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无意识

无意识

无意识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2723篇,主要集中在心理学、中国文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6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89篇;相关期刊1585种,包括应用心理学、心理学探新、大众心理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等;无意识的相关文献由2833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佚名、郭秀艳等。

无意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69 占比:81.9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89 占比:18.07%

总计:3259篇

无意识—发文趋势图

无意识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佚名
  • 郭秀艳
  • 汪冰
  • 王丽
  • 陈独秀
  • 余光中
  • 安努潘·帕塔克
  • 张庆林
  • 张景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陶丹敏
    • 摘要: 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以刻画人物心理见长,其本人也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本文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出发,分析书信体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角悲剧的爱情。从少女懵懂,怦然心动;成熟蜕变,为爱千寻;迫于生活,委身他人;病魔无情,死前绝唱这几个阶段分析无意识控制下女主角内心的纠葛,以及对她行为造成的影响。
    • 谢家麟
    • 摘要: 我于1938年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入校之初就见到了“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的校训,当时谈不到什么体会。如今许多年过去,才逐渐理解它深刻的内涵,发现自己的人生轨迹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是按着这几个字来描绘的。
    • 邓云平
    • 摘要: 荒野之野题记:我的故土,招魂的纸鸢仿佛通幽的灵旗,在回忆和告别的走廊上徘徊。1夏风不停地吹,翠竹,冬青,一切植物无意识地生长。石头仿佛从未睡醒,以迷离的睡眼洞穿荒野的曲径。一群人,用烟头的微火点燃远方的遐想,无限接近诞生和死亡的过程。腐木或粗糙的屋舍,像陈年旧账,模糊人的思维,纸的特质混淆目光的射线,牛头,马面,金柜,银箱延伸断裂的想象。富裕和温情的国度。篝火点燃祭台,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在暮色中无线连接,我以仰望的姿势向先人靠拢。
    • 麻成; 徐沁晔; 刘奕彤
    • 摘要: 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形式,新的商务创作推广的出现重塑了消费者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购买决策。文中分析创作推广视角下无意识通过习惯性、冲动性和快速性的特点对消费者购买决策产生的影响,并结合以往相关购买决策模型研究,总结出在营销推广视角下,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主要是信任和促销两大方面。而为了扩大促销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商家又通过促销限制,即时间限制和数量限制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 冷霜
    • 摘要: 近些年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中,对内在于中国革命的这一部分文学实践的研究有了很多新的突破,在认识方式和研究方法上,越来越有力地从过去一个时期受“告别革命”氛围影响的学术话语和“思想无意识”;中摆脱出来,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让我们看到,对这部分文学实践的深入有效理解,不仅关系到我们对20世纪中国文学图景的整全性的认识,而且也涉及我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独特性的把握。
    • 孙国玲
    • 摘要: 从深度心理学关于创造力与无意识、力比多的关系研究观察,创造力是无意识的力比多能量,是人用来对抗死本能的生本能力量,创造力对于人的身心整合和心灵疗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健康人格的核心,人通过创造性的实践获得存在的体验感。正是在这个层面,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创意写作是一种主体通过语言进行的存在论意义上的创意实践,注重创作主体内在情感和原型意象的自然呈现。创作者可以通过创意写作整合身心、疗愈自我,同时获得个体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这些研究为探析创意写作“人人可以写作”的理念提供了深度的心理学视角。
    • 郭主恩; 林丽; 阳明庆; 张云鹍
    • 摘要: 为客观有效地获取用户对产品的感性意象需求,将内隐测量技术引入意象提取过程,探求用户非主观意识下认知数据与产品意象间的关系,建立基于内隐联想测验、多模态内隐测量(眼—脑融合)相结合的无意识多模态内隐测量意象提取模型。以标志性实验样本为模型构建的实验样本,进行认知实验;对无意识认知过程中各内隐主数据进行归一化和拟合化处理;建立基于关系分析法和图像分析法的内隐主数据关联函数;将数值加权融合,构建基于无意识多模态内隐测量的意象提取模型。以案例的非标志性样本再次验证了意象提取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无意识多模态内隐测量方法,可直观地表达出各内隐测量数据的关联性;标志性样本在模型构建过程中的使用,可减少模型构建过程的主观性因素;意象提取结果与意象主观评估结果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模型构建过程可为产品意象客观的决策模型提供新的思路,为设计师解读用户对产品的意象认知提供更客观的途径。
    • 卢毅
    • 摘要: 不同于存在主义将人构想为被抛入世的孤独存在者,精神分析从一开始便将人置于家中进行考察,认为人在根本上便是有家、在家且恋家之人。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出发,家首先是作为家族世代传递的无意识结构,具有赋予每个主体以其独特身份与位置的重要功能,是人由个体转化为主体的首要场域。作为主体的人往往不仅生于且终于、困于也成于作为一种情结的家中,而且正是对这种家情结的升华,造就了诸如“国家”这样的政治共同体,使得“国”在文化无意识层面有可能成为“家”之命运、结构与功能的延续、拓展与深化。
    • 汪昭余
    • 摘要: 我们看到的一花、一草、一木、一鸟……都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礼物。诗歌是一种特别的语言,诗歌的来源正是神奇的大自然。大自然给了我太多的快乐,它鼓舞我写出了一首又一首诗歌。依稀记得小时候,我在阳台上、田野里看着花开,听着鸟叫,嘴里总会蹦出一些句子。爸爸妈妈说,那些句子就是诗。听他们这么说,我觉得很奇妙。我并没有像写作文一样,刻意去“创作”,说出那些句子就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比如看到一枚嫩芽,我的脑海中就会有一种控制不住的冲动,想要用一种最直接、最美丽的语言说点儿什么关于它的事。那,应该就是所谓的“灵感”吧?
    • 陈剑
    • 摘要: 本文借助巴塔耶、涂尔干、弗洛伊德、荣格、维柯等人的思想,分析《道德经》和《庄子》中道孕万物、女偊闻道、颜回坐忘、子来论死等几则寓言。老庄及其门徒认为,天道是某种孕育万物和赐福人类的神圣性存在,它既可以创造四季更迭、星辰运转的天地循环,也可以孕育自由心灵和无为而治的美好人间。但只有通过真人们的信仰和修为,天道才能将其神圣福泽撒播地球。模仿、物化、丧葬、祈禳等膜拜仪式是真人得道的关键环节,祛除私心和生死同一的境界是真人精神流世的契缘。笔者借助铃木大拙的“宇宙无意识”这一概念试图揭示老庄思想中高踞物质和精神之上、推动行动和生成意识、只有通过信仰才能抵达的孕育性本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