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铁道学会重载铁路建设养护与安全研讨会
中国铁道学会重载铁路建设养护与安全研讨会

中国铁道学会重载铁路建设养护与安全研讨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4-01-11

主办单位:中国铁道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铁道学会重载铁路建设养护与安全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大秦线是中国西煤东运的大通道,承担着全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公司、380多家主要发电厂、十大钢铁公司等的生产用煤、民用煤和出口煤的运输任务,煤炭运量占全国铁路煤运总量的1/7.大秦线运送的煤炭大多由大秦和迁曹线(迁安—曹妃甸西)的港口站及周边发电厂和企业专用线对应的卸车企业接卸.自2003年大秦线运量突破1亿t后,以后每年的递增运量近5000万t,2011年大秦运量完成4.4亿t.完成如此大的运量不仅要靠装车环节和运输环节的畅通作为保证,还要有高效畅通的卸车环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大秦线的运输通道能力.rn 保证大秦线卸车环节的畅通不仅要求车务段加强卸车作业组织,还需要加强铁路与港口企业的协作,根据港口场存、垛位,以及装船情况,及时提供各港口企业的适卸煤种,并结合船期准确提报接卸菜单,确保到达重车及时接卸。同时,为保证各港口企业翻卸设备的合理检修和使用,车务段还需要将铁路集中修安排计划提前向各卸车企业通报,将施工天窗日向卸车单位转达,便于卸车企业提前安排翻卸设备检修,提高翻卸设备的利用率,确保大秦线运输通道平安畅通。
  • 摘要:普通列车依靠车钩之间的拉压力实现列车的移动,重载组合列车采用的1+1+可控列尾编组方式,其车钩受力模式有所不同,加大重载下的列车纵向作用力,加重了断钩或挤压脱轨等危险倾向.因此研究大秦线2万吨重载列车车钩的受力分析,对指导车辆的设计、安全操纵、车辆检修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载列车车钩应该分两种类别研究,一种是中部从控机车的车钩受力研究,因其工作环境与车辆之间车钩有很大差异,所以必须单独研究.另一种是车辆之间的车钩受力研究.两种研究结果对运输生产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rn 大秦线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中部从控机车(双节)中部车钩处于前、后、中车钩纵向力最大作用断面范围内,因此导致轮轨关系恶化的可能性较大,应重点进行研究。rn 采用双节重联方式的机车,中部车钩出现偏转失稳的可能性最大,应研究适合重载列车中部从控机车的钩缓装置,特别是要提高中部车钩的强度,将车钩偏转角控制在一定范围,提高其受压稳定性,保证整列车的安全。rn 中部从控机车附加轮轨横向力在车钩受压发生偏转的情况下出现,其大小取决于纵向力的大小和车钩偏转角的大小。车钩偏转角越大,纵向力产生横向分力的比例越高,纵向压钩力越大,横向分力的幅值越大。因此应提高机车乘务员的操控技术,实现平稳操作,减少卸力和加制工况次数。rn 由于2万吨列车后一万吨第84位车辆、前一万吨第93位车辆的车钩承受的拉压力最大,其车钩、钩尾框等部件比其它车辆更易损坏,需要重点进行检查,其维修周期应适当缩短,或者在日常检修过程中,将其与承受力较小的前15位车辆与后15车辆倒顺序,延长运用公里数,同时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电气化铁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重载铁路在我国电气化铁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鉴于重载铁路列车的具有负荷大冲击大的特点,从而造成供电电压的陡降和功率因数的突降,进而使牵引网压进一步下降,对牵引供电质量影响非常大.如何准确评估牵引供电系统电压供电质量,是确定牵引供电系统方案是否合理及可行的重要条件.为解决此问题,首先就要确定牵引网电压水平和功率因数的在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分布,常规的概率法计算方法是一种宏观的评估方法,无法进行实时的电压分布、电流分布、功率因数分布计算,为此,就需要进行更为准确的计算方法.潮流计算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是一种三相系统的计算,而牵引供电系统是两相或单相系统,如何在牵引供电系统中进行潮流计算,牵引网及牵引变电所计算模型如何建立,为此,本文结合有关工程,进行了一些探论.rn 本文将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方法引用至牵引供电系统中,推出了牵引供电系统电流电压功率因数分布计算的方法,即全相量计算法。这一方法可详细确定重载铁路大牵引负荷电流情况下牵引网电压水平并能对兼补电压情况下动态无功补偿容量进行确定,这一方法可弥补常规概率算法的不足,可以较准确地确定牵引网的电压水平,可对于重载铁路大负荷情况下对电力系统和牵引供电系统引起的电压水平和功率因数的陡降进行计算。并可与牵引供电仿真软件结合,进行实时计算。随着大负荷铁路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出现,对牵引供电系统动态参数确定必然是一个趋势,本文是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个探讨,文中难免有疏漏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正。
