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中国人认识日本的过程中,作家是一个主要群体。中国现代作家中的许多人,青年时代负笈东瀛,早年的留日经历,使他们对日本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形成了爱恨交织的情感基调。9.18事变和1.28事变,中日两国进入局部战争状态,迫使作家们面临艰难的思考和痛苦的选择。在对待日本的态度上,形成了以邹韬奋为代表的激进派、以胡适及其《独立评论》派同仁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分野,鲁迅、蔡元培、周作人等也持有理性的态度,不断告诫中国的年轻人保持冷静。同时,巴金、陶亢德等人数度警告日本人。到了1935年之后,随着日本军部势力的步步紧逼,不论保守派还是激进派,都认识到中日大战已然无法避免,中国现代作家的主流层面,经历了由惋惜到决裂的心路历程。可以说,中国现代作家的对日认识,是爱恨交织、惋惜、再到决裂的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