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过碳酸钠

过碳酸钠

过碳酸钠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105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0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48791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技术与市场、中外医疗、精细石油化工进展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耐素杯”浙江省纺织印染助剂情报网第25届年会、第三届全国“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化学问题”学术研讨会、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过氧化物分会2010行业年会等;过碳酸钠的相关文献由196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嘉兴、章小兵、章金龙等。

过碳酸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0 占比:0.71%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8791 占比:99.25%

总计:49162篇

过碳酸钠—发文趋势图

过碳酸钠

-研究学者

  • 王嘉兴
  • 章小兵
  • 章金龙
  • 魏一帆
  • 赵红阳
  • 李大塘
  • 虞建立
  • 魏丽丽
  • 张洋
  • 张贺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凤云; 赵红阳; 张何华; 刘丽娜
    • 摘要: 笔者通过对目前使用较多的氧化型及还原型染整助剂,如次氯酸钠、过氧化氢、二氧化氯、过碳酸钠等氧化型漂白剂和保险粉、二氧化硫脲、吊白块等还原性漂白剂的作用机理、优缺点和技术发展现状进行详细阐述和对比,氧化性漂白是利用氧化剂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一旦氧化后便不可恢复为原来的颜色,一般为永久性漂白,其漂白过程一般会对织物的纤维造成一定的损伤,故不适用于丝绸、羊毛等的漂白。还原性漂白是通过具有强还原性的还原物质,将有色分子还原成无色分子,一般经还原漂白后的物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恢复原来的颜色,为暂时性漂白,一般用于织物的剥色。
    • 史志鹏; 王寿权; 尹凤交; 杜滨; 张洪建
    • 摘要: 研究了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反应结晶生成过碳酸钠晶体的温度变化趋势,将反应结晶温度—时间曲线划分为3个阶段,解释了各阶段温升的原因,并通过实验考察了双氧水分解以及过碳酸钠溶解的体系温度变化,发现过碳酸钠制备后期的温度趋势与双氧水分解过程具有良好的吻合性,验证了副反应对过碳酸钠反应结晶的影响。
    • 汪林; 蒲思淇; 王明新; 薛金娟; 韩莹
    • 摘要: 化学氧化可快速高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但很少关注研究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及残留污染物的环境风险。本文以过碳酸钠(SPC)为氧化剂,以柠檬酸(CA)/硫酸亚铁[Fe(Ⅱ)]为催化剂,分析了其对柴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分析了柴油中不同组分的降解特征,通过残留初始总石油烃(TPH)有效性和浸提液生物毒性变化提示不同处理的环境风险,通过有机碳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修复前后土壤特性变化。结果表明,SPC单独处理效率较低,CA/Fe(Ⅱ)显著提高了TPH去除率。FTIR光谱表明,处理后土壤样品的Si-O-Si、C-H和-OH振动增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图谱表明,残留TPH组分主要为长链烷烃(C_(16)~C_(21))。羟丙基-β-环糊精(HPCD)浸提液发光抑制率随着浸提液pH的增加而增加,表明SPC投加量过多产生的强碱性对土壤生物毒性具有显著影响。增加CA投加量对TPH去除率的促进幅度大于SPC和FeSO_(4),且有助于降低残留TPH的生物有效性和提升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采用化学氧化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应进行环境风险分析并对修复条件进行优化。
    • 郑凤云; 刘丽娜; 陈玮; 张何华; 赵红阳
    • 摘要: “经皮毒”是指日用化学品中所含的化学物质经过皮肤侵入,在人体内发生毒害作用。表面活性剂作为“经皮毒”的代表,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日用品中。为了找出“经皮毒”的防护办法,本研究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作为表面活性剂的代表,复配了不同的洗涤剂,并对餐具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的残留量、去燕麦污渍效果、灭菌率以及对植物叶面的破坏能力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过碳酸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用于洗涤剂中,且其使用效果更为优异。本试验的探究可以为安全、稳定、高效、环保的洗涤剂产品的研发提供有效参考。
    • 徐铭骏; 郭兆春; 李立; 朱紫琦; 张倩; 洪俊明
