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要方》
《千金要方》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42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6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100592篇;相关期刊211种,包括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医文献杂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五次医古文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服务老年产业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中医方剂学学术年会等;《千金要方》的相关文献由512位作者贡献,包括曾凤、辛宝、李楠等。
《千金要方》—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0592篇
占比:99.58%
总计:101021篇
《千金要方》
-研究学者
- 曾凤
- 辛宝
- 李楠
- 张再良
- 李应存
- 董立业
- 万芳
- 李俊德
- 武跃进
- 王树元
- 严善馀
- 任娟莉
- 余文慧
- 俞淑
- 刘凤英
- 刘彦廷
- 刘志忠
- 刘更生
- 卢声远
- 周一谋
- 周贻谋
- 孙兆杰
- 孙华林
- 孙清廉
- 孙鹤林
- 张婧
- 张少乾
- 张永臣
- 张祜曾
- 方煦
- 曹扬
- 李桂香
- 李玉清
- 杜广中
- 杨文喆
- 查雪燕
- 柳长华
- 王宁
- 王延群
- 王惟恒
- 王永林
- 申伟
- 白纯
- 程启东
- 罗辉
- 蔡忠明
- 赵琴
- 邓云权
- 金芷君
- 钱超尘
-
-
李家萱;
薛旭升;
曾凤
-
-
摘要:
通过考察北宋校正医书局类次《千金要方》的具体内容,发现宋臣按照内容性质相近、逻辑关系合理、分门别类严谨、编排体例统一的原则,对该书进行了重新编次,使其篇章结构安排合理,理法方药各方面资料的排序更加整齐和规律,便于领会与实际使用,强化了该书临床方书的实用性。宋人类次校书的方法,使所校之书的基本构成发生变化,形成学术内涵的差异,以往基于宋校本提出的某些医学史观点有待重新考证;研究和使用宋校医书,需要充分认识宋人类次校书方法导致文本变化,以便有效使用宋校医书的文献资料。
-
-
孟琛;
焦华琛
-
-
摘要:
目的:探索挖掘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治疗心系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对《千金要方》中治疗心系疾病所用药物进行收集、整理,应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并对中药性味、归经、功效进行频数和频率统计,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进行因子分析,IBM SPSS Modeler 18.1中的Apriori模块分析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118首,涉及中药154味,其中高频中药(使用频次≥10)28味,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甘、辛为主,归经以心、脾为主,功效以补虚、温里为主。因子分析提取10个公因子,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4个药物组合。结论:《千金要方》治疗心系疾病以补益为治疗大法,配合安神益智、活血化瘀、清热化痰、利水渗湿等。
-
-
靳士英;
靳朴;
黄子天
-
-
摘要:
1、桑科构树,古称榖,茎皮纤维为良好的造纸材料,木材轻软可作箍板,树汁可作糊料,皮可为衣。2、《名医别录》以楮实入药,主阴萎、水肿,皮间白汁疗癣,皮逐水利小便。唐医喜用穀,《千金要方》用穀白皮治膀胱石水,《千金翼方》以穀白皮切煎汁煮粥防治脚气,利水消肿效好。3、今《中医大辞典》与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误以穀白皮为谷白皮,致误认为我国唐代已用糠治脚气,实是一误,需要纠正。4、甲骨文有康字,8000年前我国已有糠,但入药主要治噎,从无治脚气的记录。
-
-
本刊编辑部;
无
-
-
摘要:
春取桑枝,夏摘桑葚,秋打霜桑叶,冬刨桑白皮。从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到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从扁鹊号脉诊疾到华佗创立的"五禽戏",再到张仲景的"六经辨证";从"药王"孙思邈著成《千金要方》,到"药圣"李时珍写就《本草纲目》……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医药文化与其他中华传统文化彼此交融、促进,随着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不仅守护着人们的健康,更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
-
王宁;
张少乾;
曾凤
-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千金要方》宋校本、新雕本含栝楼类药物方剂异文的考校分析,发现新雕本绝大多数方剂中的“栝楼”,宋校本根据主治病症分别改为“栝楼根”或“栝楼实”;参考相关文献,结合宋人校理各书的历史背景,提出:宋以前医家多用“栝楼”,宋人校书时区分了根与实不同的药用部位,并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以及《伤寒论》三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体现出宋代本草学的特点;宋人校书存在疏漏之处。现今研究使用宋校医书,需充分考虑宋人改书所导致的文本内容变化,以往基于宋校本而得出的医学史提法有待重考;对于关乎理、法、方、药的重要内容,有必要参考相关资料对宋校医书文献进行更加详实全面的考证。
