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折延迟愈合

骨折延迟愈合

骨折延迟愈合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5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7214篇;相关期刊210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西藏医药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骨伤科高峰论坛、第十五届全国骨与关节损伤学术会议、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等;骨折延迟愈合的相关文献由847位作者贡献,包括邢更彦、徐栋华、吕建元等。

骨折延迟愈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9 占比:1.2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7214 占比:98.75%

总计:27559篇

骨折延迟愈合—发文趋势图

骨折延迟愈合

-研究学者

  • 邢更彦
  • 徐栋华
  • 吕建元
  • 周丹亚
  • 唐志宇
  • 张勇
  • 曾炳芳
  • 李天朗
  • 滕晓峰
  • 王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清君; 李鹏; 边朝辉; 宋广明; 马文明
    • 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血清miR-133a、骨形成蛋白2(BMP-2)水平与骨折延迟愈合的关系。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25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骨折愈合延迟将患者分为延迟组(30例)和正常组(221例)。于术后4周复查时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RT-PCR法检测血清miR-133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MP-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iR-133a与BMP-2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骨颈骨折延迟愈合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33a、BMP-2对股骨颈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结果延迟组血清miR-133a水平高于正常组(P均<0.05),血清BMP-2水平低于正常组(P <0.05)。延迟组血清miR-133a水平与BMP-2水平呈负相关(r=-0.418,P=0.005)。年龄≥60岁、骨质疏松、血清miR-133a≥0.90、BMP-2 <167.15 ng/L是骨折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P均<0.05)。miR-133a、BMP-2及二者联合预测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愈合延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1、0.678、0.915,miR-133a联合BMP-2对骨折愈合延迟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指标(P均<0.01)。结论股骨颈骨折延迟愈合患者术后血清miR-133a水平增高,BMP-2水平下降;miR-133a水平升高、BMP-2水平降低是骨折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miR-133a和BMP-2可为骨折延迟愈合评估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 许铠; 方绕红; 白云辉; 孙武; 钟莉; 王晓曦; 黄萱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OVCF患者254例,术后12周出现骨折延迟愈合20例(观察组)、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234例(对照组)。术后12周,采集空腹肘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N-MID、BMP-7;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L 2~4骨密度(BMD);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评估胸腰椎椎体功能;拍摄椎体正侧位X线片,计算伤椎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矢状面后凸Cobb角。分析OVCF患者血清N-MID、BMP-7水平与BMD、椎体功能的关系。收集所有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骨折部位、受伤原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延迟负重等临床病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OVCF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N-MID、BMP-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OVCF患者血清N-MID、BMP-7水平与BMD均呈正相关关系,与ODI评分、伤椎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矢状面后凸Cobb角均呈负相关关系(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N-MID、BMP-7是影响OVCF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OVCF患者术后骨折延迟愈合者血清N-MID、BMP-7水平明显降低;血清N-MID、BMP-7是影响OVCF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
    • 吴同光
    • 摘要: 目的:比较对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对试验组患者进行ESWT治疗,对参照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骨折成功愈合的比率及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8.26±1.25)个月,参照组患者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8.59±1.29)个月,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骨折成功愈合的比率为95.00%,参照组患者骨折成功愈合的比率为100.00%,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进行ESWT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相当。但与手术治疗相比,ESWT治疗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等优点,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孟来波; 董延龙; 陈洪安
    • 摘要: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洛阳市孟津区中医院收治的122例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A组(n=59,骨折正常愈合)与B组(n=63,骨折延迟愈合)。比较两组患者1周、4周及8周后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电泳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水平和红细胞聚集率。结果骨折4、8周后,B组血清FDP、sVCAM⁃1高于A组,BMP⁃2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4、8周后,B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电泳指数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4、8周后,B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和全血还原黏度(高切)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红细胞聚集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延迟患者FDP、sVCAM⁃1、BMP⁃2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明显,有助于临床上判断患者骨折延迟的发生,以利于临床早期干预。
    • 曹顺立; 崔陆朋
    • 摘要: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FNF)的成本-效果,比较不同术式后骨折延迟愈合生化指标水平。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郑州牟州医院收治的120例移位型FNF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DSH内固定组(36例)、人工股骨头组(42例)、髋关节置换组(42例)。对3组进行成本-效果评价,比较3组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生化指标水平。结果3组患者医疗费用、药品费用、住院检查费用及总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人工股骨头组>DSH内固定组。术后3个月,3组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3组FRS评分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12周,3组血清IGF-1、β-CTX水平高于术前,sVCAM-1水平低于术前,髋关节置换组IGF-1、β-CTX水平低于其他两组,sVCAM-1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DHS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髋关节置换术对移位型FNF均具有良好疗效。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最明显,但成本最高。DHS内固定术产出单位效果的成本最低,但术后骨折延迟愈合风险较高。
    • 庄云仙; 张苗苗
    • 摘要: 目的探究股骨干骨折患儿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儿11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提取研究所涉变量信息,统计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患儿例数,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股骨干骨折患儿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并确定护理干预策略。结果110例患儿中,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患儿12例,发生率为10.91%。单因素分析显示,股骨干骨折患儿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有超重或肥胖、粉碎性骨折、骨折至手术时间、内固定松动、术后感染、白蛋白水平、缺乏成骨因子、负重活动时间、全程康复指导(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股骨干骨折患儿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影响因素有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松动、术后感染、白蛋白水平、缺乏成骨因子、负重活动时间、无全程康复指导(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患儿术后骨折愈合进程缓慢,且愈合过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骨折延迟愈合风险增大,临床应加强对股骨干骨折患儿术后骨折延迟愈合风险的评估,并积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 吴国兵
    •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在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医院收治的65例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骨痂X线评分、愈合率、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骨痂X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骨痂X线评分、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在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骨折愈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治疗费用较低.
    • 张军堂
    • 摘要: 目的 探究针药结合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患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作为此次分析对象,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50例,使用针药结合进行治疗)和对照组(50例,使用手术治疗),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效果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运用并加以推广.
    • 卢占胜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延迟愈合60例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共6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方式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方式上增加给予中医治疗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结果:治疗干预三个月之后,对比疗效发现,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率以及愈合平均所花费时间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整体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可有效加快骨折愈合速度,提高愈合几率,并能有效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故方案值得推广.
    • 龙金权
    • 摘要: 目的:对骨折延迟愈合采用针刺配合口服中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用2018年-2019年在院进行治疗的100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50例.参照组用针刺治疗,观察组用针刺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比疗效、不良情况.结果:治疗后,参照组疗效差于观察组;观察组不良情况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和中药同时使用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不良情况,疗效较可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