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不愈合
骨不愈合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6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7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4309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西藏医药杂志、实用骨科杂志、浙江创伤外科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脊柱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中医微创医学大会、第十五届全国骨与关节损伤学术会议、2009年浙江省显微外科、手外科学术年会等;骨不愈合的相关文献由679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成刚、周丹亚、滕晓峰等。
骨不愈合
-研究学者
- 周成刚
- 周丹亚
- 滕晓峰
- 王欣
- 陈宏
- 魏鹏
- 何宣林
- 何荣新
- 刘宪民
- 刘洪娟
- 刘益民
- 刘莉
- 叶招明
- 周军
- 周家顺
- 周忠晋
- 夏春
- 姚伦龙
- 孙强
- 宋开芳
- 张永红
- 张玉勤
- 张锴
- 徐忠世
- 曾凡
- 李冉
- 杨勇
- 杨成亮
- 杨树华
- 杨泉森
- 杨雪霞
- 杨颇
- 林博文
- 殷海阳
- 王树金
- 王鹏团
- 田军
- 祖启明
- 章伟文
- 管涛
- 罗勇
- 赵德伟
- 赵文华
- 郝陟
- 陈又年
- 韩坤
- 黎早敏
- 龚旭生
- MENG Yongzhi
- ZHANG Jianlei
-
-
石磊;
张彬;
袁占奎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骨科手术整体病例量的增加,因骨折愈合质量不佳而转诊到本院进行再次手术的病例亦随之增加。本文介绍2例复杂的骨折不愈合病例:1例为2次骨板内固定失败后,进行第3次手术;1例为患犬内固定骨板的放置违反了骨生物学特征导致术后2个月出现骨板断裂,进行二次手术。经本院诊治后,2例病例均愈合良好,恢复了运动功能,可为复杂骨折的手术治疗及骨不愈合的管理提供经验。
-
-
张柯;
王开江;
汪建国;
王坚;
沈强;
刘宏君
-
-
摘要:
cqvip: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骨骼畸形,是桡骨与尺骨的近侧端形成骨性连接,并有不同程度的旋前畸形。目前,根据是否恢复上尺桡关节的旋转功能分为分离融合区重建术及截骨矫形术两大类,后者又根据单次矫形的程度分为旋转截骨术及截骨后Ilizarov外固定架矫形术[1]。虽然近年来手术疗效逐步改善,但仍不十分满意。现就笔者收治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及预后报道如下。
-
-
康国锐
-
-
摘要: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双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B组给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指标,膝关节、髋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愈合时间较B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A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伸展角度、屈曲角度)、髋关节活动度(内收角度、外展角度)较B组患者显著改善(P<0.05),A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双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的愈合,恢复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功能,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
-
宋火松;
戴斌;
武文钰;
徐程晨;
任恒飞
-
-
摘要:
旨在探究新型的再生医学材料骨颗粒及骨修复材料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选取了3例犬骨不愈合病例进行移植修复手术治疗,并利用X光检查从骨折线变化、骨痂桥接情况以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等方面来评价骨折愈合程度。术后各时间点检查结果显示,骨痂桥接顺利,骨折线最早从术后第4周开始模糊,并逐渐消失,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术后12周。结果表明,新型再生材料骨颗粒及骨修复材料可支撑骨折并填充缺损,骨修复引导补片能阻止肉芽软组织对骨折断端的填充,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
-
-
-
殷海阳;
张永红
-
-
摘要:
背景:骨搬移技术是治疗大段骨缺失的常用技术之一,但治疗过程中对合端延迟愈合、不愈合发生率较高,亟待解决.目的:针对目前四肢长骨骨搬移后对合端延迟愈合、不愈合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明确目前的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方法:检索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医学网数据库中关于骨搬移、对合端/对接点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docking site”“bonetransport”“distraction osteogenesis”,中文检索词为对合端、对接点、骨搬移和牵拉成骨.结果 与结论:①骨搬移是治疗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尤其是合并感染情况时的金标准,对合端延迟愈合、不愈合是该技术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73%,总体呈较高水平;②导致对合端延迟愈合、不愈合的原因众多,包括对位不良接触面积减小、间隙内软组织嵌顿、血液供应差等;③预防以注意术前评估、术中精确操作、术后定期复查,早期干预为主,针对其治疗方法以断端切新+植骨的手术方法为主,此外衍生出了关节镜下断端清理+植骨修复、联合钢板、髓内针等内固定及非手术治疗等方法,并可辅助体外震波治疗、电磁场刺激、高压氧疗法和基因治疗等手段;③“手风琴”技术是保守治疗的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无需植骨等优点,可单独应用于对合端不愈合的治疗,然而已报道的“手风琴”操作方案不一,病例较少,且机制尚不明确,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④今后应进一步扩大临床应用研究范围并深入基础研究该技术的作用机制,优化统一操作方案,使其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
