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组方规律

组方规律

组方规律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51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8篇、会议论文74篇、专利文献6200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世界中医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国中医急症等; 相关会议5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中医方剂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民族医药传承和发展交流研讨会等;组方规律的相关文献由163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军、潘建科、韩涛等。

组方规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8 占比:6.53%

会议论文>

论文:74 占比:1.10%

专利文献>

论文:6200 占比:92.37%

总计:6712篇

组方规律—发文趋势图

组方规律

-研究学者

  • 刘军
  • 潘建科
  • 韩涛
  • 陈少宗
  • 黄海量
  • 季旭明
  • 洪坤豪
  • 谢辉
  • 吕征
  • 吴建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莉; 窦一田; 何永生
    •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中华医典》中治疗淋证的相关文献进行挖掘分析,探索淋证用药及组方规律,为淋证的临床治疗提供文献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华医典》中治疗淋证的中药方剂,经数据筛选处理后,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进行药物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及关联关系等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434首处方进行分析,共涉及中药242味,功效多以利尿通淋为主,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中甘味最多,归经多见肺经、心经,高频次组合为滑石配伍木通、冬葵子、瞿麦。结论在淋证的治疗中,以利尿通淋为主,同时要兼顾清热、补益、理气等,标本同治,虚实兼顾。
    • 黄美霞; 江川; 章靓; 洪智源; 刘清华; 王英豪; 黄玉芳
    • 摘要: 目的 分析9 014例阴虚证处方中牡丹皮的用药规律,为牡丹皮的临床应用与药理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方法 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构建牡丹皮相关数据库,统计其主治的中医疾病、西医疾病及证候类型频次,分析总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置信度为0.9时,不同支持度下牡丹皮治疗阴虚证配伍的核心药材及其组合规律。随后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进一步挖掘牡丹皮高频次应用的证候类型中配伍的核心药材及其组合规律。结果 在9 014例阴虚证处方中,牡丹皮主治的阴虚证高度集中于肝、肾、脾等脏腑;主治中医证候共52种,频次最高的3类阴虚证候分别为肝肾阴虚证、肾阴虚证、脾肾阴虚证;主治中医疾病类型共98种,频次≥200的有11种疾病,频次前3的疾病分别为乳疬病、眩晕病、尿浊病等;主治西医疾病265种,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位列频次前3。牡丹皮在阴虚证处方中配伍频次最高的前3味药为茯苓、生地黄、山药。其核心组合为牡丹皮-茯苓、牡丹皮-生地黄、牡丹皮-山药。高频证型中牡丹皮的药物配伍规律分析结果显示,肝肾阴虚证中,核心配伍的药物主要有5味,即山茱萸、泽泻、山药、生地黄、茯苓(支持度40%),这些药物共构成13种核心配伍组合;肾阴虚证中,核心配伍药物有4味,即山药、生地黄、茯苓、知母(支持度高达50%),构成14种核心配伍组合。脾肾阴虚证中,核心配伍药物有5味,即黄芪、山药、山茱萸、熟地黄、茯苓(支持度40%),构成9种核心配伍组合。结论 本次基于大样本数临床处方分析牡丹皮在阴虚证中的实际使用情况,首次呈现了牡丹皮治疗阴虚证的组方规律及不同脏腑阴虚证的核心组合规律,可为牡丹皮的现代临床应用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
    • 李悦; 刘施; 高越
    • 摘要: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含苍术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收集并整理《中药成方制剂》含苍术方剂,构建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含苍术方剂主治疾病、证候规律、常用配伍规律及组方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高频药对和高频证候进行深度分析。结果含苍术方剂共229首,涉及中药612味,常用药对组合28个,主治疾病12种,高频药对为苍术-陈皮、苍术-厚朴,高频疾病为痹病、积滞、感冒。结论《中药成方制剂》含苍术方剂功效相对集中,组方条理清晰,用药规律可以反映苍术治疗不同疾病的配伍特点,为苍术的临床组方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 李星星; 叶威; 周丽
    • 摘要: 郭勇教授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工作三十余载。郭勇教授对于中医治疗肿瘤有独到见解,善用经方,首提“分阶段”论治肿瘤,并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体质与辨时节相结合,所用方剂具有药少而精、药专而宏的特点,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传承。本研究旨在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郭勇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相关用药、组方规律
    • 王晓翠; 魏彦宁; 牛阳
    • 摘要: 目的 基于“减毒增效”,为斑蝥及其制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斑蝥方剂,提取其方名、方源、组成、主治、制备方法、用法、用药途径等并建立数据库,分别统计出含斑蝥方剂用药途径、剂型、主治疾病以及斑蝥的炮制方法和特殊用法(“取其气不用其质”)的频数;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药物组成≤10的复方进行药物配伍规律分析。结果共纳入236首方剂,包括149首内服者、84首外用者和3首内外皆可者。内服方剂以丸散剂为主,主治体内外肿块性疾病、传染病和皮肤病;外用方剂以散剂、膏剂、酊剂及浸剂为主,主治癣、疮疡等皮肤病。绝大多数方剂使用斑蝥炮制品,以糯米拌炒为主要方式。22首方剂记载了取斑蝥之气而不用其质的特殊用法,多用于治疗疝气。154首内服、外用方剂中,麝香、巴豆、雄黄是与斑蝥配伍的常见药物。结论 现代使用斑蝥以其衍生物合成制剂、提取物制剂以及含斑蝥中成药为主,主治肿瘤疾病,疾病谱较之古时明显缩窄。配伍古籍中所记载的解斑蝥毒的药物、使用斑蝥炮制品以及取斑蝥之气而不用其质的用法均可减轻斑蝥毒性。内服与外用方剂中与斑蝥配伍的药物交叉出现,在内服时多配伍软坚散结、破瘀通络及补虚药,外用时多配伍解毒杀虫、活血止痛及敛疮生肌药。
    • 丁艳红; 张东蕾; 何伟
