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原位聚合法

原位聚合法

原位聚合法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40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会议论文117篇、专利文献147326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材料导报、材料工程等; 相关会议96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会议、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全国印染助剂行业研讨会第29届年会等;原位聚合法的相关文献由126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莉、洪剑寒、周兴平等。

原位聚合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1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17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47326 占比:99.76%

总计:147684篇

原位聚合法—发文趋势图

原位聚合法

-研究学者

  • 周莉
  • 洪剑寒
  • 周兴平
  • 臧树良
  • 郑保忠
  • 刘亚青
  • 孟家光
  • 张保宏
  • 张建中
  • 朱美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永涛; 刘元军
    • 摘要: 电磁污染已成为继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吸波材料因其吸收和衰减特性,可以作为解决电磁污染的有效手段。聚苯胺(PANI)作为一种电阻损耗型吸波材料,可以满足吸波材料“厚度薄”、“质量轻”的发展理念,但由于阻抗匹配度差,吸波性能并不理想。铁氧体作为一类传统的磁损耗型吸波材料,因其密度较高使其适用范围受到限制。高密度的铁氧体与低密度的聚苯胺复合制备的吸波材料,不仅可以调整复合材料的密度,而且还能改善复合材料的阻抗匹配,提高铁氧体/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本文首先探讨了聚苯胺以及铁氧体/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次阐述了铁氧体/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吸波机理。然后分别归纳了尖晶石型、磁铅石型、石榴石型铁氧体与聚苯胺制备的复合材料在吸波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铁氧体/聚苯胺复合材料应趋向于电磁仿真和多元复合化的方向发展。
    • 周筱雅; 马定海; 胡铖烨; 洪剑寒; 刘永坤; 韩潇; 闫涛
    • 摘要: 为制备兼具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氨敏传感器基体材料,采用一种水浴静电纺丝法连续制备涤纶工业丝为芯,聚酰胺6纳米纤维为皮层的纳米纤维包覆纱(NCY),并采用原位聚合法对其进行导电处理,制备表面负载聚吡咯的导电纳米纤维包覆纱(NCY/PPy),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NCY和NCY/PPy进行表面形貌和化学结构分析,同时研究了NCY/PPy的导电性能、力学性能、氨敏性能。结果表明,NCY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经导电处理后,负载的聚吡咯未堵塞纤维之间的空隙,纳米纤维包覆层仍保持多孔网状结构,当吡哜浓度为0.07 mol/L时,NCY/PPy的电导率达7.19×10^(-2) S/cm;高比表面积的纳米结构导电层,有利于提高气敏传感器对氨气的敏感性。
    • 李亮荣; 倪智超; 陈祖杰; 彭悦; 彭建; 梁娇; 艾盛; 章志红
    • 摘要: 采用原位聚合法和流延成膜法制备了系列纳米钛系粒子含量的聚酰亚胺(PI)/TiO_(2)和PI/BaTiO_(3)杂化膜,以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KH590)对纳米钛系粒子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有机-无机相之间的界面相容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广角X射线衍射对杂化膜的结构进行研究,同时分析了TiO_(2)和BaTiO_(3)对杂化膜热性能、亲水性、介电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杂化膜结构研究表明,原位聚合法成功地将纳米钛系粒子引入PI基体中,纳米钛系粒子的掺杂没有破坏PI分子链的有序排列;PI/TiO_(2)杂化膜的热失重5%温度(T5%)较纯PI膜都有所降低,而PI/BaTiO_(3)杂化膜的T5%普遍高于纯PI膜,纳米钛系粒子质量分数达到5%时,PI/TiO_(2)和PI/BaTiO_(3)杂化膜的T5%达到最大,分别为540°C和584°C。杂化膜的亲水性和介电强度较纯膜均得到了较大提高,但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当纳米钛系粒子质量分数为15%时,PI/TiO_(2)和PI/BaTiO_(3)杂化膜的接触角最小,分别为79.3°和77.3°,且PI/BaTiO_(3)杂化膜的力学性能、亲水性和介电强度均高于PI/TiO_(2)杂化膜。
    • 常洋珲; 孙志高
    • 摘要: 为解决低温相变材料稳定性不好和易泄露等问题,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以十四烷为芯材,脲醛树脂为壁材的低温相变微胶囊。探究了乳化剂种类、HLB值、预聚体水量和初始pH值等因素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采用SEM、FT-IR、DSC和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对微胶囊的形貌、化学构成、热力学性质和粒径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以Span80-Tween80复配乳化剂制备得到的微胶囊,形貌光滑且呈球形,粒径分布均匀,相变温度为3.05°C,相变潜热达到60 J/g,平均粒径为8.4μm。芯材和壁材仅为简单的物理嵌合,具有良好的储热性能和热稳定性。
    • 常洋珲; 孙志高
