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情结

情结

情结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02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21篇、专利文献6篇;相关期刊1245种,包括江淮法治、中国政协、人民论坛等; 情结的相关文献由207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锋、李金坤、余玮等。

情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21 占比:99.70%

专利文献>

论文:6 占比:0.30%

总计:2027篇

情结—发文趋势图

情结

-研究学者

  • 李锋
  • 李金坤
  • 余玮
  • 倪铁颖
  • 刘涛
  • 君君
  • 孟红
  • 张予阳
  • 李博昊
  • 李玉坤(口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顾平
    • 摘要: 总是有人问我:何谓“逍遥山水”?于是我回答:逍遥山水是表现人与自然融合的山水情怀,它与古代隐逸、行旅之画有所不同,其区别是优游与幽居、闲适与劳顿。尽管逍遥山水古代无其名,但古人登山临水、亲近自然的情结一直有,亘古未止。
    • 王水良
    • 摘要: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种的是稻谷,吃的是稻米,稻米伴我成长,相比于城里人,对稻米的情结我更亲、更深、更浓。我出生于1966年,极其匮乏的物质生活伴随我度过了儿童、少年的美好时光。虽然我未曾经历过饥荒年代,但吃不饱、穿不暖的艰难时日却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时代记忆。
    • 邬大光
    • 摘要: 不久前,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引起了社会热议。议论最多的就是什么学校又上了哪个一流学科,更有学校雄心勃勃地提出规划,在多长时间内还要建设多少一流学科……部分高校似乎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学科情结”。大学和大学人都是有“情结”的。这种情结源于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这种情结是多样的、个体的、历史的、现实的,既有对大学作为组织的情结
    • 林兆鸿
    • 摘要: 前几日和友人谈起石码与港尾的区别,我说,我曾深深地眷念着20多年前的石码小镇。今天,我的家乡港尾就像20多年前的石码,一辆自行车可以逛遍整个小镇,有不大不小的闹市,还有城里人眼里奢侈的田园风光。要说一直以来港尾所缺的,就是一间可以滋养心灵的图书馆和书店。
    • 章继文
    • 摘要: “关”和“闺”或者与二者相关的物象、意象大量而密集地直接或间接地出现在王昌龄的边塞诗、闺怨诗甚至羁旅赠别诗中,两类意象不仅体现了王昌龄诗的风格,更成了王昌龄诗的两种情结。两种情结也并非互相孤立无关,而是在矛盾中紧密伴随的,共同凝结了王昌龄的守望情怀,前者守望国家、民族,后者守望家园、情爱。
    • 卢毅
    • 摘要: 不同于存在主义将人构想为被抛入世的孤独存在者,精神分析从一开始便将人置于家中进行考察,认为人在根本上便是有家、在家且恋家之人。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出发,家首先是作为家族世代传递的无意识结构,具有赋予每个主体以其独特身份与位置的重要功能,是人由个体转化为主体的首要场域。作为主体的人往往不仅生于且终于、困于也成于作为一种情结的家中,而且正是对这种家情结的升华,造就了诸如“国家”这样的政治共同体,使得“国”在文化无意识层面有可能成为“家”之命运、结构与功能的延续、拓展与深化。
    • 张楚涓
    • 摘要: 作为突出的文本症候,双雪涛笔下反复出现逃离叙事,这使他有效确立了个人风格,确认了文学应以关怀人之生存境遇为旨归,同时也是他本人创伤经验和逃离情结的艺术升华。为了摆脱“新东北作家群”这一群体化标签,双雪涛尝试远离他熟悉的东北经验和叙事策略,建造一座以求新求异为法则的小说宫殿。在这种逃离中,双雪涛的创作显示出青年作家追求创新的勇气。
    • 赫炎; 邱洪涛(设计)
    • 摘要: "梦幻吉祥情结使‘欢庆女神’成为世界知名汽车的标志,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公司和汽车能始终保持其起源和灵感。进入新时代后,我们满怀忧虑,重新审视曾经珍惜的标志和情结,在百年之后依然无限迷人,使人大开眼界和引人入胜。尽管她是很久以前的产物,但依然是品牌记忆的重要部分,并包含了人们丰富的情结,仍能让我们和客户产生共鸣。"
    • 祝福
    • 摘要: 作为北宋文坛和政坛举重若轻的人物,欧阳修中晚年的归隐思想及最终为何选择归隐颍州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欧阳修从皇祐二年离开南京到熙宁三年任职青州期间所做的30首“思颍诗”,具有独特的创作规律。对其进行梳理,有利于探求欧阳修长期以来思隐的内外原因,并从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归纳颍州这一地点在欧阳修思隐情结中起到的作用。
    • 陈亚飞; 王玉霞
    • 摘要: 屈原是中国文人精神的高标,对后世文人、文学的影响巨大,中唐时期的刘禹锡在行为和创作上都深受屈原精神的影响。他一直关注纪念屈原的建筑物和民俗活动,这些都成为其文学书写的重要题材。他追步屈子精神,初心不忘、坚韧不拔,为政一方则关注民生、抚恤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刘禹锡效法屈原改造民歌,创作《竹枝词》,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创作中借鉴了大量屈原的经验,善用比兴手法,发扬屈原“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探讨天人关系,提出“天人交相胜”,是中唐时期哲学的制高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