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86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714篇;相关期刊596种,包括唐都学刊、青春岁月、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十二届国际易学大会北京年会等;山水田园诗的相关文献由861位作者贡献,包括曹治邦、王志清、罗永忠等。

山水田园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3 占比:18.8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714 占比:81.13%

总计:4578篇

山水田园诗—发文趋势图

山水田园诗

-研究学者

  • 曹治邦
  • 王志清
  • 罗永忠
  • 赵玉桢
  • 余颖
  • 卢红军
  • 张浩逊
  • 杨金锋
  • 王文学
  • 许总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琪瑞
    • 摘要: 王维的前半生在朝任职,官至尚书右丞。约28岁后,他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在闲居生活中寻得安逸与洒脱。中年以后,他转投山水中,修身养性的同时,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并融入了其独特的养生理念。隐居山林修身养性诗中提到的香积寺坐落于云峰上,古木掩映着幽静曲折的石径,泉水淙淙,古钟悠悠。
    • 王莉
    • 摘要: 我国的古诗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文化遗产,古诗源远流长,历经千年历史长河的洗礼也不褪色,至今还发出耀眼的光芒,古诗词韵律优美,用词精炼,表达含蓄,极富画面感。小学语文是学生打基础的科目,教材中有着大量优秀的古诗词,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实现传统文化传承,是教师需重点关注的课题。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古诗类型有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等类型,类型多样,写法各异。本文通过探究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送别诗,探讨古代送别诗的教学方式,并从古代送别诗着手,从感知诗人的创作意图、与诗人情感共鸣、将译说和联句的讲解训练设于重要位置来处理几个层面展开论述,旨在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提供一点指导。
    • 毛红丽
    • 摘要: 山水田园诗是古典诗歌的一类题材,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知识点之一。作为高考语文考查重点内容,其课堂教学内容往往过于强调鉴赏技巧,而忽视了诗歌本身。此类诗歌教学,教师应该尝试通过赏析,让学生爱上山水田园诗,感受到诗中的自然之宁静与和谐,从而生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熏陶,并联系现实,牢固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最终实现德育渗透。同时,诗歌的魅力,不仅仅是会鉴赏、会考试,更重要的是把"诗和远方"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爱上诗歌,并能尝试去赋诗写歌,这才是如今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
    • 李丽
    • 摘要: 【专题解释】联读《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领会王羲之纵情山水、叹死生之至大,陶渊明辞官返乡、欲乘化而归尽背后现实的苦痛;感受晋文士精神世界的深情与超迈,并探讨晋山水田园诗文审美特点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 摘要: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历来以清淡自然著称,朱熹《晦庵说诗》云:“其诗无一字做作,直是自在。”司空图将王维、韦应物并称,认为王维、韦应物二人的山水诗从其整体意境而言都具有“清”“淡”的韵味。诚如历代名家所云,韦应物山水田园诗体现出清淡自然的风格,如“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寄全椒山中道士》),余韵绵长,颇具淡远意味;“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幽居》)更是体现了没有诗人主观参与的自然状态。
    • 郭琪琪
    • 摘要: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诗歌题材。系统梳理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山水田园诗的选编情况,得出其选编特点:选文数量大,重视程度高;选题内容丰富,涉及朝代广;选文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希望能为教师的山水田园诗教学提供帮助。
    • 魏薇
    • 摘要: 关注中职语文山水田园诗的阅读教学,从文本解读的角度出发,以王荣生的定篇理论为指导,提出作为定篇的山水田园诗,应坚持“正读”的文本解读策略。结合具体诗作的分析,同步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提出正读的方法有:一是纠正错读——易错字词正源,二是拒绝曲读——“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三是尽力全读——跟上权威解读的脚步。
    • 刘婷婷
    • 摘要: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和动力源泉。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语句简短,富有乐感,意象丰富,意涵深远,浓缩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反映着诗人的心境,也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现实。隐逸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反映着中国人在处理自己内心与周边环境时的智慧,追求内心简单平和的处事态度。隐逸文化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人们自身的发展与自己的期待或者自身的成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不协调的现象时,隐逸文化可以启发我们调整心态,用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来应对问题。该文主要选取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山水田园诗词作为研究内容,探讨这类诗词所反映的隐逸文化,以及其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意义。
    • 杨晓岚; 王莉
    • 摘要: 采访时间:2018年10月7日早。采访地点:桂林市叠彩路4号樊老师寓所。采访人物:樊运宽老师。采访者:杨晓岚、王莉(均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前言:樊运宽1936年出生,广西马山县人,中共党员。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1年7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前身)留校工作。10月学校推荐考研,被山东大学录取,师从国学名家高亨教授研修先秦文学。1964年回原单位任教,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和作品教学与研究,1999年退休。曾发表《论庾信后期骈文的特色》《真淳清淡,自然本色--陶渊明的自然美观及其诗歌的艺术风格》《叶梦得诗学理论初探》等学术论文,作家作品评论、单篇诗文赏析的长短文章一百余篇,出版《〈石林诗话〉选释》《古代山水田园诗精选点评》《魏晋南北朝诗选释》。
    • 魏万霞
    • 摘要: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形成一种独特的空静明丽的意境。在学习《山居秋暝》时,教师既需要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也需要从诗歌中的“空”字入手,引导学生抓住重要字词,细心体味,让初步的体会感悟上升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我国古代诗歌的兴趣,也能够为学生提供阅读诗歌的不同方法。教师可以从“云空未必空,其空在何处,为何却成空,借空创造美”四个层次逐步深入,引导学生进行一次深度阅读的尝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