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方法
刑罚方法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0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法律、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0217121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法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刑事法律制度的科学构建及法律适用高层论坛、2007年度中国刑法学年会、2008年中国刑法学年会等;刑罚方法的相关文献由13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永升、邓又天、刘广生等。
刑罚方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217121篇
占比:100.00%
总计:10217253篇
刑罚方法
-研究学者
- 李永升
- 邓又天
- 刘广生
- 周道鸾
- 孙景仙
- 张天轮
- 张金龙
- 李洁
- 杨毅
- 胡云腾
- 谢望原
- 赵秉志
- 邱兴隆
- 齐海波
- 丁宁
- 何鹏
- 余淦财
- 俞坚
- 刘慧卓
- 刘文生
- 刘晓莉
- 刘晓萍
- 刘永红
- 刘红
- 利子平
- 叶三方
- 吴声堂1
- 吴振兴
- 周晖国
- 唐令彬
- 唐发彬
- 姆· 德· 沙尔戈罗茨基
- 姜贵盛
- 孙献祯
- 孙玉荣
- 孟慧
- 宁春晖
- 宋治安
- 宫凤鸣
- 宫璇龙
- 张国明
- 张子辉
- 张希坡
- 张文生
- 张旭
- 张梅
- 张淑玲
- 张燕枝
- 张纵华
- 张绍谦
-
-
唐发彬;
张文生;
马成林
-
-
摘要:
剥夺政治权利是我国刑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刑罚种类,是剥夺犯罪人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力的刑罚方法。民和县检察院对剥夺政治权利刑罚适用,执行情况开展了专项检察。发现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刑罚执行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这一特殊刑罚的政治、法律、社会效果。
-
-
-
-
陈莉
-
-
摘要:
《预防犯罪》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它衔接前一个框题《法不可违》和后一个框题《善用法律》,是本册书中十分重要的一课。《预防犯罪》是知识点比较多的一课,包含刑法、犯罪、刑罚的含义、作用和种类,以及青少年如何远离犯罪、预防犯罪等等。本课第一个知识点的是刑法。
-
-
曹波
-
-
摘要:
零容忍反腐的直接目的是严肃查处惩治腐败行为,形成震慑腐败的强大效应,作用方式是最大限度客观现实化党纪国法规定的法律后果,提升处罚的确定性和必然性,但不意味必须强化腐败犯罪的处罚强度.零容忍反腐政策与反腐刑罚结构具有内在关联性.根据零容忍反腐政策,我国反腐刑罚结构的再调整应坚持更新传统重刑观念、 增加刑罚阶梯层级、 丰富刑罚方法和种类的宏观思路,通过保留腐败犯罪的死刑、 恢复腐败犯罪的管制刑、 配置腐败犯罪的罚金刑以及增设腐败犯罪的资格刑等,提升反腐刑罚结构的轻缓性、 精密性和针对性.
-
-
-
-
摘要:
罚金,作为一种刑罚方法,应用广泛。笔者对豫西某基层法院近三年罚金刑的适用及执行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以下四类问题,使罚金的缴纳和执行难以实施:1罚金刑强制执行对象不确定。
-
-
陈洪郡
-
-
摘要:
【案例回放】2015年9月11日,网友曝料称,有人在故宫三百多年的铜缸上画心刻名字。该事件旋即引起网民和媒体热议,人们纷纷对游客在文物古迹上刻字的行为表示谴责。有人认为,把自己名字深深刻在三百多年的文物上,这叫犯罪。有教授、专家跟进,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
郑文
-
-
摘要:
罚金刑作为一种刑罚方法,其立法本意是为了增强刑罚的执行效果,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罚金刑"执行难"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罚金刑的执行率不容乐观.罚金刑"执行难"现象的存在原因有多种,既有制度本身的原因,也有其配套措施不完善的原因.本文拟从罚金刑"执行难"的原因出发,提出罚金刑执行制度的完善建议.
-
-
-
-
-
利子平;
竹怀军
- 《2008年中国刑法学年会》
| 2008年
-
摘要:
管制刑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宽"的典型代表,符合轻刑化、非监禁化、行刑社会化的刑罚发展潮流,其价值应当得到充分肯定。但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管制刑却宽严失衡,存在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不明确、执行主体虚化、行刑内容过于宽松而缺乏惩罚性等不足,严重制约了管制刑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视角出发,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管制刑适用的对象和条件、改造管制刑的行刑主体、设立符合我国国情且具有适当惩罚性的管制内容、确立不服从管制的较严厉的法律后果。
-
-
利子平;
竹怀军
- 《2008年中国刑法学年会》
| 2008年
-
摘要:
管制刑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宽"的典型代表,符合轻刑化、非监禁化、行刑社会化的刑罚发展潮流,其价值应当得到充分肯定。但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管制刑却宽严失衡,存在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不明确、执行主体虚化、行刑内容过于宽松而缺乏惩罚性等不足,严重制约了管制刑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视角出发,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管制刑适用的对象和条件、改造管制刑的行刑主体、设立符合我国国情且具有适当惩罚性的管制内容、确立不服从管制的较严厉的法律后果。
-
-
利子平;
竹怀军
- 《2008年中国刑法学年会》
| 2008年
-
摘要:
管制刑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宽"的典型代表,符合轻刑化、非监禁化、行刑社会化的刑罚发展潮流,其价值应当得到充分肯定。但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管制刑却宽严失衡,存在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不明确、执行主体虚化、行刑内容过于宽松而缺乏惩罚性等不足,严重制约了管制刑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视角出发,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管制刑适用的对象和条件、改造管制刑的行刑主体、设立符合我国国情且具有适当惩罚性的管制内容、确立不服从管制的较严厉的法律后果。
-
-
利子平;
竹怀军
- 《2008年中国刑法学年会》
| 2008年
-
摘要:
管制刑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宽"的典型代表,符合轻刑化、非监禁化、行刑社会化的刑罚发展潮流,其价值应当得到充分肯定。但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管制刑却宽严失衡,存在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不明确、执行主体虚化、行刑内容过于宽松而缺乏惩罚性等不足,严重制约了管制刑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视角出发,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管制刑适用的对象和条件、改造管制刑的行刑主体、设立符合我国国情且具有适当惩罚性的管制内容、确立不服从管制的较严厉的法律后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