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化
医学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179篇,主要集中在一般理论、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8934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文史知识、成都医学院学报、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医史文化分会2015年会暨中国民族医药长寿养生健康产业发展(凤山)论坛、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藏医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三届二次学术年会等;医学文化的相关文献由199位作者贡献,包括昝加禄、昝旺、刘萍等。
医学文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934篇
占比:99.39%
总计:29113篇
医学文化
-研究学者
- 昝加禄
- 昝旺
- 刘萍
- 何渊
- 周琴生
- 廖育群
- 张晓
- 樊代明
- 邱鸿钟
- 于双成
- 于雅琴
- 吕兆丰
- 小曾户洋
- 崔月英
- 庆振轩
- 张如青
- 张建青
- 李中奇
- 李孟霏
- 穆瑞琰
- 蔡毅
- 费振钟
- 郑显兰
- 金祥雷
- 陈子晨
- 马月兰
- 丁京玉
- 丁晨宸
- 买买提明·沙比尔
- 于坤冬
- 于洋
- 任守双
- 何红媛
- 侯洪澜
- 冯孟潜
- 凌梅生
- 刘亚军
- 刘克春
- 刘双风
- 刘吉善
- 刘娟
- 刘明亮
- 刘曦
- 刘更生
- 刘琦
- 刘赘洲
- 刘赟洲
- 刘超祥
- 刘雅芳
- 加·奥其尔巴特
-
-
-
雷胜学
-
-
摘要:
《说文解字》收录了许多有关人体、病状、草药、砭石、针灸等方面的中医药知识,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医学精神,是我们认识和了解中国上古时代医学状况的百科全书。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梳理《说文解字》中的医学相关知识和其中所蕴含的医学人文精神,理清其中所体现的逻辑思维方式,并分析前现代时期想象医学背后的象征逻辑。
-
-
-
-
庆振轩;
李孟霏
-
-
摘要:
宋代医学文化发达,形成宋人尚医的独特文化现象.苏轼在其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有意识地将医道医理与治政之道相结合,针对现实政治,在仁宗朝、神宗朝、哲宗朝的不同时期,因时因事,对症下药,形成其以医喻政,论政为文的独特风貌.
-
-
李孟霏;
庆振轩
-
-
摘要:
苏轼现存作品中涉及中医药学的内容众多,作为博极群书而精于物理的博物家,他在中国传统医学文化史上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他收集推介验方,借医家验方喻历史借鉴,凸显其博通物理的医家特色;他救死扶伤,利人济世,医学活动尽显其医者本色;他为名医留传,与医家切磋,其医学文字可补医史、药典之缺;他富于言而妙于理,其医学养生论具有丰富内涵;他景慕先贤,以救人为得道,其医德医品境界高远;他作为政治家、思想家,不时借医说理,借医喻世,且"寓于言而明于理",更是具有独特的智者魅力.
-
-
-
周莉娟1;
徐庆1;
涂敏1
-
-
摘要:
位于大别山南麓、湖北省东部的罗田县,版图面积仅2100平方公里,然而其历史悠久、山川形胜、地灵人杰,曾孕育出元末天完皇帝徐寿辉、明代医圣万密斋、清末京剧鼻祖余三胜、近代方志学家王葆心等风流人物,对后世影响深远。万密斋,清初被康熙皇帝追封为“医圣”,并于199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明清两代30位著明医学家之一,现代学界专家誉为“中华养生第一人”。
-
-
周娴
-
-
摘要:
中医药学曾经提出中医护理模式,主要是在中国医学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对疾病的各种预防、患者的保健、保养以及患者手术治疗后的身体恢复等方面对老年患者、儿童、孕妇等进行生活与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中医护理归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主要目的 在于帮助患者以及需要帮助的人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恢复健康.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发展,西方医学的很多精髓也得到很多中医的支持与肯定.根据这一情况,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使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护理,患者对临床效果颇为满意.本文以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为基础,对中西医结合护理进行研究.
-
-
-
张如青
- 《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幼科铁镜》是清代名医夏鼎撰写的一部儿科名著.此书不仅有独到的儿科学术经验、精湛的内外兼用治法,而且富有高尚的医德思想,丰富的医学文化内涵,长期以来,此书一版再版,广为流传,深受中医学术界推崇与广大读者喜爱.