-
殷海阳;
张永红
-
-
摘要:
背景:骨搬移技术是治疗大段骨缺失的常用技术之一,但治疗过程中对合端延迟愈合、不愈合发生率较高,亟待解决。目的:针对目前四肢长骨骨搬移后对合端延迟愈合、不愈合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明确目前的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方法:检索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医学网数据库中关于骨搬移、对合端/对接点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docking site""bone transport""distraction osteogenesis",中文检索词为对合端、对接点、骨搬移和牵拉成骨。结果与结论:①骨搬移是治疗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尤其是合并感染情况时的金标准,对合端延迟愈合、不愈合是该技术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73%,总体呈较高水平;②导致对合端延迟愈合、不愈合的原因众多,包括对位不良接触面积减小、间隙内软组织嵌顿、血液供应差等;③预防以注意术前评估、术中精确操作、术后定期复查,早期干预为主,针对其治疗方法以断端切新+植骨的手术方法为主,此外衍生出了关节镜下断端清理+植骨修复、联合钢板、髓内针等内固定及非手术治疗等方法,并可辅助体外震波治疗、电磁场刺激、高压氧疗法和基因治疗等手段;③"手风琴"技术是保守治疗的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无需植骨等优点,可单独应用于对合端不愈合的治疗,然而已报道的"手风琴"操作方案不一,病例较少,且机制尚不明确,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④今后应进一步扩大临床应用研究范围并深入基础研究该技术的作用机制,优化统一操作方案,使其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
-
-
-
王小斌
- 《2017年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分析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原因. 方法:2007年~2015年在我院诊治的23例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出现骨不愈合的锁骨骨折患者中,11例采用克氏针和钢丝内固定,6例采用单纯克氏针内固定,4例为单纯钢丝环扎内固定,2例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分别从内固定的选择、手术操作过程、碎骨块的处理、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等方面,分析骨不愈合原因. 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23例骨不愈合患者X线片显示骨折断端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吸收,骨髓腔硬化,无骨痂生成.分析骨不愈合的原因:12例主要与克氏针本身稳定性差有关;4例存在术中反复多次穿针;3例存在骨块处理不妥善;2例术中过多剥离骨膜;1例存在术后护理治疗不正确;1例存在功能锻炼不正确. 结论: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依据骨折的类型选择恰当的内固定,术中必须遵循内固定操作原则,术后重视护理治疗和正确的功能锻炼,才能减少骨不愈合的发生.
-
-
王文军;
王文强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脊柱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中医微创医学大会》
| 2011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中医微创方法配合骨折断端注射金葡液治疗骨不愈合12例的疗效.方法:采用局部注射.结果:全部病例治愈,骨性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2个月.结论:本法操作简单、骨愈合快、损伤小、费用低.本组病例以中医学的整体观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主要使用中医微创技术,通过最小的解剖损伤和生理干扰获取最好疗效;或者用最小的社会负担,换取最佳健康生活。
-
-
-
周丹亚;
魏鹏;
陈宏;
王欣;
章伟文;
滕晓峰
- 《2009年浙江省显微外科、手外科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腕舟骨延迟愈合、不愈合(Herbert C、D1、D2型)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rn 方法:针对56例腕舟骨骨折延迟愈合、骨不愈合,根据骨折的分型,骨折端硬化程度,采用切开复位植骨Herbert钉固定,桡骨茎突切除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带血管蒂桡骨瓣植入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效果。rn 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2月,骨折在术后6个月均愈合,愈合率100%,总优良率85.7%。rn 结论:腕舟骨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Herbert C、D1、D2型)采用切开复位植骨Herbert钉固定,桡骨茎突切除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带血管蒂桡骨瓣植入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