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李东垣

李东垣

李东垣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85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一般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8篇、会议论文75篇、相关期刊209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环球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59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八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方剂学学术年会、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第一届年会暨中医药学术交流大会等;李东垣的相关文献由147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菲、马玉琛、张保春等。

李东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8 占比:91.21%

会议论文>

论文:75 占比:8.79%

总计:853篇

李东垣—发文趋势图

李东垣

-研究学者

  • 李菲
  • 马玉琛
  • 张保春
  • 李佃贵
  • 李庆升
  • 丁刚
  • 吕光耀
  • 周铭心
  • 哈小博
  • 张皓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谷宁; 王鹏辉; 张超
    • 摘要: 调理脾胃是中医治疗体系中的独特大法,李杲是中医学“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在临床诊疗中强调重视脾胃的作用,《脾胃论》是其著作之一,该书全面阐述了他诊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目前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已成为中医药传承研究的重要部分,数据挖掘是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隐含在其中的事先不为人知的潜在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技术。借助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对书中记载之方剂进行数据统计,通过分析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通过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及药物关联分析等分析探讨李东垣《脾胃论》的用药规律并总结其治疗思想。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收集到《脾胃论》中方剂共62首,涉及中药104味,统计分析可知其中甘草使用次数最多,其次为人参、陈皮、当归等;用药以温类药物、辛味及归脾经的药物为主。聚类分析可将上述中药分为3组,具体分组情况为第1组:白术、茯苓。第2组:当归、柴胡、甘草、升麻。第3组:苍术、陈皮、人参、黄芪。复杂网络分析得到的核心方药为:升麻、柴胡、人参、黄芪、陈皮、甘草。药物关联分析强支持度为柴胡、陈皮与甘草。根据统计结果可知这些组合都来源于补中益气汤,总结李杲治疗脾胃病思想以升举阳气兼以补虚的思想。
    • 杨芳艳; 鞠迪; 万雪姣
    • 摘要: 李东垣提出的“脾胃论”对后世影响颇大,他将疾病的发生与脾胃损伤紧密联系,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从脾胃内伤立论治疗内、外、五官科疾病,并创立了脾胃学说。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李东垣脾胃病治疗中胃痛、腹痛、泄泻、下痢、便秘的证治用药规律进行总结,结果发现,李东垣脾胃病(胃痛、腹痛、泄泻、下痢、便秘)中以大便不通出现次数最多17次,脉象频次出现最多的是弦脉,接着是弱脉,治疗中所用药物频次分析发现,其中频次前十的药物分别是:升麻、炙甘草、当归身、黄芪、柴胡、熟地黄、大黄、生地黄、桃仁。李东垣治疗胃痛、腹痛、泄泻、下痢、便秘中应用对药有(1)当归身-柴胡配;当归身-升麻;(2)当归身-炙甘草;(3)升麻-炙甘草;(4)升麻-柴胡;(5)熟地黄-生地黄;(6)大黄-火麻仁。大黄-桃仁;桃仁-火麻仁;关联度较高的角药组合有(1)火麻仁-桃仁-大黄;(2)升麻-当归身-柴胡;(3)升麻-当归身-炙甘草。分析发现,李东垣在治疗治疗“肝之脾胃病”出现弦脉,大便不通的症状时多加风药以泻阴火,升阳气;在夏季,脾胃虚弱,感受热邪,导致心、肺、大肠为热所伤时可出现四肢痿软无力、少气懒言、小便黄赤、目中流火、心烦等症状,在治疗上,李东垣强调“当先助元气,理治庚辛之不足。”选用黄芪人参汤加减治疗。李东垣在养血和血的当归身中增加柴胡或者升麻,广泛用于便秘腹痛的治疗中,用当归,生地加桃仁、麻子仁以养血生津润肠通便,治疗血少食不下等的便秘。在治疗便秘中,李东垣提出“辛以润之”的观点,用熟地黄、生地黄、大黄、火麻仁、、桃仁补血生津、润肠通便。
    • 许芸; 王芙蓉
