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反应性

反应性

反应性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435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内科学、原子能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5篇、会议论文66篇、专利文献597232篇;相关期刊828种,包括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医药导报、国外医学情报等; 相关会议55种,包括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第十五届中国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暨覆铜板产业协同创新国际论坛、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等;反应性的相关文献由8735位作者贡献,包括全成浩、山本和义、陈文政等。

反应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5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6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97232 占比:99.74%

总计:598763篇

反应性—发文趋势图

反应性

-研究学者

  • 全成浩
  • 山本和义
  • 陈文政
  • 崔大胜
  • 郭瑞
  • 梁英华
  • 陈建宇
  • 孙章
  • 虫明克彦
  • 黄礼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杨嗣; 刘臻; 沈亚杰; 高永恒; 王澄瀚
    • 摘要: 机组延伸运行可以提高大修窗口的灵活性,满足电网日趋复杂的发电要求。文章从分析延伸运行的理论原理入手,结合CNP600核电机组的特性,通过计算得出该机型延伸运行的可行性,得出以一天为周期进行降功率时堆芯较为平稳、可以较为安全便捷地实现延伸运行的结论,并成功在CNP600机组上多次实施,使该机组的灵活性有较大提升。
    • 杨文; 姚世卫; 邰云; 邱金荣; 巢飞; 李兴
    • 摘要: 海洋核动力平台是小型核反应堆与船舶工程技术的有机结合,具有机动性好、一次性装料运行周期长、功率密度大、运行成本低、节能环保等特点。本文采用蒙特卡罗粒子输运程序(MCNP),建立海洋核动力平台反应堆堆芯几何模型,计算该反应堆首循环初始装料冷态、常压下的堆芯反应性和控制棒价值,并与核设计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MCNP程序适用于海洋核动力平台反应堆堆芯核设计校核计算,并可与核设计值互相验证。
    • 史安然; 鲍立荣; 张伟; 陈芷怡; 沈瑞琪; 叶迎华
    • 摘要: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etastable Intermolecular Composites,MICs)具有超高的反应速率、高体积能量密度、微米级的临界反应传播尺寸等优点,在微型含能器件和火箭推进剂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Al/CuO含能复合薄膜是当前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利用气相沉积方法进行制备,与含能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的微细加工工艺兼容,在集成化含能器件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纳米Al/CuO含能复合薄膜的制备、热性能、燃烧性能、反应动力学以及过渡层对其反应性的影响、含能器件(点火器)及其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并对纳米Al/CuO含能复合薄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安立辉; 王玉玺; 王俊志; 杨素清; 王松岩; 王强
    • 摘要: 应用王玉玺教授毒邪治病理论辨治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ARPC)验案分析,初探本病病因包括气血营卫失和、脏腑功能失调、痰湿之毒凝结经络、瘀毒阻滞脉络,病机为“湿毒、瘀毒”阻滞络脉,拟方除湿化瘀解毒汤进行临床辨治,兼顾除湿、化瘀、解毒,佐以调和营卫气血,收效颇佳。
    • 张毅; 朱建国; 吕清刚; 张孝禹; 张嘉航; 潘飞
    • 摘要: 煤燃烧过程的深度控制是煤燃烧的最终目标。从气体和固体表面官能团转化2方面出发,针对煤粉预热燃烧过程4个还原性气氛区域内燃料的C/O/N元素迁移规律进行分析;从气体转化分析可得,整个过程的C主要以CO和CO_(2)气体形式释放,O主要伴随碳氧化物和NO_(x)释放,而N在预热阶段主要以N_(2)的形式释放,在燃烧阶段主要以NO_(2)和NO的形式释放,其含氮形式与和燃烧室顶部的距离有关;从固体官能团转化分析可得,原煤经历预热过程后,其表面的含碳双键和含氮官能团种类增多;在燃烧室的3个还原性区域内,燃料表面的含碳双键被多次消耗和生成,表面的吸附氧被多次释放和吸附,含氮官能团种类发生变化;预热半焦和400 mm处的固体样品生成的含碳双键最多,且重新生成吸附氧,因此这2个样品的活性最大;100 mm和900 mm处样品所含不稳定含N官能团种类最多,导致样品中N在这2个位置更易以气体形式释放,结果为煤燃烧过程中NO_(x)的深度控制提供基础试验数据支撑。
    • 高明; 陶迅; 丁路; 陈哲坤; 代正华; 于广锁; 王辅臣
    • 摘要: 利用高分辨透射显微镜分别对煤和生物质快速热解炭黑、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小试装置炭黑和工业装置炭黑、商业天然气炉法炭黑和煤焦油炉法炭黑等六种样品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基于常压热重分析仪非等温法(50−800°C)对炭黑的着火点、氧化反应速率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炭黑的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研究表明,不同的炭黑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煤和生物质快速热解炭黑的球形度更高,粒径较大;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小试装置炭黑在较低温度下形成,呈现被碳囊包裹的形态;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工业装置炭黑呈现中空结构,粒径较小。非催化部分氧化小试装置和工业装置炭黑的氧化反应性接近,是天然气炉法炭黑的3.1倍,是煤焦油炉法炭黑的3.2倍;非催化部分氧化炭黑的反应性是煤快速热解炭黑的9.0倍,是生物质快速热解炭黑的26.6倍。两种非催化部分氧化炭黑和两种商业炉法炭黑的活化能随温度变化呈现分段形式;两种快速热解炭黑的活化能随温度升高基本不变。
