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痰证

痰证

痰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7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4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15040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吉林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三届岐黄论坛——中医传承与创新论坛、第六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五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等;痰证的相关文献由990位作者贡献,包括潘桂娟、高碧珍、李小兵等。

痰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4 占比:2.80%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15040 占比:96.98%

总计:15509篇

痰证—发文趋势图

痰证

-研究学者

  • 潘桂娟
  • 高碧珍
  • 李小兵
  • 方永奇
  • 李灿东
  • 吴焕林
  • 柳亚平
  • 王平
  • 廖凌虹
  • 杨才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隋晶
    • 摘要: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常吃肥甘厚味,加之运动变少,身体代谢慢,水液津微积聚成了痰湿,所以临床疾病以痰证居多。
    • 唐莉玲; 廖凌虹
    • 摘要: 基于“痰”和巨噬细胞在组成、病理特性、治疗等方面高度相似,本文试从糖脂代谢紊乱切入分析巨噬细胞与痰证形成的关系,旨在分析从巨噬细胞论治痰证的可行性。
    • 冯嘉玮; 张海峰
    •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杨继洲《针灸大成》治疗痰证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阅读及整理《针灸大成》等,对杨继洲治疗痰证的辨治原则、取穴思路及临床经验的独特之处加以归纳总结。结果:杨氏认为针、灸、药三法各有所长,审机施治,发挥三法优势。治疗中注重健脾为本,理气为要。取穴少而精,配伍精当,从肺论治取肺俞穴,痰在脾胃取中脘穴和足三里穴,病位在手臂取曲池穴和肩髃穴,善抓要穴,对当今临证治疗痰证具有参考意义。结论:杨氏在痰证治疗中发挥针、灸、药所长,注重健脾与理气的原则,选穴颇有深意,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 王一帆; 王嘉麟; 邢佳; 吕丽佳
    • 摘要: 本文溯源了从痰论治失眠的理论,分析痰浊扰心、痰热扰心、阴虚痰扰的病机变化,强调从痰论治失眠应以理气祛痰为主,不可过用寒凉,重视培补气血。从痰论治失眠的机制涉及单胺能系统、γ-氨基丁酸能系统、脑肠肽、食欲素及瘦素等途径。现代医家多从痰热扰心论治失眠,以黄连温胆汤为代表方剂。
    • 魏佳; 曾华霖; 林书颖; 高碧珍; 李灿东
    • 摘要: 目的探索评价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痰证动物模型成功的客观标准和核心诊断指标,为制定科学的MS痰证动物模型评价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MS痰证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的检索方法,收集MS痰证动物模型相关文献,通过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对其实验动物模型基本信息、造模方法、模型评价指标、以方测证等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造模动物多为Wistar大鼠,以食物诱发为主;主要从证候表现、客观指标和药物反证等方面展开评价,模型评价指标共涉及26项,其中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甘油三酯(tirglyceirde,TG)、体质量、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证候表现等为常见指标。结论MS痰证造模多选用Wistar大鼠,以单纯食物诱发为主;MS痰证动物模型诊断标准应以动物证候表现与客观指标为主,通过药物反证验证动物模型的可靠性。
    • 孙弘本; 袁轶峰; 沈磊; 贺菊乔(指导)
    • 摘要: 目的分析《傅山男科》中的痰嗽门治痰方剂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男科治疗痰证用药提供参考和研究思路。方法收集《傅青主男科》中痰嗽门中所记载的治痰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构建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关联规则方面的分析,并基于此分析总结新方。结果对痰嗽门中所载的13首治痰方剂进行分析,频次前3位的常用药物是茯苓、陈皮、甘草;常用药物组合出现频次>4的组合共20组,前2位的组合是陈皮、茯苓,甘草、茯苓。药物四气分析发现温性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平性药次之;五味分析发现甘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辛味和苦味药次之。药物归经分析发现归脾经的药物最多,次之的是肺、心、肾、胃。结论各类痰证表现不完全相同,其根本亦并不完全相同,傅山对其分类归纳讨论,寻其根本论治之,总求之于脾肾,标本同治,这对于我们在临床中处理痰证有积极的意义。
