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韵

气韵

气韵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96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书法、篆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6篇、相关期刊766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大众文艺等; 气韵的相关文献由1476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家祥、李静、吕萌萌等。

气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96 占比:100.00%

总计:1596篇

气韵—发文趋势图

气韵

-研究学者

  • 胡家祥
  • 李静
  • 吕萌萌
  • 吴强
  • 孙海平
  • 余立
  • 冯华丽
  • 刘洋
  • 吴翔
  • 张春华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于小喆
    • 摘要: 宗白华是中国近代以来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艺境”理论。他对传统艺术的独到见解能够拓展戏曲艺术的阐释空间,对完善戏曲美学体系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艺术时空意识的探讨深刻启发戏曲虚拟性的美学内涵;借用中国绘画的线条概念重新阐释戏曲的程式性;将音乐与舞蹈的韵律节奏升华为戏曲等中国艺术共同的内在精神;将“错彩镂金”和“芙蓉出水”等美学范畴和戏曲艺术关联起来。以上种种,有助于明确戏曲的审美风格,落实其在中国美学传统之下的地位归属。
    • 陶亚萍
    • 摘要: 水墨交融之处不再是画家本人精神安顿的山雨之境,而是栖居者的房舍坐落在山间水畔,那是存在者自己的家园。“山雨欲来”不再只是画家本人的可游可居之境,而是存在者的栖居之地。以写意之风将山水的气韵娓娓道来,云蒸烟渺,弥漫茵绿,这境界,不是孤苦、不是寂寞、不是隐逸,而是宇宙间孕生万物的那股生命气韵
    • 高帆
    • 摘要: 皎然是中唐诗僧群体中的佼佼者,诗学成就斐然。皎然的题画诗不仅渗透着他的诗学观点,还反映出他深厚的佛学修养以及对绘画的独特见解。具体体现在:联系佛教中的“作用”论,皎然认为创作诗画都需要精心构思;结合佛教的真实观,他以为诗画作品应当体现“真”风格;受佛教“空观”影响,皎然论诗强调“取境”,书画也应注重“取势”,“气韵”与“体势”密切相关,取势得当而后“气韵”自高。皎然从佛理参悟延展到对诗歌“意境”和对绘画、书法“气韵”等关键命题的思考,其题画诗融入了禅思和禅悟,具有较高的创作水准和理论价值。
    • 王雯雯; 宁洪梅
    • 摘要: 声乐演唱讲求气韵生动、声情并茂、以情感人,除了高水平发挥声乐演唱技巧之外,还需要结合声乐作品风格、创作意图、情感色彩及自身的审美感受、音乐理解等表现真挚情感。气与韵也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最高的审美标准之一,是我国声乐表演艺术家们不懈追求的至高境界。基于此,文章论述声乐演唱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性,分析声乐演唱前作品分析及歌词品悟的方法,重点从气、韵、声、情四大方面探究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技巧,以供参考。
    • 颜紫惠
    •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局混乱,文人士大夫从玄学中找到慰藉,对人生、社会、宇宙有了新思考。他们看淡生死,渴望自由,纵情山水,崇尚自然。这一变化积极地反映到精神文化活动上,迎来了艺术的高度自觉。这一时期书画艺术一片繁荣,书画实践和理论空前发展,而书法和绘画在理论上表现出共同的审美倾向。
    • 常莎莎
    • 摘要: 本文针对中国形态艺术美学气韵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论述了气韵的概念、气韵的应用方法及其意义,并结合优秀独立动画短片《连理枝》展开了深入探究,提出中国形式艺术美学气韵在动画设计中运用的新思路,并总结其基本规律,为创作中国独具韵味的动画作品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 孟凡灵
    • 摘要: “骨”字是中国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此字初见于商代甲骨文,本意为支撑人体主干,把人体相互拼接起来的支架,故而“骨”引申为人的胸怀、气度、精神和品质等内在造化。“骨意”既有本意又有派生意,派生意是对“骨”的抽象性诠释和运用,是文学、哲学、艺术学领域中重要的审美和批评范畴。有着“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之称的华裔法国画家赵无极,在绘画创作上,既有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又渗透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底蕴,创造出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绘画空间。在中西融合中,绘画作品的力是如何表现的?中西方绘画作品的“骨意”有何不同?继中国传统美学含蓄风骨之后,有着现当代美学视角的中国艺术家作品风骨为何模样?带此疑问,本文尝试从赵无极先生的作品入手来窥探现代绘画创作中的“骨意”传达。
    • 徐梦涵
    • 摘要: 重形更重神是紫砂壶艺术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外表的简约与内涵的丰富、深厚从来都是并行不悖,基于此,在探析此件《禅源》紫砂壶的艺术特色时,综合分析了气韵与文化品格两个方面,从工艺表现形式入手,挖掘作品的内涵,以此全面说明作品的艺术特征,揭示紫砂壶艺术的内在价值。
    • 南甘霖
    • 摘要: 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中国绘画的“六法”,而后成为中国绘画的审美标准。其中,“气韵生动”是“六法论”的中心概念,是六法之首,统领其余五法。查考相关文献,古今中外对于“六法论”有多种论述,角度也多有不同,本文拟对谢赫“六法论”之首的“气韵生动”进行探究,阐述“气韵生动”成为“六法论”之首的原因。
    • 陈昕昕
    • 摘要: 古典舞剧目《琵琶行》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为人物原型,运用舞蹈的叙事和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虽然它是1995年第三届全国舞蹈比赛中的作品,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与近年来的古典舞作品相比,从舞蹈编排的角度来看,它运用传统古典舞的动作语汇,呈现出了比较纯粹的、原汁原味的古典舞作品,也是在古典舞作品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时至今日,从舞蹈教学的角度出发,再次观摩这个舞蹈,笔者看到了古典舞“身韵”在这个作品中的融会贯通,感受到“身韵”在古典舞表现中的重要性,更体会到了“呼吸”在身韵表现和人物塑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琵琶行》为例,从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四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和探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