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钼酸钠

钼酸钠

钼酸钠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73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7957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生物学通报、中国钼业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十八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2013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研讨会等;钼酸钠的相关文献由63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朝辉、木冠南、李向红等。

钼酸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7 占比:0.98%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7957 占比:98.92%

总计:18153篇

钼酸钠—发文趋势图

钼酸钠

-研究学者

  • 周朝辉
  • 木冠南
  • 李向红
  • 屈庆
  • 胡亦发
  • 于秋红
  • 曾斌
  • 朱亮
  • 梁玉富
  • 江亲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孟学林; 梁金禄; 尹丽
    •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AZ31B镁合金表面磷化膜的耐蚀性能,在磷化液中添加钼酸钠。研究了钼酸钠质量浓度对磷化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钼酸钠质量浓度从0 g/L增加到1.4 g/L,磷化膜的元素组成未变,都以Zn、O和P元素为主,但Mo元素的质量分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磷化膜先趋于平整致密而后变差,导致耐蚀性能先逐步改善而后下降。钼酸钠质量浓度为1.0 g/L时获得的磷化膜较平整致密,其溶液电阻和电荷转移电阻分别达到69.7Ω·cm^(2)、6.36×10^(3)Ω·cm^(2),耐点滴时间长达218 s,该磷化膜的耐蚀性能最好,主要归因于适量钼酸钠促进磷化膜更快形成并使磷化膜的致密性提高,有效阻碍腐蚀介质渗透,抵抗腐蚀能力增强。
    • 摘要: 专利名称:硫化钴/二硫化钼核壳结构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1811275196公开号:CN109192974A申请日:2018.10.30公开日:2019.01.11申请人:吉林大学本发明涉及一种硫化钴/二硫化钼核壳结构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复合材料制备领域。首先通过水热反应制备出纯相的硫化钴,之后将其与一定量的钼酸钠、硫脲以及葡萄糖的溶液混合,再一次通过水热反应的方法使得二硫化钼均匀的包覆在硫化钴的表面,得到核壳结构的硫化钴/二硫化钼复合材料。
    • 王飞; 张龙
    • 摘要: 分别向磷化液中添加柠檬酸钠、钼酸钠、硝酸镨作为辅助促进剂,选取常用的建筑结构钢Q345作基体制备锌锰系磷化膜,研究不同类型辅助促进剂对磷化膜的微观形貌、成分、厚度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类型辅助促进剂制备的磷化膜表面平整度和致密性相比于基础磷化膜明显改善,耐蚀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柠檬酸钠、钼酸钠和硝酸镨对磷化膜的成分和厚度影响不太显著,但辅助促进剂的添加能加快成膜速率。硝酸镨吸附在Q345钢表面能提供更多的活性成核点,促进更快成膜且结晶细致,制备的磷化膜缺陷少、致密性较好,其电荷转移电阻、阻抗模值和耐点蚀时间分别达到2964Ω·cm^(2)、7931.6Ω·cm^(2)、172 s,无论形貌还是耐蚀性都好于添加柠檬酸钠和钼酸钠制备的磷化膜。与柠檬酸钠和钼酸钠相比,硝酸镨是较佳的辅助促进剂,能更有效地提高建筑结构钢表面锌锰系磷化膜的耐蚀性。
    • 王超俊; 陈曦
    • 摘要: 选用冷轧钢电缆固定夹,在磷酸盐-钼酸盐体系中进行磷化处理。表征并测试了在不同钼酸钠浓度下所获得磷化膜的宏观形貌、微观形貌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钼酸钠浓度对磷化膜的宏观形貌、成分、微观形貌和耐腐蚀性能都有一定影响。随着钼酸钠浓度从0 g/L增加到0.8 g/L,磷化膜表面趋于平整且结晶较致密,Mo元素质量分数升高,其耐腐蚀性能逐步改善,磷化处理后固定夹的生锈时间明显延长。但当钼酸钠浓度达到1.2 g/L,磷化膜表面变粗糙且成膜不均匀,耐腐蚀性能下降,磷化处理后固定夹的生锈时间明显缩短。钼酸钠0.8 g/L形成的磷化膜表面较平整且结构致密,磷化处理后固定夹的耐腐蚀性能最好,可以更好的满足应用要求。
    • 陈菲菲; 虞驰
    • 摘要: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呼吸抑制处理是否影响钼酸钠通过紫色洋葱外表皮的跨膜运输,并得出钼酸钠进入洋葱外表皮的跨膜运输需要能量这一结论,有助于学生对主动运输特点的理解.
    • 刘利; 韩真; 李勃; 陶吉寒