  • 摘要:朱盖塔车站位于神朔线,神朔线起自包神线大柳塔车站经神木北、神驰南至北同蒲线的朔州(不含)车站,线路全长266km.已经投入运营近20年,其间经过多次大修,接触网的现状较为复杂,大多设备已经老化,铸铁件严重锈蚀,部分零件出现裂纹;承力索采用LBGLJ-185,张力为18KN;接触线采用钢铝线GLCA100/215,张力为13KN,定位器均采用普通定位器,零部件主要为铸铁件;针对上述情况,对既有接触网进行了弓网动态仿真与牵引供电计算,仿真与计算结果表明,既有接触网无法满足扩能要求,必须进行改造.通过对交叉线岔的布置,道岔处接触悬挂平立面的布置,交叉吊弦的设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摘要:重载铁路在煤炭、原油、钢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物资运输方面承担着繁重的运输任务,是其他交通无可替代的运输方式,已经不同程度的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中国,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煤电油运瓶颈制约问题十分突出,重载运输已经成为中国铁路发展的重要策略.为更好的开展重载铁路信号工程设计,结合朔黄、大准、神朔等煤运铁路改造工程设计、咨询工作,在《重载铁路设计规范》尚未正式颁布的情况下,梳理、总结重载铁路信号工程设计不同于常规设计的特殊情况及其解决措施建议,供设计参考.rn 铁路信号工程通常设计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或调度集中(CTC)系统、区间自动闭塞、车站联锁、信号集中监测、车站信号设备雷电和电磁兼容综合防护等5个系统。因重载铁路具有其不同于常规设计的工程特点,所以在区间自动闭塞、车站联锁、煤码头港区车场翻车机推送进路控制电路与联锁结合电路的特殊设计等3个与重载铁路工程特点密切关联的系统工程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相应的特殊设计或特殊处理措施。
  • 摘要:货运站台面层的翻修工程,首先要确定设计方案,在方案中综合考虑使用性质、造价、工期、气候、材料供应、施工机具和施工技术水平。严格控制建筑限界,尤其是曲线和曲直过渡段的建筑限界。在组织协调中关键抓好线路的封线封路“天窗”时间,以及开工前的施工协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设备及人身安全。
  • 摘要:大同站位于京包线中段、北同蒲线起点,技术性质为区域性编组站.大西三场驼峰溜放作业时存在驼峰自动控制系统需经常采用手动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调速的现象,针对这一存在问题,从驼峰减速器设备性能、调车场股道分类线坡度及根据溜放车组情况不同而变化调速等方面进行了写实、调研及分析.rn 提出驼峰溜放车辆作业是楼上与楼下,峰顶与峰下各岗位作业人员协调配合的过程,必须控制好推峰速度,随时注意车辆走行状态,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加大溜放车组间隔,只有在需要时才由楼上作业员采用人工干预减速器的办法来确保作业安全。rn 保证驼峰减速器设备正常,减小缓行器雷达测速,测重板测重,直流测长出现的误差,设备故障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登记通知处理(如:出口速度误差超过3km,登记),严禁臆测溜放盲目作业。rn 为避免或减少人工干预问题,要控制推峰速度、掌握提钩时机,提钩人员、驼峰作业员要充分考虑车组大小、空重情况,以及风速、风向变化,设备受气候温度等的影响,对难行车、易行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驼峰溜放作业时,如为“前难后易”或相邻车组溜入同一线束时,提钩人员控制的车组间隔不得小于50m。rn 提前做好溜放作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检查好车辆制动机“行程”、“手闸”以及货物装载等情况,在推峰解散车辆前消除不利于正常溜放的因素。rn 人工干预时,驼峰值班员与作业员(包括i#房制动长)要共同确认停留车位置,做好作业互控,根据停留车的位置,严格按自动化设备给出的距离、速度适当调整定速放行。rn 大西三场车间每日对人工干预调速情况进行交班总结分析,每月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天、地、人、车、货、设备等不同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卡控措施。
  • 摘要:北京局管内山区铁路所占比重较大,正线2421km,占正线运营里程的46%,主要分布在京承、京通、京原、丰沙、石太、邯长等线路上.由于建设年代早,标准低,沿线山体坡面陡,风化严重,加之雨雪浸入,经过冻融循环,造成落石的危险进一步加剧.历年,零散碎石甚至两吨以上的塌方落石滚落到路基上,对线路、供电、电务、铁通等设备造成严重破坏,给铁路运营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近年来,北京局加大了山体危石的检查、治理力度,通过运用扫山、浆砌支护、拦石墙、柔性护网、爆破凿岩、棚洞、远红外监测等多种手段,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综合整治和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山区铁路的抗洪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 摘要:中国重载铁路的成长发展史表明:扩能改造技术升级是重载铁路成长发展的唯一法宝.是既有线进入重载铁路行列的必经之路,也是重载铁路成长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新建运煤专线是重载铁路发展的中级阶段;而运煤专线的扩能改造则是重载铁路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高级阶段.每次的扩能技术改造完成之后,不仅进行运输组织的变化和调整;同时调整机车类型,从而提高运输能力。重载铁路的显著特征有:从运量上说,一是大运量;二是运量的持续高速增长;三是钢轨大量伤损且随着运量的增长而不断恶化,而轨道结构的重型化和技术现代化,才能适应重载铁路的需要;四是轴重的不断升级;而第五个显著特征则是线路养护维修必须实行养修分离模式,主要作业实现机械化。
