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6篇,主要集中在艺术理论、工艺美术、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2871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美与时代(上旬刊)、美术观察、艺术科技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6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暨第11届中国工业设计年会、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2015第十一届全国艺术学年会等;设计批评的相关文献由184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厚石、席卫权、芦影等。
设计批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2871篇
占比:99.81%
总计:113087篇
设计批评
-研究学者
- 黄厚石
- 席卫权
- 芦影
- 刘震
- 张夫也
- 张黎
- 彭圣芳
- 李江
- 李雪
- 李龙生
- 纪明辉
- 冯成成
- 刘文良
- 刘程程
- 周爱民
- 周霞
- 唐文
- 孙光瑞
- 岳俊杰
- 张学彬
- 彭国华
- 徐恺
- 徐晓庚
- 曹巨江
- 曹治
- 曾巧
- 曾玲
- 李传文
- 杨磊
- 杨艳石
- 熊微
- 王天鹏
- 王敏
- 王永志
- 祝帅
- 罗晶
- 董智斌
- 袁园
- 詹颖
- 费利君
- 迈克尔·洛克
- 郑姣
- 里克·鲍伊诺
- 金东
- 陆丹丹
- 陈红娟
- 高建华
- TENG Xiaobo
- 丛愈玲
- 乔现玲
-
-
-
-
摘要:
《中国艺术》(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专注于艺术设计领域的学术杂志。本刊的定位为“一本有文化意味的设计研究杂志”,专注于设计研究、设计批评和工艺美术三大板块,设有专题研究、发现优秀艺术家、艺术影响世界、设计美好生活、设计批评、设计理论、设计教育、工艺美术、个案呈现、纸上展厅等主要栏目。
-
-
-
-
摘要:
《中国艺术》(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专注于艺术设计领域的学术杂志。本刊的定位为“一本有文化意味的设计研究杂志”,专注于设计研究、设计批评和工艺美术三大板块,设有专题研究,发现优秀艺术家。艺术影响世界,设计美好生活,设计批评。设计理论。设计教育、工艺美术、个案呈现、纸上展厅等主要栏目,将设计研究与人文精神紧密相连,是一本可研。
-
-
-
-
摘要:
《中国艺术》(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专注于艺术设计领域的学术杂志。本刊的定位为“一本有文化意味的设计研究杂志”,专注于设计研究、设计批评和工艺美术三大板块,设有专题、发现优秀艺术家、设计批评、艺术影响世界、设计美好生活、设计研究、设计教育、工艺美术、个案呈现、纸上展厅等主要栏目,将设计研究与人文精神紧密相连,是一本可研、可读、可品的设计杂志。本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全文收录。
-
-
廖文慧
-
-
摘要:
以地方感为切入点,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设计作为设计批评主体,以江苏省徐州市学苑路道路的公共基础设施设计为例讨论人与地方。从设计批评的主体与客体、学苑路街道的设计批评、设计批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三个角度对城市道路设计进行设计批评研究。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设计的改进需要所有主体共同发力。从现实层面,探索城市道路公共基础设施更新的方式与途径;从设计层面,寻找城市道路公共基础设施设计与社会多元治理的更新方向;从精神层面,呼吁将人本精神融入城市道路设计的策略、理论和设计行动中。
-
-
苏刚
-
-
摘要:
开栏的话设计的意义在于创造美好的生活,发挥有利于社会与人民的作用和效能,但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乱象和问题。而设计批评的责任则主要在于评价、分析这些乱象和问题,指出设计功能与社会需求间的错位现象等。如今,设计批评基本上处于难以论及问题根本甚至严重缺位的状态,影响了当代设计和设计理论的发展。因此,本刊特别开设了“设计批评”栏目,以期引导研究者、批评家贴近现实,就当前设计界存在的种种问题展开探讨,以促进当代设计的良性发展。
-
-
-
-
摘要:
注于艺术设计领域的学术杂志。本刊的定位为“一本有文化意味的设计研究杂志”,专注于设计研究、设计批评和工艺美术三大板块,设有专题研究、设计批评、理论前沿、设计教育、工艺美术、设计观察、个案研究等主要栏目,将设计研究与人文精神紧密相连,是一本可研、可读、可品的设计杂志。本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全文收录。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甲3号中国美术出版总社511室邮编:100022征订电话:010-67517767王老师编辑部电话:010-67517862罗老师投。
-
-
刘佳
-
-
摘要:
本文是对设计批评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属于设计学研究范畴,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批评及其意义、标准、体系等。设计批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方向正确、研究方法得当将有利于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探寻、揭示设计的本质和设计发展的基本规律。