    • 摘要: 以草莓'章姬'为试验材料,在设施栽培条件下,进行叶面喷施2.4 mmol·L-1钼酸钠(Na2MoO4)和2.4 mmol·L-1钨酸钠(Na2 WO4)对草霉幼苗氮代谢及15 N吸收利用影响的试验.试验设置3个处理,即CK(-Na2 MoO4-Na2 WO4)、Mo处理(+Na2 MoO4)和W处理(+Na2 MoO4+Na2 WO4),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植株体内Mo浓度、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氮代谢关键酶(NR,NiR,GS,NADH-GOGAT)活性和15 N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Mo处理的幼苗长势较好,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较高,NR活性最高.W处理的幼苗株型变小,叶绿素含量降低,出现与氮素缺乏类似的症状.同位素15 N-Ca(NO3)2标记表明Mo处理的幼苗15 N利用率最高,而W处理的15 N利用率较低.因此,叶面喷施2.4 mmol·L-1 Na2 MoO4最有利于草莓幼苗的生长、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提高和15 N利用.
    • 凌宇飞; 王锐; 陈志青; 杨硕; 崔培媛; 邢志鹏; 张海鹏; 张洪程
    • 摘要: 以南粳9108为试验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纳米钼及钼酸钠对水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钼肥施用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相同钼施用水平下,施用纳米钼处理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施用钼酸钠处理。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均随纳米钼施用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且水稻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的积累量显著高于施用钼酸钠处理。施用纳米钼能改善水稻茎蘖成穗率和生育后期干物质形成,提高水稻干物质合成及在籽粒中的积累,最终实现促进水稻增产的目的。
    • 曹华珍; 童程剑; 张惠斌; 郑国渠
    • 摘要: A mechanism study on MoO2 electrodeposition from ammonium molybdate solution was presented via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species distribution diagram, Raman spectra,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 and X-ray diffractome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 two reducible species in ammonium molybdate aqueous solution, i.e. Mo7O246? and molybdenum ammonium complex. In weak acid medium without NH4+ , an obvious reduction peak denoting the reduction of Mo7O246? to molybdenum(IV) oxides emerges at around ?0.7 V (vs SCE). While in neutral and basic solutions without NH4+ , the dominant species changes to MoO42? , and accordingly, no reduction peak appears except hydrogen evolution. NH+4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O2 electrodeposition. A new current peak appears at ?1.25 V (vs SCE) in both acid and basic solutions, 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reduction of molybdenum complex. The effects of solution composition and the electrodeposition conditions on the current efficiency were discussed systematically. By optimizing the electrodeposition conditions, the current efficiency can reach up to 51.9%.%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曲线、物种分配图、拉曼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从酸性和碱性体系中电沉积MoO2的机理.结果表明,钼酸铵电解液中主要存在两种可被还原的物种,即Mo7O246? 和钼铵络合物.在不含NH4+的弱酸性体系中,主要物种为Mo7O246?,其还原为Mo(IV)氧化物的峰电位约为?0.7 V(vs SCE);在不含4 NH+的中性和碱性体系中,主要物种为MoO42?,此时扫描伏安曲线中无还原峰出现,仅发生析氢反应;电解体系中加入NH4+对MoO2电沉积产生重要影响,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在?1.25 V(vs SCE)处出现一个新的还原峰,对应于钼铵络合物的还原.本文作者系统地研究电解液组分和电沉积条件的影响.通过优化电沉积条件,电流效率达到51.9%.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