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山水诗

山水诗

山水诗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276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5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322篇;相关期刊1145种,包括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三届年会、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全国第十二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等;山水诗的相关文献由238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英志、时志明、何方形等。

山水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58 占比:89.23%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36%

专利文献>

论文:322 占比:10.42%

总计:3091篇

山水诗—发文趋势图

山水诗

-研究学者

  • 王英志
  • 时志明
  • 何方形
  • 韩传达
  • 孙兰
  • 章尚正
  • 陶文鹏
  • 王志清
  • 王玫
  • 曾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关键词

    • 周兆梅
    • 摘要: 王维的山水诗创意幽远,分三种情况:以我观物、以物寄我、物我合一,风格清幽淡远、空灵寂灭,直接契入空灵禅境,独具宁静之美和空灵境界,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诗发展史上的正宗地位。
    • 李寅捷
    • 摘要: 郑文焯有批点《谢康乐集》四卷,从章法意脉入手,揭示谢灵运山水诗情景间的隐含关系,这一批点特色,涉及到谢灵运山水诗评点中的重要问题,即如何恰当评价谢灵运诗歌写景、说理过于繁复的问题。他的诗集中有拟谢五言古诗11首,其仿拟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实践,经历了由句法模拟到句法章法并重的过程。多次不第的人生经历使他在情感上与谢灵运颇有共鸣,并在诗歌中运用谢诗的章法结构,熔铸感愤。但郑文焯批点谢灵运诗时有附会穿凿处,仿拟实践也因过分拘泥大谢体而未能做到情景融洽,这是其学谢的桎梏所在。
    • 朱云杰
    • 摘要: 魏晋六朝见证了五言诗的逐步发展,更见证了诗赋两种不同文体的渗透交融。汉赋传统中的铺陈笔法、山水因素、书写结构与魏晋赋中的宗教情怀都对五言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走上一条“赋化”的道路。谢灵运的山水诗在因袭昔日赋体传统的过程中力求新变,在书写结构、铺陈辞藻、视角变化上别具一格,将山水传统发展成为一种新型审美对象而存在。从诗赋两种文体互动的角度解读谢灵运的山水诗将有助于对其新变的理解。
    • 胡可先
    • 摘要: 唐代以钱塘江为界,分为浙东与浙西。位于钱塘江上的西陵与渔浦,是重要的渡口和驿站。唐代以前,这里是山水诗的发源地,谢灵运、沈约、丘迟等名家留下了众多的名篇佳制。盛唐之后诗人喜欢漫游,西陵和渔浦作为由杭州进入浙东的重要通津,引起诗人们的不断吟咏。西陵和渔浦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从西陵入浙东者,南向曹娥江溯剡溪经嵊州、新昌、天台、临海,东向余姚、宁波、舟山;从渔浦入浙东者,大多经过浦阳江入诸暨、婺州、衢州以至永嘉。
    • 冯佳佳; 程世和
    • 摘要: 陈郡阳夏谢氏崛起于东晋,而始宁是东晋南朝时期陈郡谢氏子弟的生存空间与精神家园。作为谢氏家族的奠基人物,谢安将士族意识与隐逸思想完美结合,创造了影响后世的“东山”意象,谢灵运继承了谢安的东山之志,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始宁进行表层空间和深层内涵的扩建。他笔下的始宁庄园,物质与精神、自然与玄理遥契圆融,表现了诗人的精神诉求和情感诉求,代表着诗人的生活理想和政治理想。谢灵运对始宁的相关书写,表现了这一时期的政治、文化与士人思想的深层互动,对六朝士人政治心态和生存状态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 林素萍
    • 摘要: 该文着重研究"浙东唐诗之路"山水诗与英国山水诗比较以及英文翻译。先从典型风景描绘和诗歌的生动形象度比较"浙东唐诗之路"山水诗与英国山水诗的相同之处,再从两国特色风景、意象和典故比较中英山水诗的相异之处,最后提出相应的英译策略来改善浙东山水唐诗翻译,以促进浙东唐诗的世界传播,并使浙东文化和浙东诗歌闪耀世界舞台。
    • 魏家海
    • 摘要: 陈琳的专著《欣顿与山水诗的生态话语性》围绕中国古代山水诗的翻译诗学特征和生态话语意义,对当代汉学家欣顿的翻译思想、翻译策略和生态智慧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著作中有关欣顿山水诗翻译的基本内容,包括翻译概况、世界文学特性、文化形态、生态形态和美学形态的表现形式、陌生化和差异化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以及生态话语建构特征,之后探讨了山水诗跨文化生态意识中的道家文明思想,并分析了禅宗思想同山水诗的生态审美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山水诗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对建构世界文学的意义。本文认为该论著观点新颖、论证合理,对认识山水诗的文学价值具有重要启示。
    • 司瑞元
    • 摘要: 大约在1986年,我把十几首孔孚先生的山水诗翻译成了英语。起因是自己喜欢,希望传播给英语读者。我深知自己的英语素养不够,加上没有传播渠道,所以就把译诗寄给了孔先生。没想到孔先生把这些译诗转给了邹绛先生,而邹先生看过后鼓励我继续翻译,他愿意帮助修改,还建议增加到100首。能得到翻译大家邹先生的亲授,简直让我不敢相信是真的。
    • 詹鑫
    • 摘要: 【专题解释】本专题联读《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两篇散文,通过赏析各自特色鲜明的个性化表述,领略《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清朗深婉的山水诗风和《秦腔》宏大厚重的史诗美感,体悟冯至散文的哲思之美,理解贾平凹散文厚重的文化底蕴。
    • 张慧
    • 摘要: 李白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所作的诗歌或雄浑壮丽,或恬静自然,或想象奇绝,或情感深沉。可以说,李白的诗歌包罗万象,会给人天马行空的感觉,同时,他的诗作情感真挚、充沛,会让人心情激荡。山水诗是李白诗歌的重要代表。就具体的分析来看,虽然同是山水诗,但是在不同心境下写就的山水诗,其表现的情感是明显不同的。李白的山水诗有飘逸、雄浑,也有清俊和雄奇,他赋予了中国山水诗独特的样貌,展现了中国山水的大模样、大气魄和大境界。本文对李白的山水诗进行分析与解读,旨在明确李白山水诗的特点以及情感蕴含。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