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钢板内固定

钢板内固定

钢板内固定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47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5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602937篇;相关期刊398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实用骨科杂志、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第三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会暨组织修复与重建新技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解剖与临床(骨科专题)学术研讨会暨人工关节高级论坛等;钢板内固定的相关文献由315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强、周田华、徐永清等。

钢板内固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5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02937 占比:99.76%

总计:604397篇

钢板内固定—发文趋势图

钢板内固定

-研究学者

  • 李强
  • 周田华
  • 徐永清
  • 林月秋
  • 汤逊
  • 潘险峰
  • 史洪成
  • 赵勇
  • 刘国庆
  • 刘广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阿力木·克热木; 梁志林; 帕孜拉·艾拉; 麦麦提艾力·阿不力克木; 艾克白尔·吐逊
    • 摘要: 背景:骨盆骨折是严重骨折类型,单纯多层螺旋CT三维影像显示效果存在二维平面局限性,在骨盆骨折术前方案指导上存在不足。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进行术前指导应用于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n=47)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前采用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进行术前指导,对照组(n=43)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前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术前指导。术后随访1年,记录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评估骨盆复位质量,参考Majeed骨盆量化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骨盆功能恢复结果,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结论:(1)研究组螺钉错位率低于对照组(P 0.05);(3)研究组47例中,发生骨折移位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对照组43例中,发生畸形愈合1例、异位骨化1例、骨折移位2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骨盆不稳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4)结果表明,对于旋转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相较于单纯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术前指导,采用多层螺旋CT联合3D打印进行术前指导可提升骨折复位质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降低螺钉错位率。
    • 马胜利
    • 摘要: 目的 探究改良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70例老年新鲜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35例。常规组接受Henry入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改良组接受改良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VAS评分、腕关节活动度、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骨折愈合指标(BALP、PICP)水平及手术安全性。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1、3个月,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改良组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的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活动度均增大,且改良组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活动度均大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TNF-α、IL-6水平均降低,BALP、PICP水平均升高,且改良组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改良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及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腕关节活动度,利于骨折端早期愈合。
    • 周杰; 曾得明; 黄菲
    • 摘要: 目的:通过夹板外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比较,为临床治疗跟骨骨折提供生物力学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正常成年人跟骨CT成像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创建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模型,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对钢板内固定和夹板外固定两种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分别计算两种模型骨骼的应力分布、骨折间的移位程度及自身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在中立位同等载荷作用下,两种模型骨折线最大位移均小于关节内骨折手术指征标准(骨折线分离或移位≥1mm);其中夹板外固定最大主应力峰值主要位于夹板中间部位,钢板内固定最大主应力峰值主要位于跟骨结节周围的皮质骨;此外模型的应力分布显示,夹板外固定与钢板内固定都均匀分布了应力,但夹板外固定峰值应力小于钢板内固定。结论:钢板内固定与夹板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两者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都令人满意,而夹板外固定在临床上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 陈朴涛; 张艳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在跟骨骨折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1月本院就诊的118例跟骨骨折患者,微创组采用撬拨复位空心螺钉联合微创术治疗,钢板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每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及疗效情况。结果 (1)微创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钢板组(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微创组和钢板组均较治疗前有较大程度改善(P<0.05);微创组AOFAS评分优良率高于钢板组(86.4%vs 71.2%)(P<0.05)。结论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给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微创术治疗手术时间缩短,愈合较快,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在临床上积极使用。
    • 巨培祥; 梁旭东
    • 摘要: 目的分析肩峰下入路与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7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角肌组和肩峰下组,各38例。三角肌组采用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肩峰下组采用肩峰下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凝血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肩峰下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三角肌组,术中出血量低于三角肌组(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均低于治疗前(P<0.05),三角肌组血清FIB水平高于肩峰下组(P<0.05)。肩峰下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三角肌组的21.05%(P<0.05)。结论肩峰下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可有效改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情况和凝血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谭新欢; 周立波; 董明明; 王凯君; 杨庆民; 张峻玮; 聂伟志
    • 摘要: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O-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老年桡骨远端AO-C3型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采用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49例)和切开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51例)。记录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影像学参数(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比较两组腕关节及前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周影像学复查结果显示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切开组均优于微创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腕关节及前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O-C3型骨折在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评价方面疗效相当,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复位效果更好,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操作简单,更适合对腕关节外形要求不高的老年患者。
    • 曾令源; 廖海浪; 杨福成; 梁明; 曾进强
    • 摘要: 目的探究改良llizarov微创胫骨近端截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合并膝内翻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来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KOA合并膝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给予改良llizarov微创胫骨近端截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股胫角及机械轴偏移距离,评估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功能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改善程度,对比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8.29±7.74)min,明显长于对照组[(37.58±3.63)min],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为(23.82±5.14)mL、(2.52±0.23)万元,明显多于对照组[(9.22±2.23)mL、(1.50±0.16)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股胫角及机械轴偏移距离分别为(154.42±4.04)°、(0.95±0.15)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2.16±5.46)°、(9.54±0.3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HSS评分分别为(2.01±0.35)、(84.29±5.73)分,较对照组[(3.48±0.52)、(71.38±4.46)分]改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优良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llizarov微创胫骨近端截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应用于KOA合并膝内翻患者,尽管手术用时长、出血量多、住院费用高,但在矫正膝内翻畸形、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 黄家谷; 王小勇; 李孛; 叶小东; 王少杰
    • 摘要: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按AO/OTA分型为C型的51例股骨干骨折病人。根据骨折固定方式分为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组(IP组,19例)和交锁髓内钉固定组(IM组,32例)。记录病人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切口愈合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病人均获得随访,两组均无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病例。IP组手术时间较IM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IP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36±1.01)个月。IM组2例C2型、1例C3型骨折不愈合,不愈合率为9.4%;余IM组病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8.53±1.30)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是C型股骨干骨折的可靠治疗方案,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骨折不愈合率,同时未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和切口并发症。
    • 姜春乾; 李永全
    • 摘要: 锁骨位于皮肤浅表层下,故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骨折,尤其在中外1/3交接部位更是骨折的高发部位。锁骨骨折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皮下淤血、肿胀、压痛等^([1])。早期骨折端解剖学复位及相应肩关节功能锻炼,对于恢复锁骨解剖学功能至关重要。虽然部分锁骨骨折性损伤无需手术干预也可达到良好愈合和功能恢复效果,但该现象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尤其对于移位性锁骨骨折^([2])。因此,对于多数锁骨中段骨折仍需选择手术治疗,以减少骨不相连或症状性骨不连等不良预后发生。钢板内固定是临床治疗锁骨骨折的经典术式,能快速实现骨折端稳定,实现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治疗目的。
    • 林健彬; 黄晓炜; 李伟杰
    • 摘要: 目的:比较用单纯双钢板内固定术与双钢板联合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双髁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行双钢板内固定术的双髁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1组和2组。为1组患者采用单纯双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2组患者采用双钢板联合加压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随访影像学资料、手术记录信息、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和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在术后,2组患者中出现继发复位丢失情况患者的占比低于1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采用单纯双钢板内固定术相比,用双钢板联合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双髁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继发复位丢失率,改善其膝关节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