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朱丹溪

朱丹溪

朱丹溪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59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一般理论、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1篇、会议论文68篇、专利文献119篇;相关期刊184种,包括光明中医、吉林中医药、江苏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2015年糖尿病学术年会暨第十六次中医糖尿病大会、广州2014年中医药学术年会、中药类保健食品研制与中医养生方法研究专题研讨会等;朱丹溪的相关文献由88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鸣钟、朱星、沈堂彪等。

朱丹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1 占比:73.96%

会议论文>

论文:68 占比:9.47%

专利文献>

论文:119 占比:16.57%

总计:718篇

朱丹溪—发文趋势图

朱丹溪

-研究学者

  • 张鸣钟
  • 朱星
  • 沈堂彪
  • 陈明显
  • 王明强
  • 盛增秀
  • 刘时觉
  • 朱杭溢
  • 李海峰
  • 焦振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国庆; 黄庆嘉
    • 摘要: 朱丹溪是金元时期伟大的“滋阴派”医家,也是一位典型的“儒医”。《格致余论》一书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不同年龄的阶段人体生理不同,故养生当分阶段进行。通过梳理总结出具有三个养生特色。一是小儿阶段,宜谨慎节制,适食衣护生机;二是青中壮年,要节欲惜精,明义理远房室;三是老年时期,当清养脾胃,生精血养真阴。朱丹溪的养生思想深受理学的影响,对于当代养生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 姚盛元; 张其成
    • 摘要: 援易入医是金元时期医学发展的一个趋势,易学推动了医学的发展。朱丹溪是金元医学的集大成者,其学术思想极具易学内涵。相火论作为朱丹溪的代表性理论,与卦爻象关联密切、高度契合。相火论与卦爻象之间的联系包括君火对应离卦,相火对应阳爻;君火与相火的关系体现在“形气相生”与“守位秉命”上;“龙雷火”的概念源于震卦。丹溪以“象”言理,以卦爻象为基础构建模型,“相火”与“阳爻”的关系虽未明说,却暗藏字间,反应了象数思维“重动态功能,轻实体结构”的特点。
    • 许芸; 王芙蓉
    • 摘要: 目的:探索李东垣“阳升阴降”说与朱丹溪“阴升阳降”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期为后世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探究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对二者著述中描述阴阳升降部分的分析,分别对阳升阴降论和阴升阳降论的理论源流、侧重脏腑、病理产物、临床证治四个方面进行横向比较,探索两家理论之异同。结果:东垣之理多源自《内经》,侧重于脾胃,若升降失常,可见阴火易生,治当甘温升阳,辅以泻火;而丹溪之理颇受易、理思想影响,侧重于心肾,倡妄动之相火应降、不足之阴精宜升,主张滋阴降火。结论:李东垣和朱丹溪都认可了脾胃在阴阳升降中的重要作用,但却侧重不同,对临床的发挥亦有所差异,两说互为补充,共同丰富了脏腑阴阳气血升降理论。
    • 吴同越; 钱小溪; 伊慧敏; 周渝顺; 于顾然
    • 摘要: 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阴精难成而易亏”的观点。笔者认为帕金森病的核心病机为“阴亏血虚,酿毒入络”。阴精不足,阴不制阳,阳亢化风而动;风盛气机阻滞,水液代谢失司,津液停聚成痰;阴精亏耗,阴亏日久发展为血虚;阴虚阳亢,火热炼血为瘀;痰与瘀久积体内皆可成毒,毒损脑络。其中帕金森病早期偏于阴虚,治以滋阴为主;晚期以阴虚兼有毒损,治以补虚解毒并重。在论治时均需把握“养阴解毒,熄风止颤”的核心治则。
    • 潘波; 夏丽; 房晓媛; 王未寒; 吴越
    • 摘要: 朱丹溪首创“气、湿、热、痰、血、食”六郁,人生诸病,多发于郁,“六郁皆在中焦”。中焦升降失常、寒热错杂、阴阳失调,六郁乃生。由此可见,在临床治疗上欲解六郁,分别可从升降相宜、寒热调和、阴阳兼补这三个方面,调和中焦。
    • 陈超; 吴世彩
    • 摘要: 《本草衍义补遗》是元代医家朱丹溪唯一存世的药学专著,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其药学思想。本书系对北宋·寇宗奭《本草衍义》的补充与纠谬故而得名。通过对本书及《本草衍义》的研读、比对,将《本草衍义补遗》的学术特色概括为“格物致知,补遗《本草衍义》”“力抨时弊,强调用药禁忌”“广征博引,采择验方医案”“药食同源,重视食类本草”4个方面,并结合其著作及此前医籍举例论证。本书学术特色鲜明,是研究朱丹溪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古籍。
    • 朱光; 顾燕频
    • 摘要: 金元医学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除精于内科杂病外,对妇科亦有较深的造诣,其“气、血、痰、郁”的辨证思想与“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理论对后世中医妇科临床实践有深刻影响。文章梳理了朱丹溪学术思想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闭经等验案中的应用,以示临床启发。
    • 高晓涵; 张俐敏; 周洁; 黄益清
    • 摘要: 中医药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不同时期的文化塑造了不同种类却不断完善的中医理论体系。推陈出新的儒家宋明理学思想,对金元明清时期中医学理论形成与实践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火论作为朱丹溪医学思想的理论基石,正是由理学思想中太极之理引出,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世间万物及人的生命现象皆以动为常,而相火是生命的原动力。“相火之常”是指人体在生理状态下的相火,对机能活动起支持作用,“相火之变”是指人体在病理状态下,相火是一种妄动的状态,相火妄动就会煎灼真阴,导致阴虚火旺。相火论影响下的治疗思想包括在药物治疗上的滋阴降火法以及养心正志的精神修炼、神志摄养之法。
    • 陈超; 刘更生
    • 摘要: 《局方发挥》反映了元代医家朱丹溪的疾病观。通过研读该书,认为朱丹溪的疾病观以火热病机为中心且颇具特色,包括言病因、不节情欲饮食皆能化火生热;言病机,火热内生伤阴,寒热真假当辨;言治病,虽基于辨证辨病,然病机多缘火热内生,故治疗多欲以滋阴之法成降火之功,力匡贪服燥热时弊,强调反佐寒凉之法。朱丹溪的疾病观尊奉经典,发挥诸家,援儒入医,自立言论,力抨时弊,影响深远,体现了朱丹溪在金元医学的大变革中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
    • 朱佳杰; 傅睿; 刘珊; 杨良俊; 陈明显
    • 摘要: [目的]梳理朱丹溪对刘河间学术思想的传承,探讨金元时期胃阴学说的发展。[方法]通过对刘河间和朱丹溪主要著作的研习,查阅相关文献报道,搜集、整理、归纳刘河间及朱丹溪胃阴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梳理、分析两者间的传承发展关系。[结果]刘河间虽以火热立论,但亦十分重视脾胃,且提出“胃中润泽”的观点,临证多用寒凉药物,辅以滋阴降火,并顾护脾胃。朱丹溪通过亲炙罗知悌,全面继承河间学说,在其“火热论”的基础上,提出“相火论”,提倡“滋阴则火自降”;进一步发展河间“阳热怫郁、宣通玄府”的观点,创立了著名的“六郁”学说,着眼于脾胃气机升降;传承河间“胃中润泽说”,治以“养胃滋阴”,形成了独特的丹溪养阴理论。[结论]研究朱丹溪对刘河间的传承脉络,对于理解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了解金元时期胃阴学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