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重载机车

重载机车

重载机车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6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30350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机械、计算机仿真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7铁路重载运输建设与装备安全学术研讨会、中国铁道学会重载铁路建设养护与安全研讨会、2014年铁路重载运输技术交流会等;重载机车的相关文献由36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昌凡、何静、王开云等。

重载机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0350 占比:99.66%

总计:30453篇

重载机车—发文趋势图

重载机车

-研究学者

  • 张昌凡
  • 何静
  • 王开云
  • 马卫华
  • 刘光伟
  • 杨俊杰
  • 闵阳春
  • 何海兴
  • 储高峰
  • 刘林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宁兴良; 杨宁; 赵震; 黄景春
    • 摘要: 在重载机车设计和试验过程中,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重载列车牵引控制系统研发的重要目标.为满足设计研发人员对重载列车牵引控制软件研发的需要,同时有效减少研发时间和成本,本文从列车纵向动力学出发,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建立重载机车纵向动力学离线仿真模型.为了验证本文所建立的重载机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可行性,在不同工况下对列车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列车在不同工况下都能够平稳地牵引和制动,满足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重载机车实际线路试验或运行提供参考.
    • 曾周; 李小勇; 朱广超; 闫迷军; 郑斌
    • 摘要: 重载机车在使用网络重联方式时多数采用列车通信网络(Train Communication Network,TCN),TCN网关节点为绞线式列车总线(Wire Train Bus,WTB)和多功能车辆总线(Multifunction Vehicle Bus,MVB)之间的连接桥梁,实现两级总线间的通信协议转换.由于外部原因(供电,设备隔离)或者设备自身故障原因导致的TCN网关节点故障,会使得整车的网络控制系统拓扑结构不完整,对整车的控制和监控造成一定风险,因此对故障TCN网关节点的识别显得尤为重要.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机车编号和重联信号,结合TCN节点索引和实际被控牵引单元编号的故障TCN网关识别方法,提高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修性[1].
    • 曹云强; 刘鹏飞; 张凯龙; 刘红军; 高昊
    • 摘要: 为研究不均衡闸瓦压力对重载机车轮轨动态行为的影响,以我国实际运营中HXD型六轴重载机车为研究对象,在多体动力学软件UM中建立综合考虑多种非线性力学关系重载机车模型,将制动过程考虑仅有闸瓦压力作用.仿真结果表明:在直线运行条件下紧急制动状态时,当1位轮对出现不均衡制动故障,对重载机车动态行为影响最甚,此时1位轮对横移量、摇头角均是最大幅值,1位轮对较其他轮对,轮对横移量、摇头角最大分别增加46.97%和86.73%;车辆过曲线时分别在1位内轮、3位外轮正常制动工况下,对车辆动态行为影响较大,且各考核工况同样以1位轮对响应最为剧烈.由此可见,端位轮对在所有可能出现故障的轮对中安全隐患较大,故障时出现轮缘贴靠的可能性更大.
    • 李东昇; 石龙; 王丽; 陈浩瑞
    • 摘要: 以重载机车牵引作用下新建重载铁路简支梁桥墩顶纵向力特征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梁-轨相互作用模型,开展重载机车牵引工况对墩顶纵向力影响的理论分析,并依托一新建重载铁路开展重载机车满级牵引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重载机车牵引工况下,桥墩刚度存在较大差异,刚度较大的墩台顶承担更大的纵向力;随着桥墩与机车牵引位置的距离增大,墩顶纵向力呈降低的趋势,机车在桥墩正上方牵引时墩顶纵向力达到最大值;重载运输中机车满级牵引计算分析时黏着系数宜按电力机车最大黏着系数选取;牵引工况下各桥墩顶纵向力为桥上竖向荷载(30 t轴重机车)的10%~15%,但小于设计活载(ZH,z=1.2)的10%.
