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印刷媒介

印刷媒介

印刷媒介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99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专利文献111468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父母必读、广告大观(理论版)、青年记者等; 印刷媒介的相关文献由218位作者贡献,包括卜卫、张炜、沈继睿等。

印刷媒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5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111468 占比:99.83%

总计:111663篇

印刷媒介—发文趋势图

印刷媒介

-研究学者

  • 卜卫
  • 张炜
  • 沈继睿
  • 虎业勤
  • 中村寿久
  • 内野义识
  • 冈野正
  • 喻国明
  • 小幡雄三
  • 布拉德利·格林伯格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玮
    • 摘要: 文学叙事是否只能是静态、封闭的意义结构?文学主体是否只能是被塑造出来的、先验的、决定性的存在?在印刷媒介承载的文学发展史中,孤立的文学写作方式,使得文本的时空呈现封闭的静态。虽然印刷媒介文学也呈现出诸多先锋性的探索,比如打破闭环的结构,呈现发散的或是断裂的时间和空间,但是,在静态文本中,无论作家如何具有开放叙事空间,呈现多重主体的动机。
    • 张耀铭
    • 摘要: 11世纪中国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此后的800多年里虽然代有改进,但始终未能替代雕版印刷术而成为主流。究其原因,在于技术、制度、文化、经济层面的因素阻碍了活字印刷术在中国的推广。15世纪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新的活字印刷术,标志着机械化、分工化、批量化的书籍生产方式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古登堡活字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的进程,建构了印刷媒介,使人类进入印刷文明,并塑造了今日世界。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受到数字技术革命的多次冲击,印刷媒介逐渐失去了曾经的权威。危机或许就是转机,也许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场历史性的转折。我们看到,新兴媒体正在雷霆出击颠覆印刷媒介的结构和形式,倾力一搏创造数字媒介的新功能、新形式和新观念。印刷媒介正走向数字化转型的自我救赎之路,媒体融合充满了张力,许多传统媒体人正在上面做着充满想象力的探索。
    • 曹汉娇
    • 摘要: “娱乐至死”观点由美国著名媒介文化批判学者尼尔·波茨曼提出。在尼尔·波茨曼所处的媒介时代情境下,由于印刷媒介衰落导致的理性缺失,以及电视媒介的崛起导致的童年的消逝。在当今全球所处的以智能手机为主的新媒介发展变局下,所产生的影响在于——童年由消逝到“绽放”;而由印刷媒介曾赋予人们的理性思维能力也并未被电视媒介直接取代,而是由新媒介重新赋予人们以理性的判断能力。
    • 金露
    • 摘要: 电子媒介的发展使印刷时代的传统文学面临挑战。印刷媒介占主导的环境长期偏重视觉感知,造成感官比率的失衡与官能的分割,与电子媒介带来的整合、包容的感知模式不相适宜。麦克卢汉对电子媒介环境下的文学挑战采取积极的应对姿态,为技术和文学的有效互动找到契合之处。通过对现代文学的批评,麦克卢汉发现作家将媒介因素渗透到创作中,以媒介交互、重建、逆序等方式,为恢复读者的整体性与非连续性感知提供了新的经验,促成了现代文学的诞生。
    • 刘煜
    • 摘要: 纯艺术作为一门杂学专业,绘画、雕塑、装置、摄影、行为、印刷媒介、动态影像、实验电影、行为艺术、策展都属于其范畴,而与之对应的就业范围也非常广,因此该专业越来越成为一门热门留学专业。
    • 李筱洋
    • 摘要: 以印刷设计课程为中心,结合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与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从视觉传达设计在印刷媒介应用的角度出发,运用混合教学模式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将印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纳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之中,旨在树立学生良好的设计观,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务实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 杨山河
    • 摘要: 以媒介环境学角度来看,从15世纪古登堡时代到19世纪的艺术进程与视觉艺术类型亦是印刷文化与社会形态捆绑的历史。今天我们所说的“版画”在这一时期与印刷媒介的历史有着密切关联。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考察了古登堡时代的传播媒介,纵观人类传播史中的媒介技术,展开了“媒介即讯息”这类振聋发聩的理论阐释。虽然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一度被认为是一种“技术决定论”而被学者所诟病,但事实上他和英尼斯的著作在某种程度上都对印刷文明与机械工业的技术价值取向秉持一定的质疑态度。对版画艺术从业者而言,版画媒介与技术有着微妙且十分重要的联系。
    • 纪伟
    • 摘要: 文章通过系统分析纸质书籍的媒介特征和优势,从信息生产与传播的权威性、信息的深度获取和受众的信息接收态度三个方向展开对纸质书籍在现代信息传播语境下的媒介地位的解读,打破弥漫于当今社会的“唯数字媒介论”,进一步深入阐释纸质书籍之于信息传播的作用机制,以解决信息受众如何在由消费主义所构成的社会图景中建立起更加成熟的媒介观等基础认知问题。
    • 陈如月
    • 摘要: 纵观新闻传播的发生、发展,自诞生之日起就依赖媒介而生存.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媒介环境学派已经证明媒介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也对信息本身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也从未脱离过新闻.从新闻研究角度看,研究多半集中于新闻内容本身,本文选取媒介环境学视角从两个方面探究媒介对新闻的影响:第一从新闻媒介的历史发展角度,通过对比论证其本质变化;第二从新闻媒介本质角度,研究其讯息特征及其与媒介之间的联系.
    • 贺琼洋
    • 摘要: 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作者尼尔·波兹曼结合他身处的时代环境对印刷机和电视这两大媒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在强烈的对比之中产生了娱乐至死的观点.印刷媒介在口头媒介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并成为理性的象征.电视媒介充分满足了人类的视觉需求,图像也因此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形式.当今,互联网蓬勃发展,并成为一种新的媒介.印刷、电视、互联网发展历程不同,各有特点,研究其发展历程与特点有助于了解三者如何对信息传播产生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