  • 摘要:国外铁路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提高车辆轴重,增加单车载重,发展铁路重载运输是提高铁路货运能力的有效途径。以美国为例,通过对既有线路、桥梁的评估和加固改造,逐步增加货车轴重,开行1~2万t重载编组列车;新建煤炭、矿石运输专线,增大线路承载能力,采用30t轴重及以上货车,开行2~3万t重载编组列车,提高运能,满足了社会需求。中国铁路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货车的最高速度己达120km/h,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为6~7分钟,开行密度己近饱和,在影响铁路运输能力和效率的“速度、密度、重量”三要素中,只有轴重相对国外重载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所以,为适应中国铁路发展新形势,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需要,在充分研究既有线桥承载能力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铁路货车轴重,发展重载运输,增加列车牵引重量是当前快速提高铁路货运能力的重要举措。要在既有通用线上提高车辆轴重,提高列车牵引吨位;要在既有货运专线上开行大轴重货车,进一步扩能增效;尽快建设铁路货运专用通道,提高铁路整体货运能力;完善铁路运输组织方式,提高铁路货运的整体竞争力。
  • 摘要:重载列车的安全运行需要多方面的综合保障,从对大秦线历次试验和几次事故分析的结果来看,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列车纵向力与轮轨横向力的关系,因此重点应该解决好长大重载列车的纵向力控制问题,其次应该注重机车车辆钩缓装置的受压稳定性。在机车车辆结构设计、牵引特性设计、制动系统性能设计、以及编组、操纵、运用、检修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有针对性的有效保障措施。在轨道线路方面则有必要进一步强结构、优化平纵断面,以适应重载列车在大纵向力环境下可能出现较大的轮轨相互作用力。
  • 摘要:项目研究以神华既有重载铁路开行30吨轴重重载列车为目标,按照“系统规划、理论研究、工程依托、同步实施、国际合作”的创新思路,以攻克关键技术为目标,开展科研、试验、技术改造和工程实践工作。首先组建一支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设计咨询等领域优秀技术人员的项目团队,形成整体攻关能力;其次是依托朔黄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实践,走科研与工程相结合的道路,每个科研项目从“方案-实施-结题”都紧密结合具体工程,从实际工程中提炼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开展理论研究,通过工程实施和应用试验,检验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再次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走出去、请进来,通过考察,掌握国际上重载发达国家的技术特点,并遴选部分研究内容作为国际合作项目,通过共同研究;最后是充分利用中国在重载铁路方面的前期研究成果,发挥国家级试验平台的作用,将理论研究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同时充分考虑重载运输技术研究的系统性。rn 神华铁路30t轴重重载技术创新主要包括:载重100吨级重载货车与技术体系、大功率重载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与技术体系、重载运输新型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标准、重载运输调度系统与解决方案、既有重载铁路基础设施强化与改造技术体系、重载铁路桥梁和路基检测与强化技术研究、重载运输调度优化技术、智能辅助驾驶技术、重载列车运行状态监测技术等。
  • 摘要:发展重载铁路运输,是快速提升运输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重载铁路运输前景广阔。通过多年实践,中国己基本掌握了重载铁路线路、桥梁、隧道等方面技术。重载铁路工务工程将积极发展30吨轴重新建重载铁路的线桥隧技术,积极发展耐久性钢轨、道岔技术;积极研究发展既有线改造重载铁路线桥隧强化技术及适应性改造技术、监测与评估技术,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发展完善中国重载铁路技术体系。
  • 摘要:追求卓越,争创一流,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朔黄铁路作为国家"九五"重点工程和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始至终一直朝着创建国际一流重载铁路的目标不断努力.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朔黄铁路已经初具规模,处于"再上一个台阶"和迈向卓越的关键时期,在重载运输技术、管理体制机制"软硬"两个方面正在谋求新的战略突破.当下,必须审时度势,找准定位,坚持自主创新,强化内部管理,继续做强技术和管理"两个轮子",推动企业实现创世界一流重载铁路的战略目标.提出对标不是“对数据、搞评比”,必须将它作为管理的手段才有意义;选择合适的标杆对象非常重要;要注重在纵横比较结合基础上综合分析;要把对标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之中。
  • 摘要:近年来,中国铁路货车在车体轻量化、降低列车纵向冲动和低动力作用转向架等三项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初步实现了重载、提速共同发展,为铁路重载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装备保障.C80系列运煤专用敞车,是中国第一条单元重载电气化铁路大秦线上运行的主型货车,是铁路货车重载货车的代表车型,也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集中投入运用的展示平台.该车型不仅带动了通用铁路货车的升级换代,也为下一代更大轴重货车的研发、使用提供了范本和经验.在制造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还需要建立更科学、更有特色的重载货车技术管理长效机制,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的管理标准来保证重载列车运行安全,提高重载货车使用效率.
