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再生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588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85篇、会议论文197篇、专利文献269050篇;相关期刊588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低温建筑技术、混凝土等; 相关会议117种,包括“第七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第二届“井冈山论坛”——固废在混凝土中的应用与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第四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等;再生混凝土的相关文献由8864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建庄、曹万林、雷斌等。

再生混凝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85 占比:0.99%

会议论文>

论文:197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269050 占比:98.94%

总计:271932篇

再生混凝土—发文趋势图

再生混凝土

-研究学者

  • 肖建庄
  • 曹万林
  • 雷斌
  • 张建伟
  • 董宏英
  • 李雄
  • 郑长征
  • 周静海
  • 熊进刚
  • 朱平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维成; 王悦; 张道明; 张学元; 王丽
    • 摘要: 再生混凝土作为绿色环保型混凝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再生骨料因孔隙率高、吸水率大,致使再生混凝土在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流动性能方面与原生混凝土存在一定差距.纳米SiO2因具有高渗透性、高活化性以及掺入至水泥基材料后可对孔隙进行填充等众多优异特性,使其成为改性再生混凝土的重要材料.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纳米SiO2改性再生混凝土在力学性能、抗冻融性、抗氯离子渗透性及流动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普遍关注纳米SiO2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缺少其耐久性能、流动性能等综合性能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完善纳米SiO2再生混凝土微观机理研究、加强活性掺合料+纳米SiO2+减水剂共同改性条件下再生混凝土性能等研究建议,为综合后续进行纳米SiO2掺入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相关测试研究提供思路.
    • 吴恺云; 罗素蓉; 郑建岚
    • 摘要: 采用非接触式观测技术(DIC)和传统电测法,对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0%、30%、50%、70%、100%)的混凝土进行三点弯曲梁断裂性能试验,得到双K断裂参数、裂缝口张开位移(CMOD)、裂缝尖端张口位移(CTOD)、裂缝扩展长度(Δa)以及裂缝扩展路径,验证DIC非接触观测技术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再生骨料取代率为100%时,起裂韧度和失稳韧度分别下降了15.81%和15.39%;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大,PCMOD、P-CTOD、P-Δa曲线下降段斜率增大;DIC方法能够有效捕捉到裂缝的扩展过程,并且与夹式引伸计测得的CMOD值二者吻合良好;CTOD的DIC实测值和公式计算值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P/P_(max)与Δa/Δac的关系拟合曲线,可以获得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的试件在不同荷载下的Δa估算值。
    • 冯兴国; 范琦琦; 陈翔飞; 卢恒; 张祎吉; 沈阳; 章乐远; 徐逸文; 王伟
    • 摘要: 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水胶比、砂率和粉煤灰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取代率低于50%时对混凝土强度无明显影响,超过50%时混凝土强度会随着取代率的增大而快速降低;混凝土强度随水胶比和砂率的增大均先增大后减小,并且随粉煤灰取代率增大而显著降低。针对当前混凝土防汛块体要求C20强度等级的现实需求,提出了一组以再生骨料制备C20混凝土的配合比,为石料资源匮乏地区利用再生骨料经济、高效地生产防汛块体提供参考。
    • 徐福卫; 田斌; 徐港
    • 摘要: 界面过渡区一直是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的薄弱点,为了进一步研究界面过渡区对再生混凝土损伤性能的影响。本文工作对再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厚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得到了再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厚度定量计算公式,并计算了再生骨料掺量为30%(质量分数)的再生混凝土中不同粒径骨料的界面过渡区厚度。采用混凝土模型试验方法,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普通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厚度为0.05 mm和再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厚度分别为1 mm、2 mm、3 mm、4 mm的混凝土模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厚度的界面过渡区对再生混凝土损伤开裂强度影响明显,随界面过渡区厚度的增加,再生混凝土损伤开裂荷载不断降低;再生混凝土的损伤开裂都是从界面过渡区开始的,且随界面过渡区厚度增加,损伤程度增加;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当界面过渡区厚度不超过2 mm(再生骨料替代率不超过30%)时,再生混凝土损伤开裂荷载降低不明显。
