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538篇;相关期刊262种,包括北方论丛、社会科学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三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海峡两岸先秦两汉学术研讨会等;先秦文学的相关文献由317位作者贡献,包括赵逵夫、韩传达、刘雅杰等。

先秦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1 占比:18.07%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42%

专利文献>

论文:1538 占比:81.51%

总计:1887篇

先秦文学—发文趋势图

先秦文学

-研究学者

  • 赵逵夫
  • 韩传达
  • 刘雅杰
  • 汤漳平
  • 王立
  • 章明寿
  • 于丹
  • 于雪棠
  • 余全介
  • 刘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棚鸽
    • 摘要: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汉语言文学作为高校设置较多、时间最悠久的传统专业之一,如何实现革故鼎新,新文科建设势在必行。先秦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面临的困境是:适应时代发展有待提升,与出土文献结合有待加强,偏离经学倾向有待转变。先秦文学教学贯彻落实新文科理念,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先秦文学文史哲不分家,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先秦时期出土文物众多,有利于运用互证方法;先秦时期是经学的源头,有利于用经学纠正部分文学思想的偏差。先秦文学教学贯彻新文科理念,可以通过贯通文学与经学、重视原典阅读和加强实践教学等途径实现。
    • 李露菲
    • 摘要: 文学作品缘情而作,寄情于物是创作论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从先秦文学的比兴传统手法导出。先秦时期,农业社会简朴、单纯的安居生活,使他们在对自然界万物实际利用的同时,也萌生了原始情感,便是中国桃花情结的来源,带有鲜明儒礼、道教和自然观的表现形态。桃花不断地与时代审美、文学和民族心理结合,不断积累着丰厚的文化信息。因此,要深入研究桃花意象,需要从先秦文学作品的桃花情结方面入手。
    • 昝风华; 李桂廷
    • 摘要: 饮食历来是文学作品描写的重点之一,先秦文学中也有较多与饮食有关的作品或作品片断。由于特定的生活状态和思维习惯的影响,先秦文学所写的饮食,通常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平面性的物质现象,而是与诸多事物、情理相融相通,从而呈现出精神化和立体、多维的特质,具体表现为食与德、食“物”与食“德”的交融,包蕴万物之理的饮食,隐藏未来与祸福的饮食,作为人物特定性格、情感之载体或符号的饮食等等。先秦文学中的饮食书写,具有抒情、说理、叙事、写人等多方面的功能,其流风余韵绵延不息。
    • 杨晓岚; 王莉
    • 摘要: 采访时间:2018年10月7日早。采访地点:桂林市叠彩路4号樊老师寓所。采访人物:樊运宽老师。采访者:杨晓岚、王莉(均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前言:樊运宽1936年出生,广西马山县人,中共党员。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1年7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前身)留校工作。10月学校推荐考研,被山东大学录取,师从国学名家高亨教授研修先秦文学。1964年回原单位任教,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和作品教学与研究,1999年退休。曾发表《论庾信后期骈文的特色》《真淳清淡,自然本色--陶渊明的自然美观及其诗歌的艺术风格》《叶梦得诗学理论初探》等学术论文,作家作品评论、单篇诗文赏析的长短文章一百余篇,出版《〈石林诗话〉选释》《古代山水田园诗精选点评》《魏晋南北朝诗选释》。
    • 张雯; 张婉莹
    • 摘要: 先秦礼乐经历西周“制礼作乐”和东周儒家创新,美学价值发生质的跃升。研读《周易》《周礼》《诗经》《论语》《荀子》及后来成书的《乐记》,可发现美学思想不断深化之踪迹。诗、礼、乐的融合表达,富含隐性政治审美,美学内容和美学形态在悠久文化历史中不断修改与完善,彰显了中国古代诗性政治的美学特征。《诗经》是借助礼乐美学构筑政治和文化融合景象的典范,“诗性智慧”体现着礼乐美学中政治与生活多种审美要素的和谐统一,诗性美学在新时代和谐社会建设中仍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 刘生良; 毛蕊
    • 摘要: 庄子是中华文化史上的奇人,《庄子》是中华文化史上的奇书.从中国文化的整个体系来看,《庄子》占的分量是非常重的.的确,《庄子》的出现,对整个中国文学史、哲学史、思想史、宗教史、美学史的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郭沫若先生更是以其诗人的敏锐性直接言道:"不仅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庄子》如此重要,因此几乎大多数从事先秦文学研究的学者都不能简单视之.《庄子》研究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可供挖掘,如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庄子对"用"和"无用"的揭示;庄子对"人故无情乎"的回答;庄子"寓言"理论的内涵;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美学观;庄子对"梦"和"觉"的探讨……不过,这诸多的内容都可能成为《庄子》初学者路上的障碍,如何正确看待和认识这些问题,需要将《庄子》的内容还原到其产生的时代,并进一步探讨其在当代的意义才能有所得.
    • 张金英
    • 摘要: 统观历代的文学发展史,评论起到了无足轻重的作用。从先秦文学批评到两汉文学批评再到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众多文学批评流派的思想或交织,或冲突,对文学创作的现状进行评判,不同的学派得到发展,从而促进了文艺繁荣。
    • 张宜斌
    • 摘要: 扬雄赋作中使用了较多的天文星象,涉及恒星、行星与变星三大类十余种.扬雄赋中的星象与此前的赋作相比,其内涵有了明显变化,它们大都是把星象与现实社会政治对应起来,用来颂美天子之顺天应命、政治清明、仪仗威严等,具有鲜明的星占学色彩.这种表达方式的出现,既与扬雄本身具有星占学知识有关,亦与元、成之际今文经学和阴阳灾异思想取得绝对统治地位有关.由于扬雄的这种书写方式切合汉赋"宣上德以尽忠孝"的功能需要,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故对此后的赋家创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他们赋作中的星象亦大都具有星占学色彩.
    • 张雯; 张婉莹
    • 摘要: 先秦礼乐经历西周"制礼作乐"和东周儒家创新,美学价值发生质的跃升.研读《周易》 《周礼》 《诗经》《论语》《荀子》及后来成书的《乐记》,可发现美学思想不断深化之踪迹.诗、礼、乐的融合表达,富含隐性政治审美,美学内容和美学形态在悠久文化历史中不断修改与完善,彰显了中国古代诗性政治的美学特征.《诗经》是借助礼乐美学构筑政治和文化融合景象的典范,"诗性智慧"体现着礼乐美学中政治与生活多种审美要素的和谐统一,诗性美学在新时代和谐社会建设中仍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 昝风华
    • 摘要: 先秦文学作品,特别是《诗经》和屈、宋楚辞作品中,有不少对于服饰及相关的人物仪态、举止、行为等的描写.先秦文学作品中的服饰及相关的人物仪态、举止、行为等,往往不是作为一件单纯的"物"或"事"而出现的,而是有着丰富、深邃、复杂的情感与思想内蕴,表现为对美德懿行的赞颂,对恶德劣行的批判,对恋情、愁绪、愿望的诉说,对道理的寄寓,对人物未来的暗示等.先秦文学作品中服饰及相关描写的丰厚精神内蕴,与其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并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学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