-
-
-
-
-
-
郭占军
- 《第十四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1956-1958年毛主席教导人们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中西医结合意味着两种文化的互补与整合,在认识论层次上就是对人的生命与健康的完整、系统、综合的把握.中医药学发展5000年之所以能历久弥新,是因为其有先进的、超前的哲学思想和理论.儒释道思想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切入点,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哲学是统领性学科,没有任何学科能离开哲学而独立存在和发展,医学也是如此.气、藏象、证、经络等中医理论本质性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的前提和瓶颈问题.中西医结合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当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实验医学和检验医学皆为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桥梁.微观辩证和疗效评价两大领域是实验医学和检验医学融入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最佳切入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是中医现代化的高端切入点.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医为人类健康的目的是统一的,致力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西医结合医学一定会灿烂辉煌,直至中西医融合成为新的医学理论和模式-整体医学、系统医学、统一医学.本文从中西医学两种文化比较的角度,简述了中西医结合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初步的想法和思考.
-
-
郭占军
- 《第十四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1956-1958年毛主席教导人们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中西医结合意味着两种文化的互补与整合,在认识论层次上就是对人的生命与健康的完整、系统、综合的把握.中医药学发展5000年之所以能历久弥新,是因为其有先进的、超前的哲学思想和理论.儒释道思想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切入点,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哲学是统领性学科,没有任何学科能离开哲学而独立存在和发展,医学也是如此.气、藏象、证、经络等中医理论本质性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的前提和瓶颈问题.中西医结合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当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实验医学和检验医学皆为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桥梁.微观辩证和疗效评价两大领域是实验医学和检验医学融入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最佳切入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是中医现代化的高端切入点.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医为人类健康的目的是统一的,致力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西医结合医学一定会灿烂辉煌,直至中西医融合成为新的医学理论和模式-整体医学、系统医学、统一医学.本文从中西医学两种文化比较的角度,简述了中西医结合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初步的想法和思考.
-
-
郭占军
- 《第十四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1956-1958年毛主席教导人们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中西医结合意味着两种文化的互补与整合,在认识论层次上就是对人的生命与健康的完整、系统、综合的把握.中医药学发展5000年之所以能历久弥新,是因为其有先进的、超前的哲学思想和理论.儒释道思想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切入点,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哲学是统领性学科,没有任何学科能离开哲学而独立存在和发展,医学也是如此.气、藏象、证、经络等中医理论本质性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的前提和瓶颈问题.中西医结合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当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实验医学和检验医学皆为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桥梁.微观辩证和疗效评价两大领域是实验医学和检验医学融入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最佳切入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是中医现代化的高端切入点.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医为人类健康的目的是统一的,致力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西医结合医学一定会灿烂辉煌,直至中西医融合成为新的医学理论和模式-整体医学、系统医学、统一医学.本文从中西医学两种文化比较的角度,简述了中西医结合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初步的想法和思考.
-
-
泽翁拥忠;
张艺;
降拥四郎;
胡晓鑫;
德洛;
邓都
-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藏医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四川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是西藏与内地交往的重要门户之一,通过时代变迁经济文化的流通,铸就了独具一格的藏医药文化.本文紧紧围绕藏族文化发展框架,以四川藏区藏文化发展轨迹为主要线索对四川藏医药发展简史进行了回眸与梳理,沿着历史发展轨迹从古至今对四川藏医药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典型人物的简历、主要贡献、代表性著作等做了简单介绍.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四川藏医药文化的抢救性发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
-
-
泽翁拥忠;
张艺;
降拥四郎;
胡晓鑫;
德洛;
邓都
-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藏医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四川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是西藏与内地交往的重要门户之一,通过时代变迁经济文化的流通,铸就了独具一格的藏医药文化.本文紧紧围绕藏族文化发展框架,以四川藏区藏文化发展轨迹为主要线索对四川藏医药发展简史进行了回眸与梳理,沿着历史发展轨迹从古至今对四川藏医药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典型人物的简历、主要贡献、代表性著作等做了简单介绍.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四川藏医药文化的抢救性发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