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老年骨质疏松

老年骨质疏松

老年骨质疏松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71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0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18279篇;相关期刊256种,包括东方药膳、健康大视野、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老年骨质疏松的相关文献由1352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王拥军、王亮等。

老年骨质疏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0 占比:3.43%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8279 占比:96.45%

总计:18951篇

老年骨质疏松—发文趋势图

老年骨质疏松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王拥军
  • 王亮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
  • 刘丹
  • 刘强
  • 孔彬彬
  • 朱汉民
  • 李春霖
  • 李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金玲; 黄夏荣; 屈萌艰; 黄福锦; 尹林伟; 钟培瑞; 刘静; 孙光华; 廖阳; 周君
    • 摘要: 背景:运动训练有维持骨量、改善骨密度的作用,但其对老年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老年骨质疏松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6只24月龄老年SD大鼠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老年模型组和运动训练组,每组8只;将8只3月龄青年SD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3组大鼠在饲养笼中自由活动,其中运动训练组大鼠进行跑步机运动干预8周,训练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水平,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股骨和第4腰椎骨密度,Micro-CT检测并分析大鼠胫骨和第5腰椎的骨微结构及参数,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股骨骨髓组织中骨形成蛋白2、Runt相关转录因子2、Osterix、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老年模型组比较,运动训练组大鼠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和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水平升高(P0.05);胫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升高(P0.05);第5腰椎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有升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小梁间隙降低(P<0.05);股骨骨髓中骨形成蛋白2、Runt相关转录因子2与Osterix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②结果表明,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老年骨质疏松大鼠的骨量、骨微结构,促进成骨分化,抑制成脂分化,其机制可能与骨形成蛋白2/Runt相关转录因子2/Osterix信号通路有关。
    • 徐翀
    • 摘要: 目的:分析骨康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效果。方法: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102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1例。常规组患者口服钙尔奇D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口服骨康胶囊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骨代谢指标水平、生活质量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骨密度及SF-36评分均高于常规组,骨代谢指标BGP、BALP、TRACP-5b水平均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骨康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患者骨密度,降低BGP、BALP、TRACP-5b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 王建华
    • 摘要: 众所周知,维生素D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骨营养剂,其作用主要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强其在骨骼中沉积,维持骨骼的正常生长与发育,主要用于预防儿童佝偻病、防治老年骨质疏松
    • 米仕第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成都市锦江区成都骨科医院创伤骨科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患者恢复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InterTAN手术治疗在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方面效果显著,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 夏荣林
    • 摘要: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之一,可严重危害健康。西医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不良反应大,接受度低,而在骨质疏松骨折治疗中采用中医药不仅能减轻痛苦,还能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满意度,具有显著优势。中医药治疗兼顾内与外、整体与局部,增强治疗的靶向性,改善病机,综述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识别、中医病机、治未病思想体现和中医药防治情况。
    • 范敬争; 姜玉艳; 张蔷
    • 摘要: 骨质疏松及由此导致的骨折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骨髓脂肪的异常浸润在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部分原因可能是骨髓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具有共同的前体细胞,且在衰老条件下,氧化应激水平增加,使其朝着更有利于脂肪细胞生成的方向分化。此外,骨髓脂肪是一种内分泌器官,可以通过分泌具有脂毒性的游离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促进其发生脂性凋亡及过度自噬使骨形成减少,也能诱导破骨细胞分化使骨吸收增加。因此,骨髓脂肪可能成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新的潜在靶点。本文就老年骨质疏松骨髓脂肪异常浸润的可能机制及其对骨代谢的可能影响,以及调节骨髓脂肪细胞的量和功能对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进行梳理,旨在扩宽对老年骨质疏松的理解,探索新的治疗方向。
    • 龙刚; 刘炯; 黄绿洲; 杨庆林; 卢科应; 沈红星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过伸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相关中英文文献,检索年限自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收集过伸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然后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运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为系统专用软件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1264例患者,研究质量均存在高度偏倚风险,Meta分析发现,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过伸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显著缓解疼痛[MD=-0.81,95%CI(-1.27,-0.34),P=0.0007]、明显改善后凸角[MD=-3.80,95%CI(-5.48,-2.21),P<0.00001]、有效恢复椎体高度[MD=4.11,95%CI(2.00,6.23),P<0.00001]、减少骨水泥渗漏[OR=0.25,95%CI(0.10,0.63),P=0.003]。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过伸体位复位可有效的缓解疼痛、改善椎体后凸角、恢复椎体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率,提高临床疗效。
    • 卢秀萍; 王桂娜; 郑耕云
    •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也呈高发趋势.髋部骨折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中较为常见,致残率高达50%,是较为严重的骨折类型.对老年终末期髋部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法为髋关节置换术(THA),但老年人术后仍存在持续性疼痛甚至是功能残疾问题[1],且老年人因生理、心理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其术后功能恢复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康复水平[2].
    • 戴文昊; 刘亦冰; 解强; 常俊杰; 高俊; 张曦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OP)合并髋部骨折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在骨伤科收治的老年患者中(年龄≥60岁),根据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及有无发生髋部骨折,选取OP合并骨折组(A组)30例OP无骨折组(B组)30例,并选择同一时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细胞因子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和B组患者血清中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CD4^(+)与CD8^(+)含量低于C组(F=8.545、9.201,P0.05);老年骨质疏松症合并髋部骨折患者血清中CD4^(+)与CD8^(+)含量与CTX、P1NP含量呈负相关(CD4^(+):r=-0.714、-0.667,P=0.003、0.007;CD8^(+):r=-0.647、-0.746,P=0.007、0.001),IL-6、TNF-α含量与CTX、P1NP含量呈正相关(IL-6:r=0.777、0.864,P=0.0010.000;TNF-α:r=0.611、0.554,P=0.016、0.032)。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合并髋.部骨折患者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的含量变化影响了骨代谢的过程,下降的CD4^(+)、CD8^(+)与上升的IL-6、TNF-α指标存在加大老年骨质疏松症合并髋部骨折风险的可能性,其指标对预测该类骨折发生有较大意义。
    • 徐高翔; 李建涛; 张浩; 张里程; 唐佩福
    •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髋部骨折人数逐年上升,预计2050年全球髋部骨折患者将达到630万[1]。由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长期卧床可导致心力衰竭、坠积性肺炎、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尽早手术内固定治疗实现患者早日下地成为治疗的首选。然而,目前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率仍居高不下,其相关并发症所致的1年内病死率达36%[2-3]。因此,急需完善髋部力学结构认知,改善相关内固定设计和手术治疗理念,确保髋部骨折手术成功,进而促进患者早日下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