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盆骨折

骨盆骨折

骨盆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427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32篇、会议论文171篇、专利文献12266篇;相关期刊736种,包括临床骨科杂志、创伤外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22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2012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等;骨盆骨折的相关文献由842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英泽、潘进社、唐佩福等。

骨盆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32 占比:24.02%

会议论文>

论文:171 占比:1.04%

专利文献>

论文:12266 占比:74.93%

总计:16369篇

骨盆骨折—发文趋势图

骨盆骨折

-研究学者

  • 张英泽
  • 潘进社
  • 唐佩福
  • 彭阿钦
  • 张立海
  • 梁永辉
  • 周东生
  • 张奉琪
  • 王秋根
  • 贾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阿力木·克热木; 梁志林; 帕孜拉·艾拉; 麦麦提艾力·阿不力克木; 艾克白尔·吐逊
    • 摘要: 背景:骨盆骨折是严重骨折类型,单纯多层螺旋CT三维影像显示效果存在二维平面局限性,在骨盆骨折术前方案指导上存在不足。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进行术前指导应用于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n=47)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前采用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进行术前指导,对照组(n=43)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前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术前指导。术后随访1年,记录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评估骨盆复位质量,参考Majeed骨盆量化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骨盆功能恢复结果,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结论:(1)研究组螺钉错位率低于对照组(P 0.05);(3)研究组47例中,发生骨折移位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对照组43例中,发生畸形愈合1例、异位骨化1例、骨折移位2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骨盆不稳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4)结果表明,对于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相较于单纯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术前指导,采用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进行术前指导可提升骨折复位质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降低螺钉错位率。
    • 郑梦思; 周亚琴; 辛霞; 周秦; 张妮
    •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患者凝血指标及围术期疼痛的影响.方法 以100例骨盆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疼痛及凝血指标.结果 两组干预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观察组aPTT、PT、TT水平高于对照组,F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80.00%(40/50),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骨盆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 李灿辉; 吴征杰; 曾焰辉; 何影浩; 司徒晓鹏; 杜雪莲; 洪石; 何家雄
    • 摘要: 背景:骨盆骨折患者常伴有骶髂关节分离,而治疗此病症最为有效的手术方式便是置入骶髂螺钉.目前常用的置钉方式主要为手术医师在透视下徒手置入,准确性及安全性较差,且术后螺钉位置与手术医师的经验息息相关.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骶髂螺钉置入是近年来较为先进的手术方式,但因机器人造价较高,临床普及应用较为有限,因此,其手术安全性及可靠性目前存有较多争议.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骶髂螺钉置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佛山市中医院治疗的95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采用经皮骶髂螺钉置入48例,采用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47例,比较两组患者骶髂螺钉置入所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Matta评分、Majeed评分、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结果 与结论:①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组(P<0.05),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组(P<0.05),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组内固定失效5例,骨折未愈合3例,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组骨折未愈合1例,以上失败病例最终通过更换内固定达到愈合;②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组Matta评分、Majeed评分、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组(P<0.05);③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组透视时间为(7.2±1.5)s/次,明显短于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组(25.7±7.6)s/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机器人辅助下骶髂螺钉置入具有手术时间短、精确度高等优点.
    • 刘敏; 胡学峰; 胡平
    • 摘要: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及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同侧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两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髂腹股沟入路,观察组行腹直肌旁入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复位满意度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满意度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90.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3.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及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于较小切口下完成手术操作,出血量少,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术后骨折复位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齐欣
    • 摘要: 目的:探究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医师选择适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收治的51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螺旋CT平扫和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以二次复查(或临床手术结果)为标准,统计比较两种诊断方式检出率。结果: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出率为100.00%,高于螺旋CT平扫96.64%,P<0.05;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中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检出率分别为97.48%、96.64%、97.48%。结论:在骨盆骨折患者诊断中,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出率较高,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精准依据,应用价值较高。
    • 吴权辉; 陈志强; 林春明; 王耿; 李孝虎; 庄佩佩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时机介入动脉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山市中医院48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时间至手术结束是否大于90 min将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25例)和晚期手术组(23例),两组患者均行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输血量、输液量、休克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PR)、肌酸激酶活性(CK)]以及存活率、术后并发症(躯体移动障碍、神经损伤、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输血量、输液量、休克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晚期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PR、IL-6、TNF-α、CK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存活率显著高于晚期手术组(P<0.05)。结论早期手术介入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输血量、输液量,减少患者休克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存活率,因此对于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应及时行栓塞治疗。
    • 摘要: 骨盆骨折通常由高能量创伤引起,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对较高。由于急救创伤中心的建设和多学科联合诊治的发展,极大降低了骨盆骨折患者的病死率,因此患者对骨盆骨折后的康复需求也不断提升。骨盆环骨折后患者往往伴随着较多并发症,其中男性骨盆骨折后勃起功能障碍(ED)的是相对较高的并发症之一,但却容易被忽视。
    • 王小芳; 朱锦
    • 摘要: 目的研究Orem自护模式联合营养干预对老年脆性骨盆骨折(FFP)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老年FFP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Orem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Orem组行Orem自护模式联合营养干预。比较2组护理后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康复效果、营养状态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Orem组护理后的用药情况、饮食情况、康复训练、主动学习、复查、睡眠质量评分,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Orem自护模式联合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老年FFP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康复效果和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 潘林香; 吴进; 李白玲
    • 摘要: 目的 探讨疼痛分级护理策略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19 年 6 月—2021 年5 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 63 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 32 例和观察组 31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疼痛分级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疼痛应激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 3 d 及 7 d 后 NRS 评分出现逐渐降低状况,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时间)<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组间)<0.05);且随着观察时间延长,组间差距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交互)<0.05)。术后 7 d,观察组患者人血清 P 物质、前列腺素 E2、神经肽 Y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分级护理策略可有效减轻骨盆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抑制疼痛应激反应,并控制并发症发生,从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靳兆惠; 黄金勇; 吾路汗·马汗; 何佳奇; 杨康; 郭雲; 加依达尔·地力木拉提; 谢增如
    •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后影响男性勃起功能障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4例男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伤后均继发勃起功能障碍,年龄19~62岁,平均39.1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41例,高处坠落伤15例,摔伤6例,挤压伤2例。其中48例行手术治疗,16例行非手术治疗。对骨盆骨折后勃起功能障碍的缓解情况进行定期随访调查,随访时间为伤后6~36个月,平均21.3个月。以年龄、骨盆骨折Tile分型、是否合并骶骨骨折、是否合并耻骨联合分离、是否合并耻骨支骨折、是否合并泌尿系损伤、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及是否手术治疗这8项相关因素,应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法)得出生存分析函数图像,应用内插法计算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中位未缓解率时间,及伤后1、2年的未缓解率,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探讨这些因素与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缓解的关系。结果 64例男性骨盆骨折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中位未缓解时间为19.28个月,伤后1年和2年的未缓解率为70.3%和3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盆骨折后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未缓解率与骨盆骨折Tile分型(P<0.001)、ISS(P<0.001)及泌尿系损伤(P=0.007)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盆骨折Tile分型(HR=0.588,95%CI0.373~0.929,P=0.023)和ISS(HR=0.419,95%CI0.209~0.836,P=0.014)是其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骨盆骨折Tile分型和ISS是影响骨盆骨折后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