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肢损伤

下肢损伤

下肢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体育、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35843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当代体育科技、体育师友、中国骨伤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九届全国中医毒蛇咬伤学术交流会暨第十四届全国蛇伤大会、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五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等;下肢损伤的相关文献由38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祥吉、杨济匡、范启申等。

下肢损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5843 占比:99.61%

总计:35983篇

下肢损伤—发文趋势图

下肢损伤

-研究学者

  • 周祥吉
  • 杨济匡
  • 范启申
  • 彭勇
  • 买合木提·亚库甫
  • 于静
  • 刘晓东
  • 吕帼英
  • 吕文乐
  • 周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艳; 王永莲
    • 摘要: 随着篮球运动的普及性扩大,篮球规则的不断改进,教练员水平的专业化,篮球对抗增强、比赛极具观赏性,随之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增多及严重化。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研究的资料,阐述了当前篮球运动下肢损伤类型及预防措施并对其进行了论证,旨在对篮球运动损伤的预防具有借鉴意义。
    • 李海岩; 李琨; 黄永强; 贺丽娟; 崔世海; 吕文乐; 阮世捷
    • 摘要: 本文中采用Euro NCAP行人模型认证(TB024)中给出的FCR、MPV、RDS、SUV 4种典型汽车前端结构有限元模型,以及具有详细解剖学结构特征的6岁儿童行人有限元模型来模拟汽车-行人碰撞事故,分析典型工况下汽车前端结构参数对儿童行人下肢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RDS车型由于机盖前沿离地间距较小,儿童行人撞击侧股骨大转子位置出现骨折现象;MPV和SUV车型由于扰流板离地间隙较大,对下肢胫骨、腓骨和膝关节韧带的损伤更为严重。最后,基于仿真结果提出了6岁儿童下肢长骨损伤的截面弯矩评价参数,为儿童腿型冲击器研发和数字测评提供参考。
    • 彭祝丁; 吕婷敏; 谈杰超; 李集源; 张奕文; 陈汉文
    • 摘要: 患者,男,42岁,165 cm, 55 kg, 因“颈部外伤伴疼痛、呼吸喘憋3 h”入院。患者3年前出现四肢肌无力,2年前症状加重,双下肢无法站立,吞咽、进食困难,呼吸稍费力。肌电图提示:上下肢多发周围神经运动纤维混合性损伤(上肢较下肢损伤程度重),四肢肌肉广泛性神经性损害。临床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 MND)。目前平静状态下呼吸费力,稍活动后喘憋明显,需间断使用家用BiPAP呼吸机辅助呼吸。
    • 田晓雪; 李春光
    • 摘要: 目的:分析F-MARC IPPs热身练习在预防足球运动员下肢损伤方面的干预效果(以膝关节和踝关节为例),通过Meta分析提出最佳干预方案.方法:纳入13篇文献,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热身方案、干预周期和干预频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Meta分析显示,F-MARC IPPs不仅显著降低足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发生[RR=0.63,95%CI(0.54,0.74),P<0.000 01],而且在预防踝关节运动损伤方面具有积极作用[RR=0.71,95%CI(0.62,0.81),P<0.000 01].亚组分析表明,FIFA11+热身方案取得的效果比FIFA11效果显著,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效果更加明显.干预周期6~8个月,每周1~2次的干预方案对预防损伤效果最佳.结论:FIFA11+热身练习,干预周期6~8个月,每周1~2次训练,在预防运动员下肢损伤方面为最佳干预方案.
    • 李海岩; 李琨; 黄永强; 贺丽娟; 崔世海; 吕文乐; 阮世捷
    • 摘要: Euro NCAP发布的行人模型认证技术公告TB024的最新版本对6岁儿童行人模型认证提出了单独要求,旨在加强对儿童行人的保护.本研究应用符合Euro NCAP技术公告(TB024)规定并且具有详细解剖学结构的6岁儿童行人有限元模型,设置了4组不同方位行人-汽车碰撞仿真试验,以探究不同碰撞方位下的儿童下肢损伤机理.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角度的碰撞条件下,仅270°背面碰撞时儿童股骨未发生骨折;0°碰撞时儿童下肢膝关节韧带损伤最为严重;180°左侧碰撞下,对撞侧膝关节半月板最容易发生损伤,而撞击侧股骨远端生长板存在较大的受伤风险;270°背面碰撞中儿童的胫骨和腓骨最容易发生损伤.本研究为儿童行人保护和儿童下肢损伤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汽车安全防护装置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 安庆标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运动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运动损伤数量也在逐年递增.我国在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方面还存在许多空白,在损伤的预防方面也缺少足够的理论支撑.本文以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对长跑爱好者下肢结构及功能特征与下肢损伤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跑爱好者下肢结构及功能特征与下肢损伤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在下肢结构中,下肢Q角和下肢负重踝背屈与运动损伤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下肢主动髋后伸和下肢被动髋后伸与运动损伤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下肢功能特征中,功能测试深蹲模式和功能测试主动直腿抬高模式与运动损伤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 岳宇航
    • 摘要: 下肢长骨干骨折是儿童常见创伤,主要包括股骨干骨折和胫骨干骨折.下肢长骨干骨折后通常会出现患肢的过度生长,导致双下肢不等长,并可继发背痛、脊柱侧弯和坐骨神经痛等症状.有研究发现,过度生长主要与骨折后骨膜完整性被破坏有关.骨折后骨膜在生长板两侧产生的压力降低,从而刺激骨骼生长.骨折后相关基因过表达,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分化,也可加速骨骼生长.本文旨在回顾下肢长骨干骨折后过度生长的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并对可能存在的与过度生长有关的机制进行讨论.
    • 武和全; 张家飞; 任启凡; 胡林
    • 摘要: 为研究老年驾驶员在交通事故中下肢的损伤,本文中利用老年下肢模型预测不同工况下肢生物力学响应.首先,对下肢模型的有限元分析与尸体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接着,利用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用质量为4.5 kg、速度为4 m/s的圆柱形冲击器对膝关节进行不同角度碰撞,探究膝-大腿-髋(knee-thigh-hip)复合体的骨折损伤情况;大、小腿之间的夹角为100°时,分别以3.4和4 m/s的速度进行撞击试验.结果表明,对前一个试验,从冲击器平面法线相对股骨轴线的转角γ=-30°开始,随着冲击器顺时针转动,即γ角的代数值逐渐加大,膝部接触力也逐渐增大,在γ=+20o时达最大值,而到最后γ=+30o时稍有减小;对后一个试验,膝部撞击力以至膝部损伤随撞击速度提高而增大.
    • 杨萍; 范晓云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青少年女排运动员接受平衡训练对自身下肢损伤预防干预的作用影响.方法:选取某省青少年女排运动员共计30名作为研究主体,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5例,两组运动员均接受常规训练8周,研究组在此条件下,每周多接受平衡训练3次,利用FMS测试,评估研究前后运动员测试结果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的功能性动作筛查评分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参照组的功能性动作筛查评分改善明显,两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女排运动员接受平衡训练指导,有利于降低自身下肢损伤发生风险,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值得在排球运动训练中推广.
    • 王燕京
    • 摘要: cqvip:下肢损伤的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损伤部位在下肢后侧的患者,其换药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实际难题。以往换药需要家属或者医务人员帮助患者提拉患肢,并配合好提拉的高度,若换药时间过长,医生、患者均会感觉疲劳、耗时、费力^([1])。同时,如需要家属提拉患肢时,家属若未佩戴口罩,或者提拉过程中无意间跨越无菌区,均会引起伤口的污染,造成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本科自行设计了一种下肢换药装置,应用于下肢伤口换药的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