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依普利酮

依普利酮

依普利酮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265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3530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出国与就业、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心血管病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3年《药物分析杂志》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2010年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等;依普利酮的相关文献由495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庆友、吴标、孙亮等。

依普利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8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3530 占比:99.61%

总计:53740篇

依普利酮—发文趋势图

依普利酮

-研究学者

  • 许庆友
  • 吴标
  • 孙亮
  • 赵琳
  • 陈松
  • 王筝
  • 冯友根
  • 王友富
  • 王磊
  • 丁国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瑾; 赵灿; 张渭涛
    • 摘要: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通过靶向微小RNA(miR)-192和miR-29a/b/c减轻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依普利酮组,每组10只。通过实时定量PCR(RT-qPCR)分析各实验组大鼠肾脏组织中miR-192和miR-29a/b/c的mRNA表达水平。使用血糖仪检测大鼠血糖,并对大鼠整体和肾脏组织样本进行称重。通过相关商用试剂盒检测大鼠尿蛋白、肌酐和血尿素氮的浓度。通过蛋白印迹分析大鼠肾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Ⅰ型胶原蛋白(Col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Smad家族蛋白3(Smad3)的蛋白表达。通过免疫组化分析大鼠肾脏切片中TGF-β_(1)、Smad3和α-SM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miR-29a、miR-29b、miR-29c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miR-192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依普利酮组miR-29a、miR-29b、miR-29c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miR-192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体重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肾脏质量/体重高于对照组(均P<0.05)。依普利酮组体重高于模型组,空腹血糖和肾脏质量/体重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尿蛋白、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依普利酮组低于模型组(均P<0.05)。三组大鼠G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模型组低于对照组,依普利酮组高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基底膜变薄,肾小球萎缩,近曲小管损伤,经依普利酮治疗后得到改善。模型组TGF-β_(1)、Smad3和α-SMA平均光密度(MOD)高于对照组,而依普利酮组MOD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依普利酮通可减轻DN模型大鼠肾损伤,机制与靶向miR-192和miR-29a/b/c表达调控TGF-β_(1)/Smad信号通路有关。
    • 张平; 高存州; 邹婧
    • 摘要: 难治性高血压病因复杂,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近年的研究发现,在难治性高血压基础治疗上添加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有效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改善预后。现就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难治性高血压中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 许三雄; 程蕾群; 陈翔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阶段针刺疗法联合依普利酮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武汉市东湖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12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依普利酮片每次5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阶段针刺疗法(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治疗2周),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血浆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阶段针刺疗法配合依普利酮能有效改善轻中度高血压病人血压水平,其降压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浆NO水平,降低ET-1、IL-1β水平相关。
    • 程宽
    • 摘要: 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产生的一种盐皮质激素,主要作用于肾小球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促进钠的重吸收和钾的分泌。醛固酮可促进炎症反应,导致心肌重构和纤维化。醛固酮通过盐皮质激素受体(MR)起作用,MR主要在心脏、肾脏和血管中表达。MR过度活化,可引起内皮功能障碍、纤溶紊乱、氧化应激和心血管、肾脏纤维化,最终导致器官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可通过抑制MR激活引起的炎症和纤维化达到心肾保护作用。新型非甾体类MRA非奈利酮以其高选择性、有效阻断MR,带来了确切的心肾保护作用。
    • 于旭超; 叶有志; 蒋建武
    • 摘要: 依普利酮是一种高选择性的醛固酮阻断剂,具有降血压、改善心功能、逆转心肌肥厚、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且对雄激素和黄体酮受体的亲和力极低,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好,临床上主要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治疗。本文综述了依普利酮的合成工艺路线,并展望了未来工艺改进的方向。
    • 刘晓萍; 赖香茂; 欧阳资章; 江晟; 邓惠容
    • 摘要: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eplerenone,EPL)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AngⅡ刺激CFs建立心肌纤维化的细胞模型,并给予依普利酮、Nrf2抑制剂Brusatol干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Western blot法检测FN和CTGF、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μmol L-1 AngⅡ刺激CFs 24 h,细胞增殖率、FN和CTGF蛋白表达显著升高,Nrf2和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给予依普利酮干预后,与AngⅡ组比较,细胞增殖率、FN和CTGF蛋白表达显著降低,Nrf2和HO-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利用Bru-satol抑制Nrf2活性,与AngⅡ+EPL组比较,可逆转上述蛋白表达.结论:依普利酮能减轻Ang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其可能的机制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降低FN和CTGF蛋白表达有关.
