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纳米SiO2

纳米SiO2

纳米SiO2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63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6篇、会议论文84篇、专利文献631844篇;相关期刊538种,包括材料导报、复合材料学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69种,包括2012环境健康与药物安全性全国学术年会、2011年全国无机硅化物行业年会暨落实行业十二五规划抓住机遇由大转强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等;纳米SiO2的相关文献由417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治军、李小红、符新等。

纳米SiO2—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46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8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31844 占比:99.74%

总计:633474篇

纳米SiO2—发文趋势图

纳米SiO2

-研究学者

  • 张治军
  • 李小红
  • 符新
  • 张鹏
  • 祝保林
  • 张伟
  • 李亚东
  • 王君龙
  • 许并社
  • 刘亦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维成; 王悦; 张道明; 张学元; 王丽
    • 摘要: 再生混凝土作为绿色环保型混凝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再生骨料因孔隙率高、吸水率大,致使再生混凝土在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流动性能方面与原生混凝土存在一定差距.纳米SiO2因具有高渗透性、高活化性以及掺入至水泥基材料后可对孔隙进行填充等众多优异特性,使其成为改性再生混凝土的重要材料.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纳米SiO2改性再生混凝土在力学性能、抗冻融性、抗氯离子渗透性及流动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普遍关注纳米SiO2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缺少其耐久性能、流动性能等综合性能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完善纳米SiO2再生混凝土微观机理研究、加强活性掺合料+纳米SiO2+减水剂共同改性条件下再生混凝土性能等研究建议,为综合后续进行纳米SiO2掺入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相关测试研究提供思路.
    • 梁琛; 司马文霞; 孙魄韬; 刘丰萁; 邵千秋
    • 摘要: 以环氧树脂为代表的固体绝缘介质在长期电/机械应力作用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局部裂纹,严重影响其服役寿命。该文针对上述问题制备一种含有单组分紫外光敏微胶囊的环氧树脂复合绝缘介质,当环氧树脂表面产生裂纹损伤时,机械应力集中于胶囊壳体并使其破裂,囊芯光敏修复剂流出填充损伤通道,在外施紫外激励下实现损伤通道的固化自愈。同时通过向环氧基体内引入纳米SiO_(2)作为紫外光屏蔽介质,实现对囊芯光敏修复剂的紫外保护。该文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宽频介电谱分析仪等测试微胶囊与复合介质的本征性能与自修复特性,结果表明,微胶囊壳体致密且均匀,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SiO_(2)复合介质紫外屏蔽效果显著,能保证囊芯修复剂的反应活性;复合介质在保持环氧材料良好本征性能的同时实现了对机械损伤的自修复。
    • 张振雷
    • 摘要: 通过试验研究了普通混凝土(NC)、玄武岩纤维混凝土(BFRC)、掺纳米SiO_(2)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NBFRC)在不同温度后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各个温度下,NBFRC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均高于BFRC与NC的强度。三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400°C时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劈裂抗拉强度与抗折强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常温下,NBFRC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较NC分别提高了13.2%、22.9%、13.2%;400°C时,较NC分别提高了12.4%、23.3%、21.9%;800°C时,三种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最低,此时NBFRC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仅为常温时的47.8%、29.1%、35.5%。依据试验结果建立的NC、BFRC、NBFRC的相对强度预测模型吻合度较高。
    • 梅敏; 钱建华; 周榆凯; 徐凯杨
    • 摘要: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纳米SiO_(2)/含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将其应用于涤纶织物的后整理工艺中。探究了各变量因子对合成反应的影响,通过测试乳胶膜的FT-IR和XPS,对乳胶膜结构进行了分析。优化合成工艺为:质量分数为4.5%的乳化剂、0.5%的引发剂、20%的有机氟G04、4%的有机硅A-171以及1.0%的纳米SiO_(2),反应温度为82°C,保温时间为60 min。整理后涤纶织物的接触角为138°,与未改性的纯聚丙烯酸酯乳液相比,其疏水性得到明显提高。
