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并发症
骨折并发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19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4965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江苏中医药、陕西中医、医学临床研究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康复医学工程与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复苏与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等;骨折并发症的相关文献由45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伟、刘毅、区彩琼等。
骨折并发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965篇
占比:99.46%
总计:35155篇
骨折并发症
-研究学者
- 刘伟
- 刘毅
- 区彩琼
- 卢盛斌
- 夏雄超
- 姚玉川
- 张大祥
- 张晓东
- 曹全娥
- 李裕林
- 李贝
- 林伟文
- 熊浩
- 王继德
- 王芳
- 田三强
- 程清平
- 窦群立
- 薛小军
- 贺绍民
- 赖茂松
- 陆耀宇
- 黄瑞良
- 丁春
- 丁金英
- 万京华
- 严燕春
- 严益军
- 于建华
- 于文会
- 于永生
- 介玉姣
- 付小兵
- 任一
- 任俊剑
- 何川
- 何春雷
- 余之培
- 余希临
- 余斌
- 余晓芳
- 余次碧
- 侯志
- 侯明晓
- 俞光荣
- 倪凤民
- 冉茂权
- 冯剑
- 冯峰
- 冯怡
-
-
岳宇航
-
-
摘要:
下肢长骨干骨折是儿童常见创伤,主要包括股骨干骨折和胫骨干骨折.下肢长骨干骨折后通常会出现患肢的过度生长,导致双下肢不等长,并可继发背痛、脊柱侧弯和坐骨神经痛等症状.有研究发现,过度生长主要与骨折后骨膜完整性被破坏有关.骨折后骨膜在生长板两侧产生的压力降低,从而刺激骨骼生长.骨折后相关基因过表达,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分化,也可加速骨骼生长.本文旨在回顾下肢长骨干骨折后过度生长的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并对可能存在的与过度生长有关的机制进行讨论.
-
-
刘健燕;
邓银燕
-
-
摘要:
目的:探究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骨折并发症中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03月期间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10例并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字母分组方式分为综合组(n=55)和对比组(n=55),对比组患儿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综合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客观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及髁肱骨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综合组患儿客观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比组,经对比分析具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远低于对比组并发症发生率27.27%,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P<0.05);综合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为94.55%,对比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为80%,综合组高于对比组,具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综合组患儿在日常活动、稳定性、疼痛、总分等肱骨髁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均高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骨折并发症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并推广.
-
-
胡华瑞
-
-
摘要: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骨质疏松以及其引发的各种骨折并发症成为了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而言,在生活非常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脊椎部位,在得了骨质疏松的前提下,很容易因为一些正常活动就出现骨折。一旦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就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应对脊椎压缩性骨折,是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的问题。那么老年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在临床上都有什么特点,又应该如何去进行治疗呢?
-
-
孙学梅
-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常见骨折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的复习,总结经验,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方法 系统复习常见骨折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的临床特点.结果 通过对常见骨折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的复习,总结临床经验,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及治愈率.结论 熟悉常见骨折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
-
张雪峰
-
-
摘要:
在骨折并发症中,脂肪栓塞和静脉血栓栓塞是骨折术后威胁患者生命极危险的并发症,若不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均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如何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及时防治,均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及痛苦.为此笔者回顾所在医院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骨折患者264例,现将骨折并发症的防治体会,简要阐述.
-
-
刘志;
霍玲
-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中窝及经乳突颞下迷路外入路面神经减压术在治疗颞骨骨折性面瘫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收集颞骨骨折性面瘫患者58例.按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其中37例患者采用经乳突颞下迷路外入路面神经减压术,21例采用经颅中窝入路面神经减压术.其中4例锤砧关节脱位导致传导性耳聋,术中取出砧骨,面神经减压术后,行人工听骨植入听力重建术.手术前、手术后不同时间按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面神经功能,以面神经功能恢复至H-BⅠ级或Ⅱ级者为临床治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颅中窝入路组21例患者术前面神经功能分级,Ⅴ级15例,Ⅵ级6例;经乳突颞下迷路外入路组37例患者中,Ⅴ级26例,Ⅵ级11例.术后随访6~22个月,患者面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经颅中窝入路组临床治愈率85.71%;经乳突颞下迷路外入路组临床治愈率83.78%.两组治愈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术后听力无下降,3例听力重建患者术后听力恢复正常.结论:经颅中窝和经乳突颞下迷路外入路面神经减压术均是治疗颞骨骨折性面瘫的有效手段,可以达到保护听力的目的.相对于经颅中窝入路而言,经乳突颞下迷路外入路面神经减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安全性更高,可作为颞骨骨折性面瘫手术治疗的首先术式.
