美”,致力于满足观众爱好的舞台化改造,让民间艺术的当代创化陷入了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这样的舞台化,让民间艺术失去了“本真性”。作为西北民间艺术的代表,“花儿”因其典范性的地域文化色彩,首当其冲地实现了舞台化,也就产生了“原汁原味”与“创新”的争议。有学者就“花儿”“逐渐远离‘民间’”的民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构提出了忧思[2]。也有学者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本真性,也没有唯我独真的唯一性,只要是区域民众或部分群体认可的,就应该受到尊重”[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