  • 摘要:最新《铁路主要技术政策》明确提出,通用线应研究发展27t轴重货车,专用线发展30t轴重及以上重载运输。而发展铁路重载运输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重载货车与线路基础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核心因素。因此,从2007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重载运输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将车一线一桥作为整体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全面提高重载运输技术和综合效益。目前,27t轴重货车己完成样机试制、关键技术研究、动力学试验、线路适应性试验及编组场驼峰试验,30t轴重货车己完成样机试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动力学试验。本文从重载货车技术发展的角度,探讨既有路网条件下突破发展重载运输的制约因素,重点介绍了重载货车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包括轮轨关系研究,低动力作用技术研究,轻量化技术研究,列车纵向冲动研究等。
  • 摘要:朔黄铁路是第二条煤炭运输大通道,随着运量的大幅增长,线路破坏和设备伤损呈现急剧上升的态势.一期工程区段尤其是原平分公司管内地处山区桥隧相连、小半径曲线集中地段钢轨伤损更加明显.目前已开始进入钢轨伤损的高发期,线路设备已开始不适应年运量大幅增长和重载运输的需要.因此,要加强线路维修养护,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改善线路条件.跨区间无缝线路是目前国际上技术最先进的轨道技术结构形式,各国在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上均大量应用这一技术.朔黄铁路在神池南—西柏坡间进行换轨大修时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以适应年运量增长的需要,确保运输安全.rn 实践证明,4h天窗施工、500m长轨条、2000~2500m单元轨节、全长淬火轨、现场胶接绝缘,以及HGC-Ⅲ型换轨车等较为先进的技术配套与组合,无疑是朔黄铁路换铺跨区间无缝线路施工较为顺利的根本原因。尽管线路平纵面技术条件较差,桥隧相连,大坡道地段连续且延展长,小半径曲线集中,一个单元轨节一般的有2条及以上的曲线,最多的甚至有4条曲线相互反向,也未能影响无缝线路的顺利铺设。rn 随着无缝线路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不仅施工时必须加强安全控制,而且铺设后的养护维修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rn 掌握无缝线路的特性包括安全隐患点与薄弱环节。温度控制是无缝线路的唯一特性,必须提高“轨温”意识,掌握锁定轨温,严格作业规定,把好“超温不作业、作业不超温”这一关。一般来说,无缝线路,尤其是跨区间无缝线路有五个薄弱环节,而对于朔黄铁路神池南一三汲站区段跨区间无缝线路而言,则有7个薄弱环节:一是无缝线路前后的缓冲区;二是各站道岔咽喉区,包括无缝道岔和有缝普通道岔与现场胶接(含道岔内冻接)绝缘接头;三是小半径曲线地段,尤其是与大桥、特大桥、长大隧道、连续长大坡度重叠地段;四是焊缝,重点是现场铝热焊缝,尤其是封锁施工点内完成的焊缝;五是个别不是一次铺设到位的和锁定轨温不准的单元轨节;六是3处连续梁桥上安装的双向温度伸缩调节器及前后地段;七是32座147孔有缺陷的桥梁地段。
  • 摘要:无缝线路已在中国重载铁路轨道结构中大量应用.为使无缝线路保持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铺设无缝线路时,应选择一个适宜的温度范围,适当控制轨温的变化幅度,以降低钢轨内部的温度力.因此,锁定轨温是决定钢轨温度力水平的基准,其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无缝线路的状态稳定和养、管、修安全.rn 目前国内在无缝线路锁定轨温确定时,对于断轨的考虑相对不足,而且较少考虑无缝线路与下部基础的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重载铁路特殊的荷载条件。因此,在充分考虑重载铁路运输条件、轨道条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神朔重载铁路无缝线路的实际情况,对重载铁路无缝线路桥梁、曲线、隧道口等关键地段的锁定轨温进行研究,在现有锁定轨温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重载铁路无缝线路的合理锁定轨温调整方案。
  • 摘要:本文结合重载铁路的现状和运输特点,对中国重载铁路的设计标准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探讨,包括机车车辆轴重设计标准,重载铁路活载图式,重载铁路列车牵引质量标准,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限制坡度标准,平面最小曲线半径标准,轨道设计标准等。
  • 摘要:自2010年大秦线运量从3.3亿吨猛增至4.0亿吨,道岔薄弱环节病害凸显。尤其是近几年大秦线运量居高不下,年运量都在4.4亿吨左右,轨件伤损病害增加尤为明显。仅2013年茶坞工务段就发生道岔轨件各种伤损1409处,更换辙叉、尖轨、基本轨等主要道岔轨件488根/个。如何延长道岔轨件使用寿命、降低轨件伤损的发生发展、保证生产运输安全,己经是摆在人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一项研究课题。提出要合理安排道岔大中修,结合道岔设备实际情况及时安排对道岔进行成组更换或对大轨件、岔枕进行成组更换,提高道岔整体强度减少伤损病害。保证道岔维修周期。及时安排道岔换柞,加强道岔的小清筛及边坡清筛力度,疏通道岔排水,保证道碎的整洁,改善道床弹性,从而降低列车对轨面的冲击力。及时更换道岔大胶垫,对压溃的大胶垫尽量进行成组更换,使用高弹性胶垫,保证钢轨弹性,和道岔的受力均匀。加强轨面的修理,缩短道岔打磨周期,及时解决轨面伤损,提高轨面平顺度,改善轮轨接触关系,降低轨件的硬接触力,从而降低伤损的发展速度。加强道岔轨件的手工检查力度,对发现的压溃、肥边、鱼鳞伤、接头坍低、大轨缝等及时安排处理,避免在列车的冲击下伤损进一步发展。大力推行岔区设备单元化、等级化管理,推进检、养、修分开,开展道岔设备的状态修、等级修。引进新技术,使用道岔打磨大机利用集中修对道岔进行周期性打磨。改进道岔轨件的钢轨材质,提高轨件的强度。