    • 摘要: 过碳酸钠是过氧化氢与碳酸钠的加成化合物,具有在存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安全稳定的优点。本文采用共沉淀-高温煅烧法制备纳米片状Mn_(2)O_(3)@α-Fe_(3)O_(4),活化过碳酸钠(SPC)产生自由基氧化降解偶氮染料活性黑5(RBK5)。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比表面积测试(BET)表征制备的纳米片状Mn_(2)O_(3)@α-Fe_(3)O_(4)催化剂,分别探究催化剂投加量、过碳酸钠浓度、初始pH及RBK5溶液浓度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当催化剂投加量为0.3g/L、过碳酸钠浓度为1.0mmol/L、初始pH为3、反应时间为90min时,RBK5的降解效率达88%,反应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R^(2)>0.9)。Mn_(2)O_(3)@α-Fe_(3)O_(4)/过碳酸钠体系中起氧化降解作用的活性物种为·OH、CO^(-)_(3)·、O^(-)_(2)·和^(1)O_(2),其中·OH占据主导地位,XPS反映了铁锰元素存在价态以及双金属间的协同作用,依据猝灭实验及XPS分析降解机理。
    • 孔万东
    • 摘要: 定量实验在高考中一般不会单独以一整道试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常会结合流程实验、物质的组成、物质成分的探究、含量(或纯度)的计算、热重分析等设置问题.1测气体体积法对于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纯度.例1过碳酸钠(xNa_(2)CO_(3)·yH_(2)O_(2))是一种集洗涤、漂白、杀菌于一体的漂白剂,俗称固体双氧水。
    • 黄攀攀; 王静; 张峰
    • 摘要: 本研究针对上海某石油烃污染地块(石油烃(C_(10)~C_(40))初始浓度为10400 mg/kg),探究过碳酸钠在不同投加量下,氧化降解土壤中石油烃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过碳酸钠和硫酸亚铁投加比(药剂与土壤的质量比)分别为5%和2.5%时,石油烃的降解率达57%,满足国标中石油烃(C_(10)-C_(40))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4500 mg/kg)的要求;硫酸亚铁活化过碳酸钠降解土壤石油烃的效果略优于传统芬顿试剂。将小试获得的试剂投加比应用于实际修复工程中能满足修复目标要求。
    • 傅晓日; 魏新颜; 张伟; 闫武鹏
    • 摘要: 文中对比了盐酸羟胺(HAH)、抗坏血酸(ASC)、亚硫酸钠和抗坏血酸钠(SAS)对谷氨酸-Fe(Ⅱ)催化过碳酸钠(SPC)[GLA-Fe(Ⅱ)/SPC]体系降解地下水中苯的作用;考察了HAH浓度、水质条件对HAH强化GLA-Fe(Ⅱ)/SPC[HAHGLA-Fe(Ⅱ)/SPC]体系中苯降解的影响;探究了HAH对GLA-Fe(Ⅱ)/SPC体系中主体活性氧自由基产生的强化作用,以及主体活性氧自由基在苯降解过程中的作用。最后,考察了HAH-GLA-Fe(Ⅱ)/SPC体系在实际地下水修复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HAH、ASC和SAS促进了苯的降解,且HAH促进效果最佳,但过量的HAH不利于苯的去除;HO·是GLA-Fe(Ⅱ)/SPC体系降解苯的主导自由基,HAH强化了HO·的产生,提高了HO·强度;O·^(-)_(2)也一定程度参与了苯的降解,但HAH对O·^(-)_(2)产生的影响可忽略;高浓度的Cl-和HA不利于苯的降解,但HCO_(3)^(-)对苯降解的抑制效果最显著;酸性条件有利于苯的降解,但碱性条件显著抑制苯的降解;HAH-GLA-Fe(Ⅱ)/SPC体系对实际地下水中苯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 黄洁; 倪冬栋; 倪学林; 陈文兴; 傅雅琴
    • 摘要: 由于机制丝绵的劳动生产率高,目前已经成为丝绵生产的主要加工方式,但机制丝绵的加工过程中,一般需要使用双氧水,而双氧水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存在易燃易爆等风险。为解决该问题,文章创新性地设计了过碳酸钠或碳酸钠-臭氧联合体系对机制丝绵片脱胶的方法,对两种方法的残胶率、含杂率、压缩率和回复率等丝绵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并与使用双氧水加工的商业化优等机制丝绵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在机制丝绵加工过程中,使用过碳酸钠或碳酸钠-臭氧加工得到的丝绵脱胶均匀、纤维表面平整光滑;在残胶率、含杂率、压缩回弹性等方面均达到优等品标准(即残胶率≤5%,含杂率≤0.1%,压缩率≥45%,回复率≥92%);在白度和手感柔软性方面也展现出良好的性能。结果表明:在不用双氧水的条件下,依然可以制备性能优良的机制丝绵,显示了免用双氧水加工机制丝绵的可行性。
    • 张珍明; 夏天; 黄文静; 彭晓含; 陈达; 李树安
    • 摘要: 研究了用组合氧化剂过碳酸钠-过氧化氢-四乙酰乙二胺氧化环己胺制备N,N'-二环己基二氮烯-N,N'-二氧化物,通过正交实验、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氧化剂各成分投料比、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反应后陈化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n(环己胺):n(过碳酸钠):n(H2O2):n(四乙酰乙二胺)=1.0:3.0:3.0:1.75,pH=9,在水/乙酸乙酯混合溶液(物质的量的比为5.3:1.0)中33°C下反应3 h,陈化12 h,收率98.3%.用IR、1H NMR、13C NMR和MS表征了产物的结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