    • 周爱珍; 梁国平
    • 摘要: 二陈汤为治痰之名方,程氏权变活法,随证加减,化痰治病,应用颇广。笔者将其辨证应用于临床,效果显著,现将其思想加以归纳,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供临床借鉴学习。
    • 李缘缘; 乔世杰; 郑芳萍; 陈学勤; 陈淑娇; 高碧珍
    •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痰证患者体质量指数、脂代谢指标与常见病性证素的关系。方法采集326名T2DM痰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四诊信息,将符合纳入标准的T2DM痰证患者按照超重、肥胖的诊断标准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析3组一般资料、常见病性证素积分和脂代谢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3组脂代谢指标与痰证素积分的关系,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超重和肥胖与常见病性证素的关系。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和肥胖组BMI、WC明显升高(P0.05);正常组、超重组的脂代谢指标与痰证素积分均不相关(P>0.05)。③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热盛、阴虚和气虚证素积分明显降低(P<0.05),肥胖组血瘀、阴虚和气虚证素积分明显降低(P<0.05)。④将正常体质量、超重、肥胖作为目标应变量,以正常体质量为参照,痰兼热盛者较常发生肥胖[OR=1.007,95%CI(1.000,1.013)],痰兼阴虚者较少发生超重或肥胖[OR=0.988,95%CI(0.982,0.994);OR=0.989,95%CI(0.984,0.995)](P<0.05)。结论BMI、WC、TG可为诊断T2DM痰证提供参考依据,不同体质量与痰证病性兼杂存在一定关系。
    • 鄢海燕; 邹纯才
    • 摘要: 目的 利用中医古籍知识库对含瓜蒌方剂的组方规律进行分析,验证所获得的核心药对"瓜蒌-甘草"在治疗痰证类疾病方面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atlab语言,以某种(类)疾病出现频次累积量占所有种(类)疾病出现频次累积量百分比计,对中医古籍知识库中含瓜蒌方剂进行治疗疾病及配伍统计分析.运用TCMSP数据库,以"瓜蒌"、"甘草"分别检索瓜蒌、甘草的化学成分,选择符合口服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的化学成分并导入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符合Probability≥0.1的化学成分靶点蛋白.运用CooLGeN、GeneCards数据库,以"Phlegm syndrome"(痰证)为关键词收集疾病(人类基因)靶点蛋白.筛选化学成分与疾病共有靶点蛋白,通过DAVID数据库,选择KEGG_PATHWAY通路及其涉及的靶点蛋白、化学成分,构建化学成分-靶点蛋白-信号通路网络,对"瓜蒌-甘草"治疗痰证类疾病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结果 在中医古籍知识库中收载1700个含瓜蒌方剂,主要用于28种(类)疾病的治疗.在含瓜蒌方剂中,有11种(类)疾病出现频次累积量占所有种(类)疾病出现频次累积量百分比达3%以上,痰证类居首,为14.0%.在含瓜蒌方剂核心药对中,"瓜蒌-甘草"药对出现频次累积量最高且用于痰证类疾病治疗的出现频次累积量较高,达113次.在化学成分-靶点蛋白-信号通路网络中,"瓜蒌-甘草"药对共有52个化学成分(瓜蒌9个,甘草43个)与痰证类疾病相关,这些成分利用PPARD、NLRP3、PPARG、MMP9、CCND1等41个靶点蛋白通过Pathways in cancer、NOD-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痰证类相关疾病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 显示,40个化学成分与10个靶点蛋白分子对接的Total Score值大于5,其中MOL001494、MOL007179与PPARD、PPARG靶点蛋白分子对接的Total Score值大于10.结论 含瓜蒌方剂的用药规律可循,通过不同配伍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瓜蒌-甘草"配伍可能通过调控Pathways in cancer、NOD-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影响PPARD、NLRP3等的表达,干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发挥治疗"痰证类"疾病作用.
    • 邹汶珊; 魏岩; 周丽雅
    • 摘要: 探析柳宝诒治疗痰证的特色.柳宝诒将痰之成因多责于木火,临证辨治时重视调理气机,多从胃、肝着手,降肺、和胃、清木以泄痰,以斡旋枢机气化,恢复脏腑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