  • 摘要:大秦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双线重载电气化运煤专线,西起大同地区的韩家岭站,东至秦皇岛地区的柳村南站,全长652km.大秦线正线主要采用12号和18号固定型两种道岔,由于运量和行车密度大,列车间隔时间短,为保证运量,造成养护维修天窗不足,对铁路轨道结构,尤其是道岔轨道结构破坏十分严重,特别是侧向通过道岔导曲部位时,部件各种形态的磨损与伤损(垂磨、侧磨、压溃、掉块等)严重。rn 针对道岔病害,结合实际养护经验,对道岔进行加强,改进道岔结构和材质,延长道岔设备的使用寿命。具体方案包括道岔横向加强技术,护轨垫板设计强化,道岔长寿命弹性垫板设计,新型道岔的研制。rn 通过强化道岔轨道框架,优化道岔结构设计等综合措施的运用,大秦重载道岔的使用寿命得以显著提升,道岔养护维修工作量显著减少,列车过岔时的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有所提高,从而提升了道岔整体的安全储备,为确保运输畅通有着重要意义。
  • 摘要:本文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五标路基施工为例,介绍了中国重载铁路技术标准现状,以及在现有标准下提高路基施工质量的措施和建议,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借鉴作用.rn 提出大振幅、低频率的冲击压路机瞬间释放出的冲击能量,具有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压实影响深度可随压实遍数增加剧增,它是对高频率、小振幅的传统振动压路机的完美补充。采用冲击碾压工艺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和路基补强,可以有效消除或减小黄土的湿陷性,提高路基压实效果,方法简便快速,省工省时,大大降低工程费用。对高密度、大轴重的重载铁路路基,特别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是不可缺少的压实机械,建议在铁路路基工程设计施工中推广。但是在黄土筛梁地貌下的冲沟内不适合使采用,原因是地形狭窄,冲击压路机不能高速度行走,不能实现高能量冲击功,压实困难。建议:对于施工区域狭小的不适合冲击碾压地段,设计应考虑采取其它基底处理或补强方式。rn 通过控制路基基床填料的级配范围,能有效提高路基基床的强度、刚度及抗变形能力,特别是A组料中适当减少细粒含量,提高大于5mm颗粒含量,控制最大粒径到7cm,效果尤佳。rn 黄土地区路基排水系统尤为重要,应结合桥涵、隧道、站场及既有排水设施形成完善的排水体系。工程后期,设计部门应结合现场实际,进一步完善。rn 排水系统、防护设施周边及基底采用三七灰土垫层,隔水效果明显,能避免地表水集中下渗,造成局部湿陷。由于排水防护工程受地形制约,没有专用施工机具,人力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有可能局部存在质量隐患,建议研发小型专用机具。rn 防护工程中采用的植草种树、三维生态护坡等措施,实现生物排水功能,防止地表水土流失,同时在运营前就完成了绿化,铁路建成后形成绿色长廊,与周边景观协调,美化沿线自然环境,生态环保,建议推广。rn 建议线路营运后,应科技立项,继续研究重载条件下路基的变形规律、影响因素和工程对策,以便指导以后的重载铁路建设。
  •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大秦铁路重载编组列车在运输过程中对车辆性能和品质的要求,介绍了大秦线重载运输主型C80系列敞车的主要特点及构成,例举车辆检修部门在运用定检过程中发现的C80敞车主要故障图片、故障数据、故障类型、故障特点.从装卸车作业、车辆结构、制造质量、检修工艺、季节性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相关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和建议,为确保大秦线重载运输安全,推动铁路重载货车装备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依据.
  • 摘要:到发线是车站无调中转列车、解体列车临时停留的线路,停留时间的长短与列车运行图、车站阶段列车接发计划、机车交路及调车计划等的安排有关,在实际运用中,根据线路陂度和停留时间,决大部分停留车列都需要进行防溜,发车时再进行撤溜.这样以来,每一列车要进行到达时和出发时两次(四趟)到现场进行防撤溜作业,车列防撤溜工作由外勤值班员负责,防撤溜时要在固定格式的防撤溜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并在行车分室列车占用揭示板填写标识,持铁鞋到现场车列占用的线路两端进行安装或撤除.铁鞋实行"五号制"管理,需要定置存放保管,一般设在行车分室内.对于区段站、分界站和编组站出发车场,每天需要进行防撤溜的列车很多,存在着工作量大,人身安全隐患,防撤溜过程监管难管理成本高等困难和弊端。到发线车列铁鞋防撤溜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意在通过技术手段替代人工进行防撤溜作业,解决铁鞋防溜后在轨状态的安全问题和管理难题,实现集防溜、撤溜、在轨检测、异常报警、行车信息揭示与一体的智能系统,为防止因防撤溜问题发生事故,确保车站行车安全,提供了又一技术保障。
  • 摘要: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中国27t轴重敞车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货车径向转向架和交叉支撑转向架的运行能耗和构成进行了计算研究,得出如下结论:rn (1)径向转向架在曲线和直线均具有减低能耗的作用,其通过半径300m~1000m曲线可较交叉支撑转向架节能65.14%~26.95%,半径越小,效果越明显。直线能耗与运行速度相关,以50km/h~100km/h速度运行时,径向转向架能耗降低19.65%~4.74%,速度升高效果逐渐减弱,径向转向架节能优势在50km/h~80km/h区间最为显著。rn (2)转向架能耗主要产生于轮轨系统,其次为斜楔,心盘、旁承能耗比例较小。同时,径向转向架能耗降低也表现在斜楔能耗减小上,其客观上可降低斜楔磨耗和延长斜楔寿命。rn (3)对于朔黄铁路的线路和运用情况,采用径向转向架可降低能耗31.33%。