    • 刘燕; 刘舒畅; 刘杏娟; 康希佞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再生混凝土试块进行不同轴向应力作用下的快速碳化试验,探讨轴向应力水平及再生粗骨料质量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再生混凝土在轴向应力-碳化作用下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会加剧混凝土的碳化损伤,随着碳化龄期的增加,这种影响逐渐减弱;再生混凝土的碳化速率随着碳化龄期的增加而降低;轴压应力抑制了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损伤,轴拉应力加剧了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损伤;观察扫描电镜图像发现,相比于单一碳化作用,在轴压应力-碳化作用下,再生混凝土内部结构较为致密,在轴拉应力-碳化作用下,再生混凝土内部形成贯通裂缝。为了量化轴向荷载作用对再生混凝土碳化的影响,定义了轴向应力影响系数。
    • 郑巍; 潘钻峰; 肖建庄; 陈宇良; 顾征宇
    • 摘要: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抗剪键接缝的受剪性能,以抗剪键数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轴向应力为变化参数,设计了6个再生混凝土抗剪键接缝试件和2个无键直缝试件进行单调推剪试验,获取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剪力-剪切位移曲线和抗剪承载力,分析了不同变化参数对再生混凝土抗剪键接缝承载力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再生混凝土抗剪键接缝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无筋抗剪键接缝和直缝均沿水平结合面发生剪切破坏,键槽内灌浆料存在斜裂缝,抗剪键接缝的峰值剪切位移随轴向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试件剪力-剪切位移曲线影响较小,再生混凝土抗剪键接缝的抗剪承载力明显大于无键直缝,抗剪键接缝的抗剪承载力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减小,随轴向应力的增加而增大,所提出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用于计算无筋再生混凝土抗剪键接缝的抗剪承载力,计算结果偏安全。
    • 张锋剑; 朱丽华; 王浩楠; 武海荣; 师政; 曹夫利; 张远
    • 摘要: 为研究粗骨料强化的再生混凝土柱和普通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差异,设计并制作了5根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柱和3根普通混凝土柱,选取轴压比和体积配箍率为参数变量,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表明:框架柱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经历了弯曲破坏和弯剪破坏;轴压比为0.10、0.25、0.40时,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柱承载力较普通混凝土柱承载力稍大,该强化方式对柱承载力提升效果明显;通过增大强化骨料再生混凝土柱的体积配箍率,可以提高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与变形能力,减缓强度衰减速度,降低刚度退化速度,增强其抗震性能.
    • 赵江涛
    • 摘要: 为了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价值,达到矿山废弃煤矸石的再利用,结合微波辅助剔选技术,使煤矸石进一步筛分得到粉煤灰和骨料等材料,并制作混凝土试块进行回弹值和力学试验分析具有较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剔选技术在再生混凝土材料应用中是可行的;微波辅助剔选技术具有无污染、安全无害、简单方便等特点;煤矸石经微波照射剔选出来的粉煤灰和骨料质量较高,可用于制作水泥和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试块破坏从边缘向中心逐渐发展,而再生混凝土试块破坏时中心和边缘趋于同时发生和扩展;经设计制作的再生混凝土试块强度低于并接近于普通混凝土试块强度,体现了微波辅助剔选技术在煤矸石再生混凝土利用中具有很好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 喻泽鑫; 李秋义; 苏敦磊
    • 摘要: 围绕自生收缩和干燥收缩这两种主要的收缩形式,论述了再生混凝土中两种收缩影响因素以及预测模型;基于再生混凝土的性能特点,提出了减少再生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思路和方法,为进一步实现再生混凝土的高性能化、拓宽再生混凝土的应用领域奠定基础。
    • 袁朴; 陈国庆; 杨延玉
    • 摘要: 再生骨料因表面粗糙不平且含有很多微裂缝等问题,在性能上劣于普通骨料,研究再生骨料改性技术可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为建筑垃圾再利用提供技术支持。配制7种配合比的再生混凝土,从中优选性能最为优良的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及普通再生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配置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与普通再生混凝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