    • 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NPDR提供用药参考。方法检索2010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NPDR的临床研究类文献,将纳入文献的方药组成、中医证候录入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医案数据库进行中药的使用频次分析、药物属性、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并做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共纳入文献94篇。包含方剂94首,共涉及中药150味、中医证候15个。四气以微寒性药最多,共38味,占比25.33%。五味以甘味药最多,共67味,占比44.67%。归经以肝经最多,共40味,占比26.67%。(2)使用频次: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高频中药)有15味,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生地黄(66次,64.08%)、黄芪(64次,62.14%)、丹参(41次,39.81%)、枸杞子(38次,36.89%)和山药(36次,34.95%)。(3)中医证候: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气阴两虚证(32次,34.04%)、瘀血阻络证(23次,24.47%)、肝肾阴虚证(10次,10.64%)、阴虚证(8次,8.51%)和气滞血瘀证(6次,6.38%)。(4)中药配伍关联分析:相关度排在前5位的药对分别是玄参-生地黄;丹参、生地黄-黄芪;丹参、黄芪-生地黄;黄芪-生地黄;生地黄-黄芪。(5)聚类分析:药对和方剂共5类,其功效分别是滋阴补气、凉血滋阴健脾、活血化瘀、补肝益肾养阴、清热凉血通络。(6)核心药物对应证候分析:权重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黄芪-气阴两虚证、生地黄-气阴两虚证、黄芪-瘀血阻络证、当归-气阴两虚证、麦冬-气阴两虚证。结论临床治疗NPDR所选用的中药药性多微寒,药味多甘,主入肝经,以气阴两虚证多见,临证时应注重组方配伍,活用核心药物。
    • 王占利; 冯尧伟; 李潇; 李捷
    • 摘要: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口服中医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用药规律,并做出新方预测。方法:收集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中医药内服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建立方剂数据库,对方剂进行用药频次、药物组合及新方等分析。结果:筛选出112首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中药处方,共144味中药,常用中药有29味,常用药对有8个,新处方7个。结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用药以大剂量健脾益气升提为主,多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加减,佐以补肾固冲,常用清热利湿药物以治标。
    • 王岩玲; 任明; 张翔宇; 赵慧怡; 侯晓凤; 徐宗佩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脑缺血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中证候分型与证候要素进行频数、频率统计,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及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后共纳入80篇文献涉及病例7134例证型32种,较为常见的证型有痰瘀阻络、瘀血阻络、气虚血瘀、肾精亏虚、脑髓失养、肝阳上亢、肾虚血瘀,肝肾阴虚等,对各证型进行证候要素提取,病性要素以瘀血、气虚、痰浊、肾虚为主,病位要素为脑络、肾、肝、脾,对药物进行统计,其中川芎、天麻、当归等使用频次较高,药物组合以“川芎,当归”“川芎,天麻”“川芎,白术”等频次较高。结论:慢性脑缺血疾病的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特征,本虚多为气虚、阴虚,标实多为血瘀、痰浊,主要病变脏腑为肾、肝、脾,遣方用药以补气养阴、活血化痰通络为主并随症加减。
    • 苏晓艳; 谢宇平; 惠培林; 王金凤; 马薇; 范杰
    • 摘要: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医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建库至2021年7月31日发表的中医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 2.5)统计用药频次、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处方和用药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253首,涉及中药214味,其中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有31味,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白芍、当归、牛膝、木瓜、甘草,使用频次均超过100次;挖掘共得到高频药物组合24个,出现频次前5位的组合依次是当归-白芍、甘草-白芍、牛膝-白芍、牛膝-木瓜/白芍-木瓜、牛膝-当归;演化共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2组,潜在新处方11个。结论:中医治疗不宁腿综合征多使用补虚、理气、温阳、化湿、化瘀药物治疗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气滞血瘀、筋脉痹阻证不宁腿综合征患者。体现了不宁腿综合征以虚、瘀为主要病理特点,治以补养气血、滋补肝肾、理气化湿、活血化瘀法为主的治疗思路。
    • 杨梅; 赵翡翠
    • 摘要: 目的:本研究运用关联规则挖掘含附子中成药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2020年版《中国药典》作为处方来源,提取药物信息,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SPSS 23.0及SPSS Modeler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频次、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中成药处方33首,涉及药材176味,累计出现频次467次,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附子、肉桂、当归、黄芪、山药;药物类别以补虚药味最多,其次为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解表药等;主治疾病以心系病类、肾系病类、躯体(痹、瘘、瘤等)病类为主。通过对高频药物(频数≥5次)性味归经分析得出含附子中成药中以甘、辛、苦味和温、平、寒性药为主,归肾经、脾经、心经、肝经药物居多;对高频药物(频数≥5次)聚类分析得到3大类组合,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2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含附子中成药组方规律,对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指导作用,为开展新处方研发提供了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