  • 摘要:中国电气化铁路的多数弓网事故中,是由于电力机车受电弓和接触网双方碰撞,引发的事故占首位,然而在在电力机车取流过程中受电弓与接触网相互作用时,碰撞又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把这种碰撞限定在"合理"范围内,对此接触网维修规程中作了规定,引入了"合理碰撞"的量化标准,即《接触网运行维修规程》第62条"……对受电弓垂直冲击力小于30G,对水平冲击力应小于40 G",在此值之下,是允许的,就是不碰弓的标准,这就要求接触网的维修工作把消除打碰弓点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中国电气化铁路发生的弓网故障主要是打碰所致.因此说不碰弓这个要求,对接触网安全运行工作很有针对性.提出要制定科学的维修计划,加强对受电弓的检查,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工作要加强针对性,对检查评比要加强导向性,事故(故障)调查分析和定责要有严肃性,对员工教育要加强实效性。
  • 摘要:交叉支撑转向架在中国铁路货车上广泛应用,至今装车约60余万辆,约占货车保有量的93%,转向架运行性能稳定,运用可靠性高,很好的适应了中国铁路"客货混跑、高效周转、安全第一"的使用要求,保证了铁路货物运输安全,齐轨道装备公司自主研发轴重从14t到40t、轨距从1000mm到1600mm的系列ZK1型交叉支撑转向架,经过试验研究与对比分析,交叉支撑转向架具有如下优点:rn 交叉支撑转向架正位能力强,直线动力学性能稳定,能够满足车辆在110~120km/h条件下运行。rn 23t轴重货车装用带有一系悬挂的交叉支撑转向架以100-120km/h运行对轨道的动作用力与55~65km/h运行装用传统三大件转向架的21t轴重货车对轨道的作用力相比,轮轴横向力约降低56.82%,轮轨水平力约降低56.91%。同一速度级下钢轨振动加速度约降低9.69%,轨枕加速度约降低37.95%,道床加速度约降低5.0%。rn 直线工况下,交叉支撑转向架轮对冲角和轮对横移量较传统三大件转向架均减小30%以上。带有一系轴箱弹性定位与轴箱摩擦定位的交叉支撑转向架在直线和曲线运行时轮对冲角降低约25%,轮对冲角更小。rn 交叉支撑转向架减振系统、承载鞍与侧架导框及其他摩擦部位磨耗小或无磨耗,转向架的检修维护工作量明显减少。rn TTCI“集成式货车转向架研发”试验结果表明,交叉支撑转向架很好的保证车辆直线动力学性能稳定,同时兼顾了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达到直线运行稳定性与曲线通过性能合理匹配。rn 交叉支撑转向架技术通过不断改进完善,较好的满足了重载运输发展的需要。在中国下交叉支撑转向架已应用到27t, 30t轴重货车上;在澳大利亚、巴西ZK1型交叉支撑转向架己应用到30t,32.5t,37.5t,40t轴重货车上,取得良好效果。
  • 摘要:大秦线1984年设计、1988年底开通,至今运营20多年,因重载运营模式不断发生变化,沿线站场改造也在不断进行.湖东编组站由正线外包的横列式一级三场逐步发展成为目前正线外包的横列式一级五场(增加了两个2万吨列车到发场),西咽喉接发列车方向由原来两个方向变为三个方向(增加了大同东方向),湖东二场机车出入段由出入共线改为出、入段线分开,机务段整备场也相应做了改造使整备能力得到提高,湖东车辆段厂、段修检修能力也在不断加强.目前湖东站重车日均开行2万吨列车65列、1.5万吨列车12列、组合万吨14列、单元万吨2列,计93列.湖东站场已经形成一个与运营实际比较配套的模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rn 国内外重载运输一般是煤炭和矿石等大宗散堆装货物。作业组织模式决定站场设计,不同的作业组织模式需要不同的站场结构,两者应互相匹配。车辆检修模式、机车交路和列车开行种类是决定因素。rn 重载列车站场布局应设计为二级三场,设列检整列检修车场,取代原驼峰调车场,只在上下行场间设部分调车线。按照整列检修计划,将需检修的列车由调车机直接送入检修车场,整列检修完毕直接取回出发场。
  • 摘要:随着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一批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成通车,高速客运网日渐成形,客货分流,根据各自运输性质实行差异化发展成为必然结果.客运应以快速、舒适、换乘便捷为追求目标,而货运应以速度适宜、运营经济、解编组快捷为追求目标.本文拟从国内外重载运输技术回顾入手,结合中国铁路实际,探索依托既有线开行重载运输的发展方向以及针对性加固改造技术的主要环节.主要探讨了重载运输对铁路工电设备的要求,对铁路机务设备的要求,对铁路车辆设备的要求,对列车制动系统的要求,对铁路站场改造的要求等。
  • 摘要:中国目前通用货车轴重为23t,重载货车的轴重为25t,与重载发达国家相比货车轴重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从中国铁路货车经历的载重由30t级向50t级、50t级向60t级以及由60t级向70t级和80t级3次大的升级换代过程来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铁路货车又经过十多年的创新与发展,货车整体技术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有着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载重70t级轴重23t(通用货车)和载重80t级轴重25t(专用货车)、时速120km/h的货车车辆综合技术性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迅速缓解铁路运输紧张局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铁路货车在速度、载重和技术性能上有了的一次质的飞跃。树起了中国铁路货车发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其成绩喜人,令世人瞩目。目前研制的新型27t轴重通用货车和30t轴重专用货车使中国铁路货车轴重、载重等综合技术性能实现了新突破,必将推动中国重载运输的进一步发展。