    • 曹静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增强型血流成像技术(E-Flow)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反应性与转移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80例(85个患侧淋巴结)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为转移性淋巴结共35个,反应性淋巴结共50个,均给予超声弹性成像与E-Flow技术检测。结果:85个患侧淋巴结经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后阳性预测值为82.14%,阴性预测值为78.95%;经E-Flow技术检查后阳性预测值为91.43%,阴性预测值为94.00%。E-Flow技术的敏感度、准确率均高于弹性成像,而漏诊率均低于超声弹性成像(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弹性成像、E-Flow技术诊断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AUC值分别为0.708、0.836(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与E-Flow技术相比,后者敏感度及诊断确诊率更高,能够更加细微地显示末梢血流的动态情况。
    • 张坤; 陶俊; 薛乐星; 冯博; 潘文; 王金华; 冯晓军; 王晓峰
    • 摘要: 为详细了解5,5′-联四唑-1,1′-二氧二羟铵(TKX-50,HATO)在不同刺激方式下的反应性,采用程序升温法(DSC-TG)、聚光点火实验、密闭爆发器实验、雷管起爆和脉冲等离子体起爆5种方式对TKX-50的燃烧和爆炸反应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TKX-50在逐步升温加热刺激下,起始分解温度为218.87°C,分解过程是由固相直接分解为气相,分解后残余率为2.85%,放热量为2273.91J/g;TKX-50燃烧反应时间持续5.5s左右,先后经历热解反应期(0~3s)、燃烧期(3~4s)和反应结束期(4~5.5s)3个阶段,分解后有部分固体残留;TKX-50燃烧持续时间为0.91ms,燃烧压力最大值为164.2MPa,燃烧速度最大值为433.45MPa/ms;采用雷管起爆测得TKX-50的爆热值为4900J/g,脉冲等离子体起爆测得其爆热值为5320J/g,爆轰产物主要为CO_(2)、CO、CH_(4)、N_(2)O、NH_(3)、C单质等。以上结果表明TKX-50在不同的刺激方式下反应性具有较大的区别,在持续受热以及等离子体刺激下反应更完全。
    • 翁约约; 李震岳; 余德观; 曾婧婕; 吴守彪; 刘潇潇; 王朝杰
    •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铁皮石斛中菲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谱学性质、反应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为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ωB97XD/6-311+G(d, p)方法计算研究铁皮石斛中12种菲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并分析分子表面静电势、全局和局部反应性描述符,预测反应活性,同时借助ACD/Labs percepta平台预测其成药性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2种菲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溶剂稳定性。紫外-可见光谱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发现反应活性顺序是菲醌型>菲型>二氢菲型,而各个化合物的活性位点是化合物1~8(菲型),C9与C10反应活性最高;化合物9(菲醌型)酮基上的O反应活性最高;化合物10、11、12(二氢菲型)连接供电子基团的C2与C7反应性强;12种化合物中-OH(O)易发生亲电反应。药代动力学分析显示12种菲类化合物均符合Lipinski类药性原则,被动扩散能力佳,血浆蛋白结合能力强。化合物6、7、8在小肠内吸收一般、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对肝药酶基本无抑制作用。12种菲类化合物中,化合物6、7、8、9、12无心脏毒性。结论:计算研究可揭示铁皮石斛中菲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阐明其活性作用部位,为结构改造和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 李冲; 闫晓娟; 尚高峰
    • 摘要: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初筛反应性结果S/CO值与真阳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市采用两种试验:初复两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核酸扩增试验(NAT)筛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初筛出现反应性结果的60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血清标本再进行中和试验(ELISA法)确证。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绘制HBsAg S/CO值与确证结果患者的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S/CO值区间的阳性预测值,寻找灵敏度和特异度相适的S/CO值临界点。结果共有600例标本呈HBsAg ELISA反应性,将600例标本再进行中和试验,当S/CO<0.8时,两种ELISA初筛试剂的阴性率均为100%(487/487,80/80);当0.8≤S/CO<1时,北京万泰试剂假阳性率为0,厦门新创试剂假阳性率100%(4/4);当S/CO≥1时,北京万泰试剂和厦门新创试剂的ELSIA阳性率分别为51.33%(58/113)、28.88%(149/516)。当北京万泰试剂与厦门新创试剂的适宜S/CO值分别为1.628、3.229时,各自AUC值最大分别为0.995、0.968,灵敏度均为1,特异度分别为0.962、0.784。结论两种HBsAg ELISA试剂均有各自的适宜S/CO值,检测结果大于等于该值时,对HBsAg阳性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直接判断为阳性,无需确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