    • 摘要: 目的:探索李东垣“阳升阴降”说与朱丹溪“阴升阳降”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期为后世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探究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对二者著述中描述阴阳升降部分的分析,分别对阳升阴降论和阴升阳降论的理论源流、侧重脏腑、病理产物、临床证治四个方面进行横向比较,探索两家理论之异同。结果:东垣之理多源自《内经》,侧重于脾胃,若升降失常,可见阴火易生,治当甘温升阳,辅以泻火;而丹溪之理颇受易、理思想影响,侧重于心肾,倡妄动之相火应降、不足之阴精宜升,主张滋阴降火。结论:李东垣和朱丹溪都认可了脾胃在阴阳升降中的重要作用,但却侧重不同,对临床的发挥亦有所差异,两说互为补充,共同丰富了脏腑阴阳气血升降理论。
    • 赵娜; 张理云
    • 摘要: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李东垣的代表作,是东垣学说的核心部分。李东垣对于脾胃内伤学说研究精详,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并提出阴火论,强调补脾益胃的同时注重热证的治疗。在制方时,除了擅用升发脾胃阳气之药,亦会使用苦寒之药以清热泻火。笔者仔细研读《脾胃论》,发现李东垣所运用的苦寒药中,黄连使用频率较高,共出现33次,包含黄连的方剂共有6首。现针对这些用药配伍和方剂,并结合李东垣其他著作中的相关论述,探讨并总结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对于黄连的应用。
    • 张丽菊; 张易从; 刘绍能
    • 摘要: 《脾胃虚实传变论》是李东垣的代表作《脾胃论》中的第一篇。在该篇中,李东垣引用了部分《黄帝内经》中关于脾胃的论述,进一步从脾胃生理和病理角度阐明脾胃之气对人身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创性地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见解。深入探析其内涵,对全面准确把握和深入研究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提高内伤脾胃病的理论水平和临床诊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 宣铭杨; 周冰莹; 马棣元; 庞然
    • 摘要: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排尿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比现代医学治疗,中医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文章基于东垣学说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认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从属“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范畴,而“脾胃气虚、升降失调、湿浊下流、肾失开阖”为本病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与李东垣提出“阴火”理论类似,治疗可遵“补中、升阳、泻阴火”之法,随证加减,临床取得一定疗效,可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 李沅骋; 周家程
    • 摘要: 李东垣作为易水学派的鼻祖,系统阐述了内伤脾胃病学说的概念、发病机制及治法,而“阴火”理论作为其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自古存在诸多争议。关于阴火学说的内涵,可概括为六种:心火说、肾火说、脾胃火说、脉中伏火说、三焦火说、相火说。本文从内伤脾胃病学说形成的基础上总结阴火发病的病因,以“脾胃为本,命门相关”的角度进行探讨,提出“脾胃不足,留湿于下,郁极而冲逆”是阴火产生的基本病机,并概括了阴火所致疾病的不同治疗方法。
    • 王睦天; 许国强; 赵启亮; 刘旻
    • 摘要: 李东垣临床治疗善用辛甘药物相伍以升阳,同时结合四季气机运行特点辅以他药补泻,扩大了升阳法的运用范围。文章在李东垣用药法象的基础上论述升阳法在四时的运用,以便更好地认识升阳法,拓宽临床思路。
    • 黄艳
    • 摘要: 甘温除热这一提法,创始于金元四大家之一,是行医50余年的著名中医学家李东垣先生所创的中医治疗法则,现被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科疾病。文章主要论述了甘温除热的古文出处及源来、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的甘温除热方法治疗临床1例发热患者的具体过程,并深度剖析了该方中所用中药具体功效。
    • 李晓玲; 吴玉泓; 王佳华; 许晨璐
    • 摘要: 益气升阳法由李东垣首创,李氏认为脾胃病多因脾阳不足引起。通过以升阳散火汤、升阳益胃汤、升阳除湿汤3个升阳类方为代表,试述在益气升阳这一总治法下,3方在主治特点、主治症状、主治证型、药物组成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掌握李东垣益气升阳大法的深刻内涵和不同升阳方在临床运用中的微著区别,有助于指导临床正确合理的运用3个益气升阳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