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革命

文化革命

文化革命的相关文献在1952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841篇;相关期刊628种,包括前线、文史哲、炎黄春秋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文化记忆:时代、历史与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届会员大会等;文化革命的相关文献由1190位作者贡献,包括穆欣、周有光、钱江等。

文化革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3 占比:25.3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841 占比:74.63%

总计:5147篇

文化革命—发文趋势图

文化革命

-研究学者

  • 穆欣
  • 周有光
  • 钱江
  • 陈晋
  • 张建华
  • 王永生
  • 黄峥
  • 凌金铸
  • 刘康
  • 吴奔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白晓红
    • 摘要: 十月革命开启了苏维埃社会主义新国家和新文化的发展历程。苏维埃文化的最终形成是通过文化革命完成的,在打碎旧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文化革命是苏维埃国家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部分。文化革命包括两个基本内容:意识形态的文化革命——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确立;社会的文化革命——文化面向大众。苏维埃文明通过消灭旧的传统价值观创造新的共产主义价值观。同时因为文化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和传承性,俄罗斯传统文化因素部分地反映在苏维埃文化的发展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俄罗斯文化的现实主义传统有相通之处。以集体主义、平均主义、友爱互助思想为标志的俄罗斯传统村社意识在苏维埃文化的发展中有鲜明的体现。而苏维埃文化的公正平等内涵、道德优先理念也蕴含着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基因。苏维埃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价值核心的新型社会主义文化,是苏维埃国家和人民发展的统一的文化。
    • 陈兆芬; 荣小语
    • 摘要: 十月革命是俄国人民在20世纪特殊条件下自觉选择历史前进方向的一次伟大尝试,它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开创了文化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先河。但在十月革命前,围绕俄国进行十月革命文化阙如问题产生了分歧和论争:普列汉诺夫、考茨基、托洛茨基等人从一定阶级文化要素积累能够为一定阶级革命准备条件的教条出发,固守俄国十月革命缺乏必要文化前提和暴力革命必然造成技术及文化破坏的逻辑,进而否定其他条件或因素对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作用,这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的背弃。然而,列宁从分析十月革命与战争相连的特殊性、十月革命迫切任务的特殊性、十月革命工农联合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政治革命是文化革命先导"的重要理论,并以此为逻辑,型构了文化革命复兴俄国的实践框架。
    • 陈兆芬; 荣小语
    • 摘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取得政权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它要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主人,还必须能够有权利使用文化机器,能够在所有文化领域中说话,即拥有文化话语权是马克思主义应有之义.列宁从俄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出发,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在社会主义政治革命必然导致文化上的革命,文化革命实质在于确保人民文化话语权实现的逻辑引领下,实际地领导和参与了人民文化话语权实现的动态过程,这既是列宁对苏维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雄辩证明,也是列宁对实现人民文化话语权实践自觉的历史见证.
    • 周来顺
    • 摘要: 十月革命胜利后,如何在落后的旧俄国基础上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直是列宁关注的焦点性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既源于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继承,源于对错误文化思潮的斗争,也源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遭遇到的具体性、迫切性、深层性问题.为实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革命这一历史重任,列宁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具体性举措,这些举措包括注重对以往文化遗产的批判性吸收、扫除文盲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注重基础教育与教师地位的提高、注重报刊杂志的文化宣传作用、深入清除官僚主义作风等.列宁力图通过一系列具体举措巩固文化领导权,特别是消除文化领域的异化,将旧俄国以东正教文化为根基的旧文化改造成具有崇高理想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基于十月革命胜利之初俄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列宁在社会主义文化实践中更多关注的是基础性、前提性、具体性问题.列宁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的重视,对文化建设、文化革命具体举措的实践探索,在今天仍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向玉乔; 沈莹
    • 摘要: 威廉斯因提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分析理论而著名.他坚持用历史唯物论来诠释文化的内涵,将"文化"定义为"一种对共同生活状况的反应",认为这种"反应"包括哲学、艺术等诸多形式,并且将"文化"分为理想的文化、文献的文化和社会的文化三种基本类型,认为文化分析的框架是由文化本身的模式决定的.他的文化分析理论聚焦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认为文化的最重要功能是整合和协调个人(观念)与社会(观念)的关系.在对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文化状况展开批判性考察的基础上,威廉斯提出了推进文化革命的设想,其目标是以由国家控制又具有足够开放性的社会主义文化替代僵化、腐朽的资本主义文化.威廉斯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理论能够为当代人类化解正在失去文化的危机提供启示.
  • 7. 论列宁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周建超
    • 摘要: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俄国具体国情与实际相结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他指出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是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经济和确保党与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现实需要;认为社会主义新人应是全面发展的和受到全面训练的“会做一切工作的人”,从而构建了社会主义新人的理想目标;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制度前提与物质基础;提出开展文化革命、改革旧教育制度,大力发展国民教育、走教育同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是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列宁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辩证思维和深厚的历史视野,对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
    • 史炳军
    • 摘要: 文化安全是列宁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列宁指出,党的领导是文化安全的前提,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文化的领导权牢牢控制在布尔什维克党手中.文化革命是文化安全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造就一代共产主义新人,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文化批判是俄国文化安全的重要实现路径.他不仅抨击了俄国革命过程中出现的形形色色文化思潮,同时也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及其在俄国的代表进行了深刻批判.列宁的文化安全思想为社会主义国家处理文化安全问题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
    • 定光莉
    • 摘要: 列斐伏尔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阶级解放思想和城市理论,其城市政治思想具有三重维度:异化、意识形态、日常生活.他将城市异化的内容从马克思的生产异化扩展到消费异化和休闲异化,指出都市的拜物教是满足的和空间的双重拜物教,分析资本逻辑对后现代社会的生产与人的生活的全面入侵;从国家错觉、哲学错觉、都市错觉分析无产阶级的思想状况,揭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控制;以日常生活考察工人的现实状况,提出文化革命促进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城市工人的任务是以多种途径争取城市权利,将自身从异化的人解放为完整的人,回归到传统的、本真的、自然的生活.列斐伏尔城市政治思想体现了辩证思维和哲学关怀,是科学方法与人文视角的统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