    • 姜克锦; 熊亮; 尹强; 陈辉强; 陈涛; 刘丹
    • 摘要: 针对水泥混凝土桥梁底板易出现的微小裂缝修补,提出可灌性好、强度形成快及变形能力强等技术要求,通过苯丙乳液和纳米SiO_(2)对超细硅酸盐水泥和超细硫铝酸盐水泥双组分胶浆进行复合改性,系统研究了苯丙乳液掺量对超细水泥胶浆的施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最终确定了其合理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尽管苯丙乳液对超细水泥胶浆的抗压强度具有一定不利影响,但能显著改善超细水泥胶浆的施工性能,提高其抗折强度、拉伸变形能力和折压比,从而提升超细水泥胶浆的韧性。经苯丙乳液和纳米SiO_(2)复合改性的超细水泥胶浆可望在混凝土桥梁底板裂缝的修补工程中得以推广应用。
    • 周富荣; 张明新
    • 摘要: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曲拉通-100/正戊醇/环己烷/乙二胺微乳体系制得了一系列纳米SiO_(2),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了它们的平均粒径及粒度分布,得到了优化的微乳液配方。采用XRD、SEM对样品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所制得的纳米SiO_(2)为无定型结构的球形粒子,粒径20~40 nm。通过流延法制备了PVA-CS和SiO_(2)/PVA-CS薄膜,力学性能和热重分析表明,在PVA-CS薄膜中掺杂适量的纳米SiO_(2)能显著提高PVA-CS薄膜的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和热稳定性。
    • 黄伟; 张阳阳; 葛进进; 方张平
    • 摘要: 研究了单掺、复掺玄武岩纤维和纳米SiO_(2)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玄武岩纤维和纳米SiO_(2)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单掺玄武岩纤维时,混凝土的强度得到提高,且随着玄武岩纤维长度的增加,抗折强度提高更明显;单掺纳米SiO_(2)时,随着纳米SiO_(2)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逐渐增大;复掺玄武岩纤维与纳米SiO_(2)时,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均高于两种材料分别单掺时的混凝土强度;SEM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O_(2)在混凝土中起到了填充和成核作用,同时促进了水泥水化,生成了大量C-S-H凝胶和钙矾石,这些水化产物将玄武岩纤维包裹在一起,在混凝土内部形成致密的三维网状空间结构,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 赵国瑜; 范方宇; 黄瑾; 李华珊; 杨丝蕾
    • 摘要: 为提高乳液稳定性,采用纳米SiO_(2)改性明胶(gelatin,GE)、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和阿拉伯胶(gum arabic,GA)制备茶油乳液。以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离心稳定性、平均粒径、流变特性为考察指标,探究质量分数3.000%的纳米SiO_(2)对4种大分子材料复合乳液性质的影响,并对乳液的微观结构及油滴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纳米SiO_(2)能增强乳液稳定性,其中GE-纳米SiO_(2)复合乳液综合性质最佳。添加纳米SiO_(2)后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显著增加(P<0.05),离心稳定性降低68.444%。平均粒径为8.472μm,乳液粒径最小且分布均匀,表面光滑呈球状。流变表现为典型的弱凝胶特性,稳定性良好。研究结果可为天然高分子和纳米SiO_(2)乳液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实践基础。
    • 张发荣; 凡甜甜; 郭燕云; 李璐; 刘炳光; 李建生
    • 摘要: 以自清洁材料在光伏行业应用为例,综述了太阳能电池玻璃自清洁常用膜材料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二氧化钛应用发展历程、原理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纳米二氧化钛自清洁膜材料难以商业化应用的主要原因;结合笔者相关研究工作,介绍了纳米石墨烯自清洁材料研究开发进展,建议加强纳米石墨烯在光伏、纺织、污水处理等行业的自清洁膜材料的应用研究;认为纳米石墨烯是促进自清洁技术升级换代的黑材料,随着纳米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技术不断更新,纳米石墨烯必将被更广泛地应用到自清洁领域中。
    • 锁利军
    • 摘要: 为探究纳米SiO_(2)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不同纳米SiO_(2)掺杂量的改性沥青混合料。通过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测试和低温抗裂测试对纳米SiO_(2)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5%(质量分数)掺杂量纳米SiO_(2)的改性沥青针入度最低,具有较高的软化点和粘度。与基质沥青相比,5%(质量分数)纳米SiO_(2)改性沥青混合料在45和60 min的车辙深度分别降低了45.90%和52.27%,动稳定度提高了60.57%,浸水48 h后残留稳定度高达90.69%,冻融劈裂强度比达到91.24%,抗弯拉强度提高了17.70%,最大弯拉应变提高了11.36%,弯曲劲度模量提高了8.86%。综合来看,5%(质量分数)纳米SiO_(2)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均得到了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和应用前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