-
-
曹发奇;
周武;
夏天;
刘梦非;
刘毅;
刘静;
刘国辉
-
-
摘要: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and treatment strategy f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trans-articular external fixation in the elder patients with distal radius fracture of type C3.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of the 226 patients with distal radius fracture of type C3 who had been treated by trans-articular external fixation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6 at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Union Hospital.Of them,42 (18.6%) suffered from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They were 12 men and 30 women,aged from 65 to 83 years (average,68.4 years).Results Of the 42 patients,22 (52.4%) had loss of reduction which was improved by timely adjustment of their external fixators,14 (33.3%) had joint stiffness which was mitigated by physical therapy,5 (11.9%) had traumatic arthritis which was relieved after medication and physical therapy,and one (2.4%) had pin tract infection which was controlled after antibiotic treatment and regular dressing change.Conclusion Although trans-articular external fixation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elder patients with distal radius fracture of type C3,it is likely to result in a major complication,loss of reduction,which should be treated timely and effectively to avoid serious consequences.%目的 探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AO分型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防治策略. 方法 回顾性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跨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的226例AO分型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发生并发症的42例患者资料.男12例,女30例;年龄65~83岁,平均68.4岁. 结果 42例骨折术后并发症中骨折复位丢失22例(52.4%),经及时调整外固定支架得以改善;关节僵硬14例(33.3%),经理疗后关节僵硬症状好转;创伤性关节炎5例(11.9%),经药物治疗加理疗后关节疼痛症状好转;针道感染1例(2.4%),经使用抗生素及定期换药后感染控制. 结论 尽管跨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AO分型C3型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治疗方式,但骨折复位丢失是其主要并发症,需要通过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发生.
-
-
严燕春;
王培宽;
黄黎
-
-
摘要:
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双侧足三里穴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胸腰椎骨折后出现腹胀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双侧足三里穴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胀缓解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82.8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双侧足三里穴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疗效显著,疗效优于多潘立酮.
-
-
张烨;
王宏艳;
白艳红
-
-
摘要:
[目的]探讨水垫外加软棉布套预防骨科骨折卧床患者压疮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骨折卧床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水垫外加软棉布套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和发生时间及各阶段Braden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压疮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d3的Brade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d7和d14时,观察组Braden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SF-36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增高,且观察组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水垫外加软棉布套对预防骨科骨折卧床患者压疮有较好的效果,可明显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
-
王宇飞
- 《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九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关于骨折延迟愈合的评定时机,在《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667-200②第3.2评定时机这一条款是这样规定的:评定时机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对治疗终结意见不一致时,可由办案机关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鉴定,确定其是否治疗终结.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4.2鉴定时机4.2.1以原发性损伤为主要鉴定依据的,伤后即可进行鉴定;以损伤所致的并发症为主要鉴定依据的,在伤情稳定后进行鉴定;4.2.3疑难、复杂的损伤,在临床治疗终结或者伤情稳定后进行鉴定.按照上述原则,笔者个人以十五年来法医临床工作经验认为应当充分考虑实际中的工作当事人双方的心理特点和经济承受能力以及骨折并发症产生的原因,结合临床原因多层次考虑后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一条款,减少不必要的纠纷,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
-
-
-
-
-
-
-
-
-
-
- 《第二届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本文对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损伤控制进行了阐述。骨盆环损伤常伴多系统损伤并需多学科联合处理。不稳定骨盆骨折早期死亡通常继发于无法控制的出血,晚期则为伴发损伤和脓毒血症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骨盆骨折的处理应当作是复苏措施的一部分,早期处理的失败将导致死亡率明显升高。严重多发损伤患者,应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维持循环血容量和组织氧供,实施快速、必要和有限外科干预,将损伤反应过程减到最小。早期稳定骨折,可减少血液丢失和输血需求,并减少系统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