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语境

中国语境

中国语境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62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163篇;相关期刊478种,包括实事求是、法制与社会、民主与法制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新视野下的世界妇女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中国科技传播论坛、中华医学会伦理学分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医学文化与医学伦理”学术研讨会等;中国语境的相关文献由633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全喜、周冰心、朱国华等。

中国语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3 占比:16.20%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3163 占比:83.61%

总计:3783篇

中国语境—发文趋势图

中国语境

-研究学者

  • 高全喜
  • 周冰心
  • 朱国华
  • 李强彬
  • 涂艳
  • 臧峰宇
  • 赵大朋
  • 郑娟
  • 陈化
  • 魏传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银景
    • 摘要: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战略意义。本研究运用修正的“渐进—多源流理论”分析了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研究发现:劳动教育的不良指标、负面的政策反馈、焦点问题和事件构成问题源流;执政理念和价值选择、民意表达构成了政治源流;领导核心的推动作用、专家学者的政策建议、地方探索和经验、网络媒体的助推形成政策源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讲话打开了政策之窗。研究认为,在有限理性视野中,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个渐进调适的过程,中国语境下本土化因素对各源流产生重要影响,各源流渐进性明显,要关注网络对各源流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强化政策执行、协同推进。
    • 付洋洋
    • 摘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兴起于20世纪早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潮,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在特殊历史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时代焦点问题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研究视角,成为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资源。
    • 雷庆锐; 姜周群
    • 摘要: 相较于其他文学形式,中国新诗积累了大量深层次的矛盾和理论困惑。为了解决中国新诗的困境,叶公超全面阐述艾略特的诗学,将其“非个人化”诗学和中国文学传统、新诗现实境遇结合起来,对其“非个人化”理论创造性地进行了延伸和扩充。这不仅体现在叶公超改造出有利于情绪表达的传统格律、以文本为本位的艺术世界,而且体现在他对读者接受过程中阅读困难的理解。叶公超的诗学在中国语境下实现了对艾略特“非个人化”诗学的创造性接受,并生发出了属于自己的诗学。
    • 张城
    • 摘要: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已逾百年之际,讨论一个与其紧密相关的主题——启蒙,甚为重要。即使在西方,整个启蒙运动过程本身也极为复杂,内涵亦相当丰富。如何在中国独特的语境下认识启蒙的中国叙事,这本身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迫切的现实任务。要正确认识近代中国产生的独特的启蒙运动及其内在价值,就必须对冒以普世价值之名的西方中心主义保持清醒认知,摒弃在启蒙意识形态支配下的抽离了具体历史环境的,视自由民主为一种绝对价值的启蒙观影响,进而厘清深受此影响的“救亡压倒启蒙”论断的理论偏见与潜在风险。同时,需进一步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社会政治的具体问题与实践条件,在民族危机、救亡图存、肩负着反帝反封建双重历史任务的背景下,正确认识中国启蒙运动的社会主义叙事,及其与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关联,以此为当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主题、时代新任务,提供价值支撑,贡献精神力量。
    • 杨须爱
    • 摘要: 在中国语境中,人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主要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族理论及中国化成果。这实际上是正统或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但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也属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范畴,只不过是非正统的、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内容。虽然它的世界影响不及正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但也对西方民族理论的发展、民族国家建构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 芦佃杰
    • 摘要: 总结拉丁字体在中国语境下的设计实践,探寻符合未来设计方向的设计方法与路径.通过对拉丁字体美学特性的研究,对中国元素在当代设计中价值的探讨,从"旧"之传承和"新"之突破两个角度,梳理拉丁字体在中国语境下的设计方法.中国语境下的设计不仅要关注视觉元素的应用,更要关注中国精神、中国思想的创新传达,这是更全面、更有效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拉丁字体在中国语境下的设计路径.通过梳理分析将设计方法进行总结,对未来设计方向的探寻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 尤陈俊
    • 摘要: 在中国语境中,尤其是考虑到传统中国时期在大国治理方面所展示的智慧,当我们今天在“治理”视域下将“国家能力”学说引入对中国法治问题的讨论时,需要对其加以适当的检讨。中国法学界主要援引的“国家能力”学说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至今,关于国家能力的学说与理论可谓林林总总。
    • 姚欣雨
    • 摘要: 近两年来,“思辨设计”一词越来越多地被中国设计界与学术界提及,其提出者安东尼·邓恩与菲奥娜·雷比期待依靠思辨设计改变民众行为,从而催化社会梦想。针对这一来自西方设计界的全新概念,本文尝试结合国内外案例,分析在中国语境下思辨设计的实践与传播所面临的困境、实现其最终目的的可能性,以及在中国发展思辨设计的必要性,以期从“怎么做”的角度来加深民众对“思辨设计”的理解。
    • 庞庆明
    • 摘要: 国家再分配能力作为国家再分配制度及其执行能力,只是历史地规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新时代中国国家再分配能力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必要途径,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新时代中国只有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坚持依法分配,注重在间接分配过程中有效促进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协调与平衡,才能逐步实现国家再分配能力现代化的预期目标.
    • 摘要: 该丛书探讨中国语境下文学与图像的关系,旨在基于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史实,描述从先秦至清代不同时期的文图关系及其演变过程,梳理二者间的学理关系。该丛书以历史时期划分卷册内容,共八卷十册,分别为先秦卷、汉代卷、魏晋南北朝卷、唐代卷、宋代卷、辽金元代卷、明代卷(上、下)、清代卷(上、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