  • 摘要:作为一名大秦铁路职工,深知大秦铁路的重要性.大秦铁路有着"中国重载第一路"的美誉,保持着单日运量最高纪录,创造着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支撑大秦铁路不断成长的正是不断上升的综合国力,以及数万名重载铁路人共同创造与坚持的"重载文化".要打造"重载品牌",精心培育"重载文化";坚持“负重争先,安全为天”的安全理念;提出管理的关键在于规范和落实。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是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的关键就是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重载铁路的维护与养护至关重要,身为铁路工务部门的一名职工,勿必从根本上熟悉重载线路的所有内容,包括原理、作用、基本现状、养护、病害整治等各方面的内容。
  • 摘要:中国铁路重载运输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发展迅猛,大秦铁路成功开行了万吨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到2012年年运量已达到4亿吨,并仍在继续增量;神华铁路也成功开行了万吨组合列车,神朔线和朔黄线到2012年年运量也突破2.0亿吨,2013年有望实现2.4亿吨,并继续研究开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及轴重30t的专用运煤车辆,预计在朔黄线上实现4亿吨的年运量.大运量的不断提升,大轴重组合列车的开行,行车密度的加大,对铁路线路运行品质提出高的标准,对线路的施工和运营维修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分析现有重载铁路的修理特点、模式,提出要科学合理地制定线路设备修理周期,引进和运用轨道检测技术。要充分发挥大型养路机械的优势,建立和使用基于绝对控制测量的自动化作业模式,利用全断面清筛机进行道床清筛,加强扰动道床的大中修施工。
  • 摘要:铁路重载运输的理论本质就是提高货车的轴重和每延米重,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相关的技术,如运输组织、线路桥梁、机车牵引、列车操作、运输经济等。重载运输的理论体系则是以重载货车为主导,以相关的运输组织、线路桥梁、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列车操作、运输经济等多方面学科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分析了轴重、每延米重、运行速度、制动距离、列车纵向力、限界等重载货车主要技术指标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了煤炭重载货车的技术创新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容积浪费,对线路、桥梁的作用力小,车辆性能高。最后概括了装煤系统,卸煤系统,输煤系统等煤炭漏斗车配套设施的技术创新。
  • 摘要:重载铁路运输具有运能大、效率高、运输成本低、节能环保的优点,是中国铁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大轴重和长编组是重载运输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大秦线、朔黄线、大包线等重载铁路大轴重列车的开行,给工务系统带来了,轨道结构及部件的状态变化周期缩短、损伤破坏加快、恶化程度加剧、安全风险升高等严峻的形势.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是工务部门面临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学习国际重载先进经验,初步摸索出了适应中国特点的重载轨道结构、部件、维修理念和手段.rn 提出重载铁路工务维修管理,将围绕延长轨道结构寿命、改善轮轨作用力、提高维修作业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建立预防性维修为主的周期修结合状态修体系,使工务设备进入良性循环,长期保持质量均衡,从根本上、系统上减少作业量和安全风险,将维修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真正把工务职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 摘要:《铁路主要技术政策》要求"新建重载铁路设计速度不大于100km/h,轴重不小于30吨,列车牵引重量万吨级及以上".为研究发展30吨轴重重载铁路工务工程技术,结合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建设,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铁科院和中铁咨询等单位调研了国内外重载铁路轨道现状,系统开展了30吨轴重重载铁路钢轨、道岔、有砟轨道、隧道内无砟轨道关键技术攻关.通过研究,提出了30吨轴重重载铁路有砟轨道、无砟轨道设计关键参数,研发了新型重载轨枕、扣件、重载道岔、无砟轨道结构部件等,制定了相关暂行技术条件,初步建立了30吨轴重重载铁路轨道结构技术体系.
  • 摘要:20世纪50年代起各国交通政策倾斜于公路、航空,引起严重环境染污与交通堵塞.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严重危及各国的经济发展,改变国际能源传统结构模式的呼声日益高涨,导致各国大力开发煤炭资源,要求增加煤炭运能.铁路在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在国际上得到共识.各国开始检讨交通投资政策以往的失误,取消陈旧法规,制订新的法律,支持铁路的环保优势,为重载运输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本文介绍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重载运输的发展情况,重点探讨了重载机车新技术,重载车辆新技术,电控空气制动系统,重载线路养护维修技术,新型重载轨道结构,安全监测技术,列车控制技术等技术的最新进展。
