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煤焦

煤焦

煤焦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3年内共计306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4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2579篇;相关期刊188种,包括洁净煤技术、煤炭学报、动力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2015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4年(第十八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暨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反应工程分会成立大会等;煤焦的相关文献由497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占彪、王树宽、李冬等。

煤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4 占比:14.48%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1.43%

专利文献>

论文:2579 占比:84.09%

总计:3067篇

煤焦—发文趋势图

煤焦

-研究学者

  • 杨占彪
  • 王树宽
  • 李冬
  • 李稳宏
  • 李猛
  • 杨涛
  • 吴道洪
  • 何巨堂
  • 闫琛洋
  • 吴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佳怡; 范垂钢; 李松庚
    • 摘要: 在450°C对神木煤制半焦还原NO进行研究,采用Raman、FT-IR、XPS等分析方法探究了半焦脱硝影响因素与其表面碳氧官能团的关系。结果表明:热解制焦温度、烟气中氧气浓度以及负载金属对脱硝效果的影响都与半焦表面碳氧官能团有关,降低热解温度、增大氧气浓度、负载金属均有利于增加C—O官能团。采用XPS表征对金属负载半焦表面的碳氧官能团进行分析,发现热力学相对稳定的C—O官能团含量与脱硝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6)。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热力学稳定的C—O官能团在半焦脱硝过程的重要地位。
    • 关昱; 张彦迪; 刘银河
    • 摘要: 使用高温气化固定床实验系统开展了CO_(2)/H_(2)O气化条件下,红沙泉煤中碱(土)金属(AAEMs)的分布情况及其对煤焦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化温度低于灰熔点温度时,Na元素在煤焦表面离散分布,不存在明显的团簇富集现象;气化温度高于灰熔点温度时,Na元素在煤焦表面表现出轻微的富集现象。气化过程中K元素离散分布在煤焦表面,Ca和Mg元素在煤焦表面的富集现象比较明显,含Ca、Mg类矿物迁移团簇在煤焦表面凹陷处,形成尺寸较大的灰球,Ca、Mg元素在分布上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气化残余焦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随着碳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煤焦的反应活性变低。
    • 洪迪昆; 雷鸣; 翟晓明; 郭欣
    • 摘要: 基于实验表征结果构建了准东五彩湾煤焦的分子结构模型,采用基于反应力场的分子动力学(ReaxFF MD)方法研究了压力对准东五彩湾煤焦富氧燃烧的影响,并通过分析煤焦结构的演变从微观分子层面上揭示了压力对煤焦氧化反应和气化反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煤焦的整体碳转化率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增压提高了氧化反应对煤焦转化的净贡献,却降低了气化反应对煤焦转化的净贡献;增压降低了煤焦氧化反应的活化能,但对煤焦气化反应活化能的影响并不明显。
    • 张莹; 李挺; 赵浩成; 王海堂; 武江红
    • 摘要: 本研究以褐煤为样品,流化床和下落床为反应器在900-1100°C条件下热解制备了系列煤焦,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Raman光谱仪、静态物理吸附仪及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煤焦物化结构及CO_(2)气化反应性。结果表明,流化床和下落床反应器中热解煤焦的气化反应性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结构。两种反应器中,随热解温度升高,煤焦缩聚反应加深,微晶尺寸(芳香片层堆积高度L_(a)、平均直径L_(a))增加、大环与小环比I_(D)/I(G_(r)+V_(r)+V_(l))升高,气化反应性降低。相较于下落床反应器,相同热解温度下流化床反应器中煤焦微晶尺寸、大环与小环比I_(D)/I(G_(r)+V_(r)+V_(l))均较低且其随热解温度升高变化程度较小,导致煤焦气化反应性较低且随热解温度升高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这主要归因于流化床反应器中煤焦停留时间长,同时存在较强的煤焦与挥发分相互作用,加深了煤焦缩聚反应程度。
    • 陈萍; 方瑶; 顾明言; 蒋博宇; 王佩佩; 樊建人