    • 摘要: 为了防止相变过程中材料的泄漏,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十五烷(Pen)为芯材,脲醛树脂(UF)为壁材的低温相变微胶囊。研究了升温速率、聚合pH值和聚合转速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采用SEM、FT-IR、DSC和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试了微胶囊的形貌、化学构成、热力学性质和粒径分布。升温速率为1.0°C/min、聚合pH值为3.5和聚合转速500 r/min为十五烷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球形形貌明显,表面光滑,仅有少数UF颗粒粘附,粒径分布均匀,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分别为8.20°C和115.3 J/g,平均粒径为50.0μm,包裹率达到77.3%。实验结果表明,芯材和壁材仅为简单的物理嵌合,具有良好的储热性能和热稳定性。以不同质量分数的乙醇溶液为基液分散十五烷微胶囊,采用24 h静置实验得到了稳定的潜热型功能流体(LHFF),LHFF在乙醇含量为70%的基液中最为稳定。采用导热系数测定仪和旋转黏度计对LHFF的导热率和黏度进行测试分析表明,LHFF的导热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微胶囊的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LHFF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步减小,随着微胶囊的添加量增加而逐步升高。潜热型功能流体作为空调系统的载冷剂,提高了制冷机组的性能,降低泵的输送能耗,提高了蓄冷空调系统的经济性。
    • 王建平; 张雅婷; 杨沉; 王学晨; 张兴祥
    • 摘要: 为了促进相变材料微胶囊的成核结晶,通过原位聚合法成功制备了芯材为正十八烷(其中包含微量正二十二酸作成核剂)、壁材为蜜胺树脂的相变材料微胶囊;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对微胶囊的化学结构、结晶性能、表面形貌、储热性能、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微胶囊芯壁比为1∶1时制得的微胶囊粒径均匀,表面光滑;随着正二十二酸含量的增加,微胶囊间的分散性变差;异相成核结晶峰(α峰)占比逐渐增大,当正二十二酸添加量为芯材含量的1.2%时,α峰占比为70.12%,包覆率可达63.74%;微胶囊壁材的分解温度升高了27°C,增强了壁材的热稳定性。
    • 汪海平; 曾怡芸; 陈吕鑫; 刘芸; 鲁珍; 余凡; 胡思前
    • 摘要: 微胶囊化相变材料可以有效地防止相变材料在熔融相变过程中的泄漏和侵蚀,在蓄热和调温领域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以掺杂疏水纳米Al_(2)O_(3)(H-Al_(2)O_(3))的正十四醇(TD)为芯材、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UF)树脂为壳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相变储能微胶囊。研究了H-Al_(2)O_(3)添加量对相变微胶囊形貌和热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仪和多路温度巡检仪对制备的改性微胶囊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的H-Al_(2)O_(3)的相变微胶囊呈规则球形,表面致密;当H-Al_(2)O_(3)的质量分数(相对于正十四醇)为4%时,微胶囊的包覆率(封装效率)最高达到76.29%,熔融热焓为165.4 J/g;纳米Al_(2)O_(3)的掺杂提高了相变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同时改善了其储热调温性能。
    • 刘炎昌; 娄鸿飞; 刘东志; 李巍; 周雪琴
    • 摘要: 为了解决低温相变材料稳定性差、不易储存运输等问题,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1,3-丙二胺为壁材单体,以相变温度较低、相变潜热较高的十二醇为芯材,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低温相变微胶囊.由于十二醇具有反应活性,本工作研究了不同结构异氰酸酯作为壁材单体的适应性,探索了1,3-丙二胺水溶液的pH值对微胶囊形貌的影响.在1,3-丙二胺水溶液的pH值为9.0的情况下,制备的微胶囊粒径约2.0μm,芯材载量为79.8%,熔融温度为24.47°C,熔融热焓为142.3 J/g.相比于原位聚合法,界面聚合法制备的微胶囊有更好的致密性,在甲醇中的渗透率下降了40%,提高了十二醇相变材料的稳定性,有效改善了其泄漏、储存运输等方面的问题.
    • 张云峰; 张璐; 刘鹏; 兰志兴
    • 摘要: 相变微胶囊在能源节约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以石蜡为芯材,三聚氰胺树脂为壳材,并使用纳米SiO2作为改性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研究了纳米SiO2用量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同步热分析仪(TGA)等对相变微胶囊的相变特性、表面形貌、热稳定性以及包裹率等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O2用量为5%的改性相变微胶囊有最大的相变潜热和包裹率,分别为145.7 kJ/kg和81.8%,微胶囊的相变温度为29.1°C,粒径约60μm.将改性相变微胶囊作为添加剂加入涂料中,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涂料的储放热性能依次增强.相变微胶囊用量为30%的复合涂料与未添加微胶囊的涂料相比较,当温度从15°C左右升温至31°C所需时间增加了12 min左右,温度从38°C左右降温至20°C所需时间增加了6 min左右.
    • 刘晓倩; 陈玉; 周惠敏; 闫源; 夏鑫
    • 摘要: 为提高聚吡咯在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纱线表面的粘附牢度,增加纳米纤维纱线表面的亲水性,采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技术对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纱线表面进行丙烯酸接枝改性处理,再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吡咯导电纳米纤维纱线;探讨了等离子体接枝改性的最佳处理次数和接枝时间,研究了吡咯单体浓度、氧化剂用量、掺杂剂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对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纱线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等离子体处理功率为100 W,接枝时间为4 h,接枝2次时,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纱线的吸水率由未处理时的227.21%提升至350.31%,纱线的质量增加率可达90%;在吡咯浓度为0.6 mol/L,三氯化铁浓度为0.8 mol/L,盐酸浓度为0.6 mol/L,0°C条件下反应4 h时,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纱线的电导率提高到4.589 S/cm.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