-
-
王宁;
张少乾;
曾凤
-
-
摘要:
通过考证《千金要方》新雕本、宋校本条文错互的现象,发现宋校本的医论条文与篇题相合,论说集中,内在逻辑严密,呈现出系统化的特点;其方论条文的编排,注重事类相从,条理清楚,查找便捷,实用性更强。结合宋代理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及主校者馆阁官员的身份特征,提出:出于增强方书实用性的目的,宋臣对《千金要方》重新编次,使其内容编排更加趋于合理,临证查用方便快捷;宋校本具有理、法、方、药条文序列系统规范的特点;应当对宋臣医书整理的理念、指导原则、过程特点、具体内容,及其对中医学术内涵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辨章学术,以便正确理解、有效利用宋校医书的文本意义。
-
-
王汶怡;
叶清澜(画)
-
-
摘要: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长年在民间走访并及时记录各种医药信息,积累下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孙思邈以毕生精力撰成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邀请,在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
-
-
张冲
-
-
摘要: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上山采草药的人都会在手上绑一个手摇铃。传说,这只手摇铃还和"药王"孙思邈有关系呢!孙思邈是唐代医药学家,他十分重视儿科以及疾病预防,他把在民间几十年走访积累下来的经验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
-
-
-
李楠;
万芳
- 《第十九届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研讨会暨2017年江苏省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作为两部颇具影响力的方书,一直为临床医家所重,但在中药史研究方面,对这些方书的研究与挖掘尚显不足.本文以两书中药炮制品表述方式的差异为例,通过文献研读,版本考证等方法,发现这一文本现象的产生系由宋人校正医书时对《千金要方》的统一修改而成.这种文本差异提示了唐宋之际,中药行业从发展到成熟,并逐步从中医行业中分化出来的历史过程.在本研究中,方书既是发现这一历史问题的线索,同时也是后续研究这一历史问题的依托与佐证.
-
-
曾凤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五次医古文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有大量重复内容,经比对发现两书相同方剂药味组成基本一致,但在主治病证、炮制表述方式、方中药物剂量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且无任何文字标注.通过分析两书版本源流与文字内容,结合唐宋之际时代背景,推测孙氏在编写《翼方》时对方剂主治病症与疾病分类等认识,与早年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宋人统一修改《要方》中药炮制表述方式,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宋之际中医药学术发展与药业兴起的状况;两书药量的重大差异,目前难以得出明确结论,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
-
-
-
赖静花
- 《2014中国广州第二届国际养生大会》
| 2014年
-
摘要:
房中养生是中国性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隋唐之前,其研究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我国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竹简医书大量涉及到有关性保健方面的内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更是全面论述了性生活与人体生理病理及寿命的关系.孙思邈在古人的基础前结合自己的认识对房中养生作了独特阐述,其所著《千金要方》中的"房中补益"篇专门论述性医学和性保健,主要以房事功能、养生要领、养生禁忌这三个要点论述,对于后世的房事养生大有裨益。
-
-
-
金久宁
- 《首届海峡两岸孙思邈中医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孙思邈被尊奉为唐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他在承袭古代名医经典及广纳民间良方的基础上,以多年的医学实践,毕其一生,写就了两部在我国医药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rn 本文试就"唐代医事药事制度及医药学发展、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的有关药物论述、从《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附方看唐代时疾及流行病、《备急千金要方》伞形科植物整理及用药特点剖析"等几方面为题,对于孙思邈在药学方面的成就与贡献进行论述.基于《备急千金要方》附方的发掘整理和用药特点的剖析,并运用现代药学研究的手段,对于药物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提取,并结合现代药理实验,古为今用,从传统医药中寻找和研发新药的源泉和途径,服务于人类健康保健事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