    • 杨禹; 缪帅; 赵志强; 李广平
    • 摘要: 依普利酮通过抑制盐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多种细胞通路抑制巨噬细胞及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导致的心脏重构,为心房颤动的上游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潜在治疗靶点,而依普利酮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的长期效果以及相关临床副作用的观察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就现有研究结果对依普利酮通过改善心房肌纤维化进而参与心房颤动的上游防治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 杨汉继; 郝娟; 张雨轩; 赵绮悦; 高晓萌; 刘令今; 柴亚男; 许庆友
    • 摘要: 目的:观察依普利酮抑制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大鼠对侧肾脏血管新生及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组和依普利酮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行UUO手术复制梗阻性肾病模型.依普利酮组以100 mg·kg-1·d-1加入饲料中喂养,连续给药180 d后摘取对侧肾脏.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纤维化改变;免疫荧光检测血管新生标志物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VEGF受体2(VEGFR2)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SGK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等促炎、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表达;RT-qPCR检测SGK1、TGF-β1和NF-κB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A、VEGFR2、SGK1、TNF-α、TGF-β1和CTGF的蛋白表达.结果:UUO大鼠对侧肾脏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增多,血管增生明显,VEGF-A、VEGFR2、SGK1、TNF-α、TGF-β1和CTGF的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RT-qPCR结果显示,UUO组SGK1、TGF-β1和NF-κB的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依普利酮治疗后,CD34、VEGF-A、VEGFR2、SGK1、TGF-β1和NF-κB的表达均受到抑制(P<0.05).结论:依普利酮可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UUO大鼠对侧肾脏病理性血管新生并减轻纤维化损伤.
    • 张平; 高存州; 邹婧; 吴爱萍
    • 摘要: 目的:对依普利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网等,收集依普利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1年6月24日.筛选文献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PRISMA声明评价纳入文献的报告质量,采用AMSTAR 2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并对纳入文献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评价进行汇总.结果:共纳入8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其中5篇为系统评价、3篇为Meta分析,共包含73个结局指标.PRISMA评分为7.5~23.5分,其中≤15分的有6篇(75.0%),>15~<21分的有1篇(12.5%),≥21分的有1篇(12.5%).AMSTAR 2评价结果显示,2项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等级为低级,6项研究为极低级.GRADE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高质量指标有3个,中质量指标有24个,低或极低质量指标有46个;导致降级的因素主要为局限性、不一致性、不精确性及发表偏倚.在治疗有效性方面,与安慰剂比较,依普利酮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诊室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其在降低诊室血压方面的效果显著优于其他降压药物或与其他降压药物相当.依普利酮降低诊室收缩压的效果不及螺内酯和依那普利,或优于钙通道阻滞剂、依那普利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或与钙通道阻滞剂和依那普利相当;依普利酮降低诊室舒张压的效果不及螺内酯、钙通道阻滞剂和依那普利,或与依那普利相当,而优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安全性方面,依普利酮的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和高钾血症发生率与安慰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或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安慰剂;该药的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他降压药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普利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但目前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整体较低,且证据水平普遍为中、低或极低,可能会降低该结论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应谨慎解读.
    • 程务敏
    • 摘要: 目的 探讨依普利酮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夏邑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依普利酮)与观察组(41例,依普利酮+伊伐布雷定),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B型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率(HR),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BNP、HR水平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NP、HR[(83.59±15.18)ng·L-1、(74.18±9.75)次·min-1]水平低于对照组[(124.36±22.75)ng·L-1、(82.63±10.47)次·min-1],LVEF[(51.96±4.79)%]高于对照组[(43.86±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普利酮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降低心肌损伤,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