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日常生活批判

日常生活批判

日常生活批判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欧洲哲学、哲学理论、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专利文献35998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哲学分析、江海学刊、求索等; 日常生活批判的相关文献由16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怀玉、衣俊卿、宋勇等。

日常生活批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0 占比:0.47%

专利文献>

论文:35998 占比:99.53%

总计:36168篇

日常生活批判—发文趋势图

日常生活批判

-研究学者

  • 刘怀玉
  • 衣俊卿
  • 宋勇
  • 李巍
  • 杨威
  • 宋晓芳
  • 王勤
  • 余小玲
  • 余燕莉
  • 冯婷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巍
    • 摘要: 有关大众文化的批判始终贯穿于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之中。大众文化遮蔽了现代生活中的多种可能性,进而巩固了资本主义的存在。日常事物不再被身临其境的体验,而是被大众文化净化成中性的消息形态,民众迷失于各种幻象中。大众文化的“再隐私化”功能致使日常主体逐渐丧失实践维度,民众在强化的个人主义和窥视欲中走向沉沦。不过,列氏对辩证法以及日常生活非定性的坚持依然为大众文化的正面功能留下了阐释空间。
    • 季杨
    •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不满足于仅仅揭露和批判社会生活细枝末节中真实的,实际的生活,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也不仅仅是一个狭隘的经济学范畴。从异化劳动批判到日常生活批判,是列斐伏尔想走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面向日常生活异化,为日常生活理论的辩护。在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辩证法,他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中的商品拜物教与劳动异化理论改造成一门激进的革命的理想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本文尝试从异化劳动批判到日常生活异化批判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的第三章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 刘大蓉
    • 摘要: 列斐伏尔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引申到日常生活的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社会新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批判,学习列斐伏尔的异化理论和辩证分析其中的问题对于我们在时代和社会发展变化中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现实问题,避免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公式化具有重要意义。
    • 李巍
    • 摘要: 近年来以《南方车站的聚会》为代表的中国现实主义电影,拓展了电影艺术的空间审美。空间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戏剧化空间、中性化空间或者由角色统摄的感觉空间。空间被主体化了,也被地方化了。在电影中空间是事件性的,它们不仅仅是烘托故事和角色的典型环境,同时也参与到故事之中,作为一个对话者与角色展开博弈。空间和叙事之间的裂缝揭示了空间的丰富性和多维度性,进而暴露了日常生活的多维度性。在类型化和商业化电影对空间的过度征服中,空间和镜头越来越“干净”,真正的现实和生活被遮蔽了,当下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空间审美突围为日常生活的探索及其解放开辟了新的路径。
    • 陶惠娟
    • 摘要: 20世纪欧洲以至世界革命的失败使西方左翼社会批判思潮逐渐对传统革命观产生了动摇乃至于质疑。很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悲观地认定宏观层面上的政治经济社会整体革命将越来越不再可能,于是他们纷纷试图寻找“新”的或“另类”的革命方式以期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危机与难题,列斐伏尔便是其中的著名代表之一。他否定了启蒙哲学的历史主义和进步主义的宏观叙事逻辑,而欲另觅新途。在他看来,总体性革命的失败随即带来了现代性问题即虚无主义,而解决这一问题不再可能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客观层面的变革,而必须是对作为人类文明发展中永恒而常新形态的日常生活这一微观层面的批判、变革与创造。在此过程中,列斐伏尔发掘出尼采“酒神精神”的艺术生命力,创造性地将其与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总体性革命历史观相结合,生成了一种扬弃现代性异化的“总体人”的辩证法的未来诗性哲学。可以说,列斐伏尔早期试图在日常生活批判中发现一种不同于以资本统治为核心的现代性文化的新文明类型之思想,不仅对于批判当时法西斯主义神秘意识以及二战后资本主义消费意识形态与都市主义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为21世纪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也提供了有益的镜鉴。
    • 李溪源; 施琴
    • 摘要: 20世纪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开创了日常生活批判研究,他毕生致力于开拓日常生活批判的问题域,尝试建立一个批判认识和变革日常生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关注点和立足点在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其批判研究的重心分布广泛,前后期研究重心有所变化,但具有思想上的内在一致性,主要涵盖资本主义神秘化的意识形态、二战后兴起的“消费社会”、都市社会以及空间政治经济学等多方面内容。列斐伏尔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的内容,探索了新的解放路径。当代马克思主义需要积极回应日常生活领域的现实问题,尤其是社会主义社会日常生活研究面临的突出问题。
    • 李晨
    • 摘要: 列斐伏尔从马克思的生活观和异化理论出发,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率先开启了日常生活批判的研究领域。列斐伏尔认为日常生活是与每一个人的生存都息息相关的领域,日常活动是所有社会活动得以发生的基础,人正是在日常生活这个层面进行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但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已经渗透到了包括日常生活在内的所有社会生活之中,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异化,人的消费的异化,大众文化的异化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列斐伏尔从人本主义的哲学立场出发,对现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进行了文化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深刻批判,这说明人的本质及其异化问题已经成为了列斐伏尔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日常生活的异化意味着人的生存已经面临着最严重的危机,对此只有展开全面的日常生活批判才能恢复人的革命主体性和创造性维度,而且只有将日常生活革命置于社会变革的中心,才能实现人的彻底的解放。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虽然有其不合理之处,但是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去分析并解决社会问题,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种合理化视角。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充分利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由时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立足日常生活。
    • 林崇华; 张海琳
    • 摘要: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结构与矛盾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公共艺术的表现语言与时代精神也随之得到不断丰富和更新。当代艺术家通过公共艺术作品与环境对话、将日常生活艺术化以及创造差异化的公共空间的创造实践,重塑脱离“现象”的真实的日常生活,用哲学语义丰富了公共艺术的时代精神。
    • 陆丹丹; 王天鹏
    • 摘要: 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是法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理论家、批评家之一,其理论影响了20世纪下半叶社会思想的走向。然而,他在我国设计学界却长期被忽视。日常生活批判、城市社会学和空间生产理论是构成列斐伏尔理论体系的三大支柱。其“日常生活批判”从哲学批判转向微观的社会学批判,对于现代设计文化的研究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他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社会学批判为设计批评的理论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消费主义批判视角;而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将现代城市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可视为不可多见的设计批评理论,对设计批评的理论构建具有范式性意义。
    • 李建肖
    • 摘要: 列斐伏尔基于日常生活的微观视域,通过批判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空间生产和技术,勾勒出一条考察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线索.但列斐伏尔把日常生活作为总体意识培育的新平台,试图通过节日复兴的文化策略和消费、空间与技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弥合人与自然界断裂的生态方案具有浪漫主义倾向.在与其比较的视域下,立足于中国的生态现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应该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丰富性需要为最终指向,促进社会价值观转型,同时坚持以人民主体、生态效应与经济发展并重的整体性现代化模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