    • 摘要: 利用高温管式炉实验系统,研究了高温还原性气氛下煤焦与矿物质Fe对氨气还原NO的影响,其中煤焦包含原煤焦、脱矿煤焦和浸渍铁煤焦三种。结果表明:在均相还原中NO还原效率随着氨氮体积比(V(NH_(3))∶V(NO))的增加而增加;1000°C~1300°C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出口NO浓度显著降低,1400°C~1600°C温度范围内,出口NO浓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原煤焦参与NH_(3)异相还原NO反应中出口NO浓度较NH_(3)均相还原NO反应中出口NO浓度低,这是由于原煤焦协同NH_(3)促进NO的异相还原;相对于原煤焦而言,脱矿煤焦对NH_(3)还原NO的促进效果更显著,并且NH_(3)协同脱矿煤焦对NO异相还原的促进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浸渍铁煤焦对NH_(3)还原NO的过程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在1500°C下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其原因为铁与氨基结合为含铁络合物,降低了体系用于还原NO的NH_(2)/NH自由基浓度。
    • 袁海; 朱鑫
    • 摘要: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焦炭挥发分的复样结果与初次分析结果存在超差现象,不能满足实验室质量控制要求,为此,对煤焦样品的粒度、挥发分坩埚、马弗炉进行排查,经排查确认虽然样品粒度满足要求,马弗炉恒温区稳定,但不同的坩埚重量对焦炭的挥发分的分析值存在较大的影响。经研究表明:通过对挥发分坩埚依重量进行筛选,提高了焦炭挥发分分析的准确性,满足了实验室对焦炭挥发分分析数据的质量管理要求。
    • 李静渊; 张缦; 张扬; 吴玉新; 吕俊复
    • 摘要: 从时间尺度和放热量来看,焦炭的反应在煤的整个燃烧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而煤焦的微观结构与燃烧反应性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和关系.本次研究选取了22种样品(涵盖了无烟煤、烟煤、贫煤、褐煤、煤泥和气化细渣)进行实验,用XRD对煤焦的微观晶体结构进行测量,用TGA对煤焦的燃烧反应性进行测量,从统计上研究不同煤种微观结构与燃烧反应性的关系.将表征煤焦微晶结构的层片间距d002和芳香性fa同表征燃烧反应活性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N和活化能E相关联,发现煤焦的微晶结构参数同燃烧反应性参数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明:随着煤焦微观结构有序性的增加,燃烧反应性下降,煤焦微晶结构的有序化是导致燃烧反应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煤焦芳香性与活化能的关系,可以将芳香性作为表征煤焦活化能的参数.
    • 摘要: 镇海炼化SE水煤浆煤焦制氢烧嘴创长周期纪录2021年3月25日,镇海炼化第一套煤焦制氢装置2号气化炉按计划更换烧嘴,该烧嘴已连续平稳运行达125 d,创造SE水煤浆气化装置烧嘴长周期运行新纪录。
    • 张燕超; 雷鸣
    • 摘要: 利用沉降炉和管式炉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和环境压力下热解煤焦表面含氮和含硫官能团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和环境压力对煤焦表面含氮和含硫官能团的转化规律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与慢速热解相比,快速热解使煤焦中吡啶型氮(N-6)更难分解,但是却促进了季氮(N-Q)的分解与转化;对于含硫官能团,快速热解降低了硫铁矿和硫化物的稳定性,却抑制了亚砜和硫酸盐的分解;环境压力的提高,促进煤分子结构外部的氮结合到芳香结构中,但吡咯型氮(N-5)向N-6的转化被抑制,最终使二者更多地转化为煤分子结构内部的N-Q,同时氮氧化物(N-X)的稳定性也有所提高;对于有机硫而言,环境压力的提高加速了硫化物和亚砜的分解,同时使噻吩和砜更加稳定,但对无机硫的赋存形态无显著影响。
    • 孟庆松; 李振山; 王诗卉; 李维成; 李果
    • 摘要: 利用微型流化床热重分析系统对贵州威赫无烟煤焦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不同温度、不同粒径、不同O2体积分数下煤焦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煤焦的燃烧反应与氧气扩散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煤焦的燃烧速率随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先线性增大,在0.4~0.6mm粒径处发生转折,转折后的燃烧速率随煤焦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大的幅度变缓,不同O2体积分数下的燃烧都存在类似规律;对于大颗粒粒径的威赫煤,提高温度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燃尽情况;粒径小于0.6mm的煤焦燃烧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快速增大,可以通过提高循环流化床床温的方法来提高燃尽率,降低飞灰含碳量;对于粒径大于3mm的煤焦,提高床温不会增大燃烧速率,增大密相区的O2体积分数可以增大燃烧速率,降低底渣含碳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