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95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4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1301517篇;相关期刊323种,包括医疗装备、医药前沿、中国实用医药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第23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年会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相关文献由2055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常群、刘春林、叶建兴等。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4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01517 占比:99.93%

总计:1302466篇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发文趋势图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研究学者

  • 任常群
  • 刘春林
  • 叶建兴
  • 周剑虹
  • 李强
  • 李敏
  • 王伟
  • 王勇
  • 王文峰
  • 王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斌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推拿按摩联合个性化功能康复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踝关节活动度、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0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于术后采取常规功能康复治疗措施(下肢持续性被动运动、踝关节主动运动、非负重站立活动等),观察组患者于术后采取中药熏洗、推拿按摩联合个性化功能康复治疗措施,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踝关节活动度、炎性因子水平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踝关节伸、屈、旋前、旋后活动度与治疗前比均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负重时内翻、外翻活动度与治疗前比均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评分与治疗前比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药熏洗、推拿按摩联合个性化功能康复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术后治疗,可促进患者踝关节恢复正常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 赵志杰
    • 摘要: 目的探讨壮筋养血汤治疗晚期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1月大同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晚期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4例)。2组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接受抗感染等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壮筋养血汤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足部功能评分表(Maryland),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升高(P 0.05),治疗后,2组Maryland评分均升高(P <0.05),且研究组更高(P <0.05);2组疗效等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研究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90.91%VS 72.73%,P <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0,P=0.713)。结论壮筋养血汤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晚期跟骨关节内骨折肝肾亏虚型,可改善患者的足部功能及复位效果,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 刘敏; 胡学峰; 胡平
    • 摘要: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及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同侧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两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髂腹股沟入路,观察组行腹直肌旁入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复位满意度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满意度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90.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3.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及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于较小切口下完成手术操作,出血量少,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术后骨折复位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涛; 王文辉; 姜涛
    • 摘要: 目的探讨“筋骨并重”康复理论在胫骨远端爆裂性骨折(Pilon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及对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2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43例)和观察组(“筋骨并重”康复理论,43例),收集对比患者一般资料;记录2组患者术后1 d、2周、4周后踝关节肿胀程度、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评分;记录患者水肿消退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和4周观察组踝关节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骨并重”康复理论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预防Pilon患者术后DVT的形成,值得临床应用,推广价值较高。
    • 刘冲; 高鑫; 杨志奎; 李鹏; 田涛
    • 摘要: 目的探讨损伤程度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损伤程度将其分为A组(40例,SchatzkerⅠ~Ⅲ型)和B组(40例,SchatzkerⅣ~Ⅵ型)。所有患者均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根据损伤程度决定切口位置。比较两组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屈伸度、舒适度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第1、2、3天,两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36、48 h,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的LKSS评分高于手术前、膝关节屈伸度大于手术前,且A组优于B组(P<0.05)。手术后,两组的GCQ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SQI评分均低于手术前,且A组优于B组(P<0.05)。手术后,两组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A组高于B组(P<0.05)。结论胫骨损伤程度不会增加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其术后疼痛程度及住院时间也无明显影响,但胫骨损伤程度会影响患者的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损伤程度越轻,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越好,预后越好。
    • 任杰
    • 摘要: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天津市津南医院收治的76例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试验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镇痛剂使用次数、ICU停留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2、5 d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及胸廓畸形)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镇痛剂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ICU停留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5 d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术后5 d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2 d,且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可减少术后镇痛剂使用次数,缩短ICU停留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保障治疗安全性。
    • 鲍义如; 许博翔; 郑晓杨; 梅宏凯
    • 摘要: 目的分析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应用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方式,随访并观察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6例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术后6个月治疗情况,36例交通伤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9.45±4.39)分,18例运动伤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9.22±4.07)分,12例坠落伤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8.25±4.37)分,其与治疗前相关数据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33、65.780、45.277,P<0.001);36例交通伤患者的优良率为97.2%,18例运动伤患者的优良率为94.4%,12例坠落伤患者的优良率为83.3%,3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4,P=0.798;χ^(2)=1.066,P=0.301;χ^(2)=0.138,P=0.709)。结论应用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提升患者踝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 沈学强; 张志刚; 李红卫; 刘锦涛; 俞鹏飞
    • 摘要: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Logsplitter损伤患者30例,其中典型损伤16例,非典型损伤14例;闭合性损伤28例,开放性损伤2例;合并腓骨骨折20例,内踝骨折16例,Platford骨折5例,Tillaux-Chaput骨折3例,Volkmann骨折8例,Wagstaffe骨折1例。根据骨折类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以及踝关节活动度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2.17±3.38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7~12个月,平均8.70±1.09个月。AOFAS评分50~100分,平均82.23±11.40分,优11例,良17例,可2例。踝关节活动度:跖屈12°~35°,平均(23.53±6.39)°,背伸15°~28°,平均(22.43±2.73)°,内翻12°~28°,平均(20.47±3.66)°,外翻15°~28°,平均(21.63±3.92)°。非典型损伤患者AOFAS评分及踝关节背伸、内翻、外翻活动度大于典型损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ogsplitter损伤,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丁爱军; 谢晟; 梁玮; 龚磊
    • 摘要: 目的探讨3D虚拟技术辅助治疗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医院收治的62例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经3D虚拟技术辅助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均优于术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经3D虚拟技术辅助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加快术后恢复速度,且安全性较高。
    • 郭旺旺; 宋金岗; 王文华
    • 摘要: 目的:研究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损伤早期止痛汤治疗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某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9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硬币分组法”分为手术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联合组(手术组基础+损伤早期止痛汤)各45例,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骨代谢指标无差异,跟骨形态变化也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手术组比较,联合组PYD、OC、BALP及PINP指标更高,Gissane角、Bohler角及跟骨高度更高;联合组有效率(97.78%)高于手术组(84.44%),联合组并发症率(6.67%)低于手术组(22.22%),χ^(2)=4.939,4.406;P=0.026,0.036(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损伤早期止痛汤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足跟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