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燃烧速率

燃烧速率

燃烧速率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337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安全科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97246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实验技术与管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2016中国工程防火技术与灭火救援大会、中国航空学会飞机防火系统专业委员会首届飞机防火系统学术研讨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等;燃烧速率的相关文献由886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怀远、严春、何红梅等。

燃烧速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7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97246 占比:99.77%

总计:97469篇

燃烧速率—发文趋势图

燃烧速率

-研究学者

  • 朱怀远
  • 严春
  • 何红梅
  • 商杰
  • 庄亚东
  • 张媛
  • 张辉
  • 肖焕新
  • 何流
  • 曹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牛亮亮(译)
    • 摘要: 加州大学研究了Al/CuO纳米多孔铝热剂薄膜加州大学Michael R Zachariah团队研究了多孔Al/CuO铝热剂,即纳米薄膜上分布有不同密度(体积分数0~20%)充满空气的微米孔洞。通过高速摄像和高温测定研究了孔隙度对火焰传播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l/CuO纳米多层薄膜上的孔隙可使燃烧速率更快(在孔隙度为20%时燃烧速率可提高18%),同时火焰温度保持不变。热传导是高密度(80%理论密度)铝热剂的主要传热机制。孔隙存在情况下燃烧速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孔隙内的空气对流与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机制的改变,进而导致微米孔隙周围区域点火阈值降低。事实上,孔隙内的O2分子会扩散并与固体Al反应在孔隙内表面形成Al_(2)O_(3)。孔隙内的反应机制以气相反应为主,而无孔隙时反应机制为Al与O在氧化铝壳层内扩散机制,因而Al/CuO纳米多孔铝热剂薄膜具有更低的点火温度。
    • 赵利宏; 张清元; 王晓天; 杨钧晖; 赵金龙; 黄弘
    • 摘要: 为研究低压条件下油品燃烧特性,以乙醇油池火为研究对象,搭建高原油池火实验平台,研究不同油盘直径下乙醇油池火燃烧规律,分析燃烧速率、火焰高度和火焰脉动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低压条件下的乙醇油池火,燃烧速率小于同等尺度常压条件下的油池火燃烧速率;乙醇油池火的燃烧速率随油盘直径增加变化不明显;火焰高度随油池直径增加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并拟合推导出适用于低压乙醇池火的火焰高度公式;火焰脉动频率随油池直径增大而减小,并给出火焰脉动与油池直径的经验公式。研究结果可丰富低压乙醇燃烧的油池火实验数据,为低压乙醇油池火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 张康; 张小翠; 李海航; 曲方
    • 摘要: 在砂子基底上进行了未点燃正庚烷的蔓延实验和点燃正庚烷的燃烧实验,研究砂子粒径对正庚烷蔓延和燃烧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蔓延距离、火焰前锋、燃烧速率,探究了传热过程对流淌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砂子的吸附能力随着砂子粒径增大而减小,未点燃的正庚烷在蔓延阶段,其流淌蔓延距离和速度随着砂子粒径增大而增大,且小于无砂工况。随着砂子粒径的增大,正庚烷稳定燃烧阶段火焰前锋先增大后减小、稳定燃烧速率先减小后增大。传热分析表明,当砂子粒径从0.25 mm增大为4mm时,热传导反馈的减小是引起燃烧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而当砂子粒径进一步增大为8 mm时,热辐射反馈的增大导致了燃烧速率的增大。最后得出砂子的吸附能力是影响蔓延阶段的主要因素,热反馈是影响稳定燃烧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0.25 mm细砂更适用于流淌火的阻挡扑灭。
    • 刘亚龙; 毋波; 邬斌扬; 苏万华
    • 摘要: 柴油微引燃天然气发动机准均质充量压燃着火(QHCCI)燃烧具有低碳、高效、清洁运行的潜力.通过一台潍柴WP12改造的柴油微引燃天然气发动机,探究了废气再循环(EGR)、进气门晚关(LIVC)、引燃柴油喷射定时和燃氧当量比Φ_(o)在大、中负荷工况下对天然气QHCCI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负荷下提高EGR率,有利于QHCCI向更高负荷拓展,但会降低缸内工质比热比,不利于总指示热效率(ITE_(g))提高;通过LIVC技术,降低有效压缩比,避免粗爆燃烧,也有利于QHCCI向大负荷拓展.通过采用LIVC技术结合低EGR率的技术可使QHCCI在大负荷下高效燃烧,经优化后,在低转速、大负荷工况、p_(in)=0.30 MPa、Φ_(o)=0.79、EGR率为15%、引燃柴油喷射能量为3%和引燃柴油喷射定时为-3°CA ATDC的条件下,ITE_(g)达到47.50%.中等负荷下,通过引燃柴油喷射定时与Φ_(o)的协同控制可对燃烧相位和燃烧速率进行优化,最后在p_(in)=0.18 MPa、Φ_(o)=0.50、EGR率为0%、引燃柴油喷射能量为5%且引燃柴油喷射定时为-10°CA ATDC的条件下,ITE_(g)达到49.79%.
    • 尹凯路; 霍岩; 邹高万; 董惠
