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隐逸

隐逸

隐逸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98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绘画、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3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601种,包括青春岁月、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隐逸的相关文献由937位作者贡献,包括许海丽、李红霞、漆娟等。

隐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3 占比:99.90%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10%

总计:984篇

隐逸—发文趋势图

隐逸

-研究学者

  • 许海丽
  • 李红霞
  • 漆娟
  • 张兆林
  • 张玉霞
  • 周雪根
  • 杨清之
  • 渠红岩
  • 王汀
  • 艾欣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顾平
    • 摘要: 总是有人问我:何谓“逍遥山水”?于是我回答:逍遥山水是表现人与自然融合的山水情怀,它与古代隐逸、行旅之画有所不同,其区别是优游与幽居、闲适与劳顿。尽管逍遥山水古代无其名,但古人登山临水、亲近自然的情结一直有,亘古未止。
    • 王天乐
    • 摘要: 山水画作为一种视觉图像和历史文本,具有漫长的图像演变与叙事逻辑。早期的山水图像附属于人物画,注重完整的故事情节,主要服务于宗教;隋唐时期,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科,多表现皇家游乐的世俗场面,上层贵族掌握了山水画的审美趣味与主题方向;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的叙事者转为士人画家,画面重在表达士人的行旅主题,画中的点景形象变得自然朴素;南宋及元代,山水画愈加概括简洁,趋向一种表达士人的观念图景,由此奠定了山水画内在的发展方向。从早期的皇家叙事再到士人的内心表达,山水画的叙事身份由分化到统一,士人逐步掌握了画面叙事的主导权。山水画的图像演变体现了古代士人群体的文化选择过程,其根本在于建立士人隐逸的思想话语。
    • 范子烨
    • 摘要: 秦汉之际的著名隐士“四皓”之所以成为中古时代隐逸文化的一个符号,原因在于他们在易代之际做出的抉择,而士人的这种抉择是最见人性、人情,最见人心、人品的。西汉时代司马迁、扬雄对“四皓”的文化定位,为中古士人对“四皓”的接受和阐释预留了广阔的空间,充满了文化的张力。重视自然者,推重“四皓”的隐逸;重视名教者,赞美“四皓”的事功;调和自然与名教者,则是完全接受了“四皓”的全部意义。“四皓”体现了真隐和大隐的境界,对他们而言,生命的意义不是来自他人的安排,而是个人的追求:如果要自由地呼吸,保持生命的尊严,就必须按照个人的意志来行事。道德与诗性合体构成的人的精神是永恒的,是不可摧毁的,“四皓”正是这种精神的载体。
    • 张静; 裴兴荣
    • 摘要: 元好问的题画诗不仅摹写图画内容,描绘自然景物,诗歌语言背后还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有对世事的思索和慨叹,对隐逸的向往;也有对家国故乡的热爱和思恋;既有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还有对绘画创作和鉴赏的思考。
    • 陶亚萍
    • 摘要: 水墨交融之处不再是画家本人精神安顿的山雨之境,而是栖居者的房舍坐落在山间水畔,那是存在者自己的家园。“山雨欲来”不再只是画家本人的可游可居之境,而是存在者的栖居之地。以写意之风将山水的气韵娓娓道来,云蒸烟渺,弥漫茵绿,这境界,不是孤苦、不是寂寞、不是隐逸,而是宇宙间孕生万物的那股生命气韵。
    • 漆娟
    • 摘要: 先秦以来形成的隐逸文学传统,在汉魏以后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核心主题之一。诗骚中一些表现隐逸风尚的作品代表着中国古典隐逸文学的开端。汉代诗歌式微,文学创作以辞赋最为繁盛,汉代隐逸文学的形式主要体现在汉赋这种新兴的文学体式中。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社会状况的不同,以及创作者个人身份、经历、思想等的差异,隐逸思想在汉代辞赋的叙事体系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且各有其不同的内涵特征。
    • 王胜泉
    • 摘要: 古都汴梁,中原重镇,曾是历代兵家相争之地,更为华夏文脉传续之邦。大河听涛,引无数英雄来聚;古丘凭吊,令历代文豪齐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有一批文人相守于大梁古城,个中品格高古、学贯中西之隐逸者,当属被施蛰存先生称为“夷门三子”之武慕姚、桑凡、李白凤三位前辈,而其中最应令我们记起者,当属一生命运多舛,惨遭世人冷落之李白凤先生。
    • 宋亚文
    • 摘要: 元代隐逸之风盛行,天台诗人曹文晦是其中的人物代表。曹文晦的隐逸思想具有“陶达杜忧”的特点:一方面,曹文晦喜爱自然山水和隐逸生活,有着陶渊明般闲适放达的思想;另一方面,曹文晦也关注着社会现实和百姓遭遇,有着杜甫般忧国忧民的情怀。这种复杂矛盾的隐逸思想在元代隐士中是独特的:既不同于元初隐士的激愤,也不同于元末隐士的安逸。分析曹文晦隐逸思想的成因,有助于加深理解元代隐逸风尚的复杂多样与丰富内涵。
    • 梁思诗
    • 摘要: 种植是宋诗的一个重要题材,宋代社会流行栽种与赏玩植物,不仅在散文、笔记、花谱中留下大量关于种植经验的记录,还为文人集会、休闲娱乐、审美体验提供了载体。士大夫在否定人为力量的同时歌颂手植之辛勤,诗人在手植的过程中体会到孕育生命的爱。宋人珍视生命,将物与人皆视作宇宙中等同的生命体,不仅把植物看作亲友,还以植物为时间的度量,从栽种和观赏中探寻宇宙生命的发展规律。种植诗还在空间上体现了文人的人格空间、宅院空间、与植物包围的幽闭空间的有机融合,共同构建了一个隐逸的世界,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向度。
    • 刘庆涛; 白晓伟
    • 摘要: 隐逸主题山水画的造境与审美研究以中国传统的隐逸主题山水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造境美学。通过图像解读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先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分析了隐逸山水的造境元素,进而分析其在造境中所呈现的阻隔性和连结性等特点,并从提取出隐逸主题山水画的空间虚构化和生活理想化的两大美学意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