    • 王兢; 吴頔; 潘勇卓; 黄志平; 王隆龙
    • 摘要: 车辆远程监控系统采用TCMS网络传输技术、实时操作系统采集技术、4G无线传输技术、TRDP以太网实时传输技术进行车辆MVB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并通过定制适用于重载机车的数据记录仪和无线传输装置等设备满足系统需求.地面专家系统通过数据接收、参数解析入库、数据页面展示等功能程序处理车辆原始数据实现重载机车监控目的.文中提出一种重载机车车辆远程监控方案,丰富了机车车辆车地通讯方式,增加单独车辆远程监控状态手段及维护界面,提高了机车车辆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修性.
    • 刘鹏飞; 曹云强; 张凯龙; 高昊; 刘红军
    • 摘要: 以我国HXD型六轴重载机车为研究对象,基于UM仿真软件,建立了综合考虑多种非线性力学关系的重载机车多体动力学模型。考虑不同轮对左、右侧闸瓦制动的正常和失效工况,将制动动作简化为单纯的闸瓦压力作用过程,分析了轮对两侧的不均衡闸瓦压力对重载机车曲线通过动态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曲线通过时,一位外轮轮轨动态相互作用最为剧烈,且不均衡闸瓦压力对各轮对的影响效果不同,较之于其他车轮,对端部轮对轮轨动态行为的改变最为明显,受此影响,其轮对摇头角和轮轨磨耗功率可增大约13%和11%,而轮轨横向力、垂向力及脱轨系数等相差较小。在日常检修维护中应尽量避免不均衡闸瓦压力的出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机车制动安全性。
    • 刘鹏飞; 曹云强; 张凯龙; 高昊; 刘红军
    • 摘要: 以我国H XD型六轴重载机车为研究对象,基于U M仿真软件,建立了综合考虑多种非线性力学关系的重载机车多体动力学模型.考虑不同轮对左、右侧闸瓦制动的正常和失效工况,将制动动作简化为单纯的闸瓦压力作用过程,分析了轮对两侧的不均衡闸瓦压力对重载机车曲线通过动态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曲线通过时,一位外轮轮轨动态相互作用最为剧烈,且不均衡闸瓦压力对各轮对的影响效果不同,较之于其他车轮,对端部轮对轮轨动态行为的改变最为明显,受此影响,其轮对摇头角和轮轨磨耗功率可增大约13%和11%,而轮轨横向力、垂向力及脱轨系数等相差较小.在日常检修维护中应尽量避免不均衡闸瓦压力的出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机车制动安全性.
    • 何永强; 陈章; 周坤; 王开云; 吕凯凯; 周义昌
    • 摘要: 对于采用挡肩式车钩的机车而言,较大的车钩自由摆角将产生过大的横向分力,威胁机车的行车安全性.本文对挡肩式车钩的稳钩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重载机车动力学模型和挡肩式102车钩的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在车钩自由摆角为6°、7°、8°时的车钩稳定性与机车安全性,并研究了二系悬挂横向刚度对车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纵向压钩力作用下,车钩自由摆角为6°、7°时重载机车可满足直线运行安全要求;当车钩自由摆角为8°、纵向压钩力为1200 kN时,由于车钩挡肩力过大,车钩出现失稳现象;适当增大机车二系悬挂横向刚度,可提高车钩稳定性与机车行车安全性.
    • 孙林松; 马玉好
    • 摘要: 102型车钩以其鲜明的结构特色和功能特性区别于我国现有机车车钩,与传统机车车钩相比,102型车钩钩头下方增加防脱止挡,双开结构下锁销、独特的钩尾凸肩结构,本文将对HXN5内燃机车102型车钩C6检修工艺进行研究和探讨,为后续更多102型车钩高质量、高效检修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 杨逸凡; 凌亮; 杨云帆; 王开云
    • 摘要: 车轮踏面擦伤会造成剧烈的轮轨冲击作用,加剧车辆和轨道结构部件的疲劳破坏。为揭示实际车轮擦伤状态下的重载机车-轨道耦合振动响应特征,基于车轮擦伤的现场实测数据,拟合出了车轮擦伤模型。采用重载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详细考虑了钢轨垫层与扣件弹条相互作用,分别从时域和频域角度仿真计算了机车车轮擦伤引起的轮轨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实际车轮擦伤呈不对称的几何形状;车轮擦伤激起的冲击力对轨道部件影响较大;车轮擦伤可能引发钢轨与扣件系统的短暂分离。研究结果可为踏面损伤识别、轨道部件检修提供理论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