    • 摘要: 为深入掌握有侧开缝的竖井内多个彼此临近池火融合燃烧特性,在2 m高试验竖井内分别对2,3和4个正庚烷池火形成的融合火焰进行了试验。通过对不同数量的多池火在各典型摆放方式时受池间距和竖井侧开缝宽度的影响分析,以及与相同多池火在没有竖井结构约束时的自由燃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有侧开缝的竖井所形成的独特引射空气来流改变了多池火之间火焰融合形态以及对燃料液面热反馈,形成的融合旋转火焰强化了液体燃料的燃烧效率并提升了融合火焰高度;竖井结构一定时,各池液面均匀接收融合火焰热量反馈的油池摆放方式更有利于形成相对强烈的融合旋转火焰,且油池数量的增加强化融合旋转火焰的生成能力;融合旋转火焰参数受油池的数量、相对位置以及竖井侧开缝宽度耦合影响,适宜的竖井侧开缝宽度以及能使各池液面均匀接收融合火焰热量反馈的摆放方式可使燃烧效率提高近3.7倍,峰值火焰高度提升30%以上。另外,基于浮力池火叠加环量的思想,推导并拟合得到了竖井内典型形式多池火融合旋转火焰燃烧速率与火焰高度理论模型。
    • 刘万平; 李宁; 吴伟方; 董蕊
    • 摘要: 分析了劣质煤的燃烧特性,介绍了两条以无烟煤和褐煤为主燃料的生产线的生产情况,通过应用大推力燃烧器进行改造,有针对性地对燃烧器煤粉的燃烧速率与燃烧冲量进行合理设计,使劣质煤更好地满足了熟料煅烧的需要.
    • 张桥蓉; 仝艳民; 阮志臣; 李国辉; 王安有; 余仕博; 王天平; 骆书林
    • 摘要: 昆明地区森林中藤本植物丰富,为了比较该地区不同藤本植物在森林防火戒严期的燃烧性差异,在对20种常见藤本植物进行地上部分生活力、生境等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调查的基础上,采集活藤本植物鲜叶,采用自行设计的装置进行了鲜叶的直接燃烧性试验,测定和计算了叶含水率、单位面积质量、燃烧速率和损毁程度4个参数.分析表明:根据燃烧性差异,20种藤本植物可分为易燃、可燃和难燃3大类,即:(1)圆叶牵牛、钮子瓜、黑珠芽薯蓣、飞蛾藤、粘山药、高山薯蓣6种属于易燃类;(2)柔毛山黑豆、长托菝葜、大果爬藤榕、素方花4种属于可燃类,其燃烧性顺序由大到小为柔毛山黑豆>长托菝葜>大果爬藤榕>素方花;(3)八月瓜、地果、小叶菝葜、苦绳、崖爬藤、千里光、云南清风藤、黑龙骨、柄花茜草9种属于难燃类;何首乌在阳生环境中易燃,在阴生环境中难燃.藤本植物的燃烧性不仅与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境有关,还与含水率、单位面积质量、厚度等其他因素有关.建议将地果作为防火地被植物用于营林防火.
    • 孟庆松; 李振山; 王诗卉; 李维成; 李果
    • 摘要: 利用微型流化床热重分析系统对贵州威赫无烟煤焦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不同温度、不同粒径、不同O2体积分数下煤焦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煤焦的燃烧反应与氧气扩散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煤焦的燃烧速率随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先线性增大,在0.4~0.6mm粒径处发生转折,转折后的燃烧速率随煤焦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大的幅度变缓,不同O2体积分数下的燃烧都存在类似规律;对于大颗粒粒径的威赫煤,提高温度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燃尽情况;粒径小于0.6mm的煤焦燃烧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快速增大,可以通过提高循环流化床床温的方法来提高燃尽率,降低飞灰含碳量;对于粒径大于3mm的煤焦,提高床温不会增大燃烧速率,增大密相区的O2体积分数可以增大燃烧速率,降低底渣含碳量。
    • 孟庆松; 李振山; 王诗卉; 李维成; 李果
    • 摘要: 利用微型流化床热重分析系统对贵州威赫无烟煤焦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不同温度、不同粒径、不同O2体积分数下煤焦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煤焦的燃烧反应与氧气扩散间的竞争关系.结果 表明:煤焦的燃烧速率随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先线性增大,在0.4~0.6mm粒径处发生转折,转折后的燃烧速率随煤焦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大的幅度变缓,不同O2体积分数下的燃烧都存在类似规律;对于大颗粒粒径的威赫煤,提高温度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燃尽情况;粒径小于0.6 mm的煤焦燃烧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快速增大,可以通过提高循环流化床床温的方法来提高燃尽率,降低飞灰含碳量;对于粒径大于3 mm的煤焦,提高床温不会增大燃烧速率,增大密相区的O2体积分数可以增大燃烧速率,降低底渣含碳量.
    • 王孝峰; 金宇; 谢映松; 张晓宇; 曹芸; 管明婧; 鲍穗; 张劲; 李延岩; 王成虎; 郑丰; 郭东锋; 张亚平; 周顺; 王健
    • 摘要: 为揭示卷烟燃烧速率对包灰性能的影响,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测定了46个卷烟样品在ISO抽吸条件下的灰色值、裂口率、缩灰率、碳线宽度、碳线整齐度和燃烧速率,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卷烟燃烧包灰性能与燃烧速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抽吸与否是影响卷烟包灰效果的重要因素,卷烟燃吸时灰柱收缩率和裂口率增大,碳线更宽、更不整齐,灰色更浅;卷烟纸搭口区可以提升灰柱包灰性能,且可有效抑制因燃吸而导致的单层卷烟纸区灰分裂口率大幅增加的问题.②灰色值和碳线整齐度变异较小,碳线宽度、燃烧速率和缩灰率变异中等,裂口率变异较大.③燃烧速率与灰色值显著正相关,与裂口率、缩灰率和碳线宽度显著负相关,与碳线整齐度无显著相关性.④随卷烟燃烧速率提高,灰色值先增加后趋于平稳,裂口率先降低后升高,缩灰率和碳线宽度逐渐降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