-
-
杨简茹
-
-
摘要:
本文提出,在设计学“新工科”与“新文科”双重建设发展的契机下,中国设计批评应把握并高举学科间性,提出各种综合研究方法应用于设计批评的可能。同时,对艺术设计批评的理论体系建构与研究方法的讨论,应基于两个重要的支点:一个是设计批评实践的大量开展与学术积累;另一个是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在理论体系建构和研究方法探索方面所提供的可资借鉴的学术资源。
-
-
姚欣雨
-
-
摘要:
近两年来,“思辨设计”一词越来越多地被中国设计界与学术界提及,其提出者安东尼·邓恩与菲奥娜·雷比期待依靠思辨设计改变民众行为,从而催化社会梦想。针对这一来自西方设计界的全新概念,本文尝试结合国内外案例,分析在中国语境下思辨设计的实践与传播所面临的困境、实现其最终目的的可能性,以及在中国发展思辨设计的必要性,以期从“怎么做”的角度来加深民众对“思辨设计”的理解。
-
-
陆丹丹;
王天鹏
-
-
摘要:
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是法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理论家、批评家之一,其理论影响了20世纪下半叶社会思想的走向。然而,他在我国设计学界却长期被忽视。日常生活批判、城市社会学和空间生产理论是构成列斐伏尔理论体系的三大支柱。其“日常生活批判”从哲学批判转向微观的社会学批判,对于现代设计文化的研究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他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社会学批判为设计批评的理论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消费主义批判视角;而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将现代城市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可视为不可多见的设计批评理论,对设计批评的理论构建具有范式性意义。
-
-
席卫权
- 《2015第十一届全国艺术学年会》
| 2015年
-
摘要:
设计批评是指在相应文化环境中,秉承一定价值观念,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式,针对设计活动、现象,及相关意义等所做的分析、评价、阐释和论述.在借由报纸、电视、杂志和网络等媒体进行的各种设计批评活动中,无论自发还是有意,来源广泛的批评文论出自不同的批评主体.对设计批评主体的分类阐释,应围绕以设计实践为中心的对应关系方来开展。如以设计行为和产品为关系纽带的直接的“当事人”,包括设计师与客户(甲方)、用户、营销方等;间接的关系方,包括公众、官方、研究者和媒体等。在设计价值关系范畴中的你、我、他可以围绕“批评”,构筑更紧密的联系,各种矛盾的互动中,指正和扬弃并存,从而规避负价值的可能,寻找实现正价值的意义。其中公众批评、官方批评、研究者批评等因与“当事方”的利益关系不同,一定程度上更倾向于公允的态度,更愿意采取较为普世的价值标准,是相应时期设计批评,乃至设计文化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动力,这种能动性的促进有赖于包容和自省。
-
-
张夫也
- 《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
| 2007年
-
摘要:
和谐化设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谐化设计,主要是指在设计方面力求做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所有生灵之间的和平共处,共生共存,并以和谐化的社会构筑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及和谐空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对于设计的要求就不能只停留在材质、造型和色彩的探讨上,也不可只强调单纯的功能问题,而要在设计的伦理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并以设计批评与设计审美为先导。
-
-
-
TENG Xiaobo;
滕晓铂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讨论的重点在于通过揭示设计史发展过程中"技术"与"设计"这一对主要矛盾互相作用的结果,探讨技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来认识现代技术社会背景下设计的本质,以寻找现代设计史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批评的基点.在机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中,设计是人与技术的博弈.当人的自主性很强,能够支配技术时,技术是为人类发展服务的;而今天的很多情况却表明,人实际上正在受到技术的限制,沦为技术进化的工具.因此,在现代设计史研究中引入技术哲学,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
-
-
-
-
-
-
-
-
-
-
- 俞亚萍
- 郏正贵
- 公开公告日期:1999-11-24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育辅助用具技术领域,是在家教时为提示考评孩子学习的一种电子设备,它由电源电路、语音录放电路,低放电路、语音控制振荡电路四部分组成,它使得家教时表扬、批评、提示、执行科学、合理,其语音可以保存,并可经常播放,教育效果明显而且持久,教育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