  • 摘要:随着朔黄铁路运量的快速增长,列车密度越来越大,给线路、接触网等行车设备的检查、维修等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运输生产与设备维修的矛盾凸显,为此朔黄铁路公司对线路、接触网等运输设备的检修模式进行了创新,提出了"动态检测、综合分析、状态检修,寿命管理"的理念.基于此要求,朔黄铁路公司需要一种全新的综合检测系统,它能够对线路路基道床、钢轨、供电设施以及路边设备等基础设施进行立体动态检测,并将各种基础设施的检测信息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到线路上各基础设施病害的相互关联以及发展趋势,作为对线路设备维修的主要参考依据.采用这种创新的综合检测手段,既能最大限度减少因设备维护对行车影响,又能做到设备不失修,确保行车安全.rn 朔黄铁路公司综合检测系统是一列装有专用检测设备,对线路轨道、路基道床、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周边环境中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技术指标和相关信息进行实时检测,并具有时空同步定位、大容量数据传输和综合分析处理功能的检测车,采用3辆客车车体编组,检测速度80公里/小时,最高运行速度120公里/小时。检测列车所配备的轨道检测系统、钢轨探伤系统、接触网检测系统、路基道床检测系统等都具备双向检测能力,检测精度不受列车走形方向的影响。可对货运重载线路的基础设施进行联调联试、综合试验和日常检测。工作时加挂到运行车辆或牵引机车。检测列车同时采集不同专业的数据,及时提供影响铁路安全的管理、维修数据;对相互关联的技术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出量化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方案,评估铁路基础设施状态、分析/预测基础设施的维修周期。
  • 摘要:太原铁路局管内的重载运输线路有:大秦线、迁曹线、北同蒲线(宁武~大同)等,总延长1329km.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大秦线,全长652km,是重国最重要的煤炭通道,1992年全面开通,2002年达到年运量1亿吨设计能力,到2012年,大秦线年运量达到4.3亿吨,万吨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大量开行,重车线运行为速度80km/h,2013年日均运量达到120多万吨,列车速度、密度及年运量都创造了世界重载铁路之最.重载铁路的高密度和大运量运输使工务部门线路设备养护维修面临的重大挑战.随着重载技术的迅猛发展,重载养护维修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也在重载铁路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钢轨新技术,道岔技术,轨道加强技术,路基、桥梁、隧道技术,维修养护和养路机械技术等,为确保重载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 摘要:朔黄铁路公司购买综合检测车、钢轨探伤车的合同签订后,如何进行钢轨探伤系统的动态标定就摆在了面前.公司及时选拔筹组大车探伤队伍,形成技术攻关组,充分发挥包括小车探伤人员在内的集体智能,参考行业《钢轨探伤车运用管理办法》(铁运[2012]43号)的要求,本着只能严苛不能放宽的标准,结合公司实际,在管内优选试验线,精心设计人工伤损钢轨,形成动态标定组织及技术方案并落实,积极配合并监督动态标定验收,首次动态标定顺利完成,结果十分理想,为今后钢轨探伤系统的年检积累了经验.
  • 摘要:大秦铁路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运煤专线,采用Ⅱ型和Ⅲ型混泥土轨枕,一级道碴,75kg/m钢轨.自2003年首次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以来,运量不断增加.按现有年通过总重≥80Mt钢轨探伤周期10遍/年的《修规》规定,钢轨探测计8Mt/遍.目前大秦线年通过总重已达578Mt,如果还按《修轨》的10遍/年算,那么钢轨探测为57.8Mt/遍,是8Mt/遍的7.2倍,显然这是难以保证钢轨安全的.本文通过近几年大秦线钢轨伤损的发生率和通过对57处伤损发生和发展的监控着重探讨如何合理的制定钢轨探伤周期.根据对大秦线重伤率的统计分析以及对伤损的监控、分析,在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的情况下,重载铁路钢轨探伤周期根据钢轨状态可按20天/遍-10天/遍考虑,不建议再缩短周期,避免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 摘要:2010年10月,在塑黄线原平段小半径处铺设了一公里贝氏体试验轨,通过半年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贝氏体钢产品及钢轨在曲线,重载线路上的应用进行分析讨论。研究表明,开发研制的U20Mn贝氏体钢轨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极大提高了使用寿命,深受铁路部门的欢迎。用U20Mn制作的贝氏体辙岔轨在线路上试铺,使用寿命大大提高,最大的可提高5倍以上.尤其是用U20贝氏体尖轨提高了使用寿命8-10倍。铁道部多次组织专家组验收评审及成果鉴定。通过改变轨型结构可以大大降低贝氏体轨的制造成本,进一步改善贝氏体轨的性价比。U20Mn贝氏体轨在辙叉、尖轨上的突出表现,建议U20Mn贝氏体轨在重载,曲线线路上推广应用。
  • 摘要:大秦铁路是中国铁路发展的标志性工程,是现代化煤运通道重载运输的示范性工程,也是既有线扩能改造的样板性工程。通过对大秦线部分车站的外锁闭装置的调研,针对现场在用外锁闭装置存在的问题,在现有转换系统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吸收国外高速道岔锁闭设备的长处,提出对外锁闭装置及安装装置优化改进方案。rn 2010年6月份在大秦线茶坞站82#和46#道岔安装使用了经优化设计的外锁闭和安装装置,开通以来,更换的两组转换设备运行稳定,转换可靠。经对现场使用单位回访,使用单位认为改进优化后的系统有以下特点:(1)外锁闭装置能更好地适应道岔尖轨和基本轨爬行;(2)减小了道岔转换阻力,在当天更换完成后,用油压表测道岔转换阻力,比更换前减少约1.5MPa;(3)两组道岔在更换之前转换不良故障时有发生,更换后该两组道岔转换顺畅,无阻卡故障发生;(4)克服了转辙机锁闭杆、表示杆张口;锁钩铜套磨损;表示拉杆别劲受损等问题。
  • 摘要:目前,朔黄铁路主要以开行21t和23t轴重的运煤敞车为主,少量开行25t轴重、载重80t级的专用敞车。为提高运输效率,拟通过对既有线路基础设施的强化改造,开行30t及以上轴重的重载货物列车。通过调研沿线各类桥涵结构的运营现状,分析大轴重货物列车运营条件下,各种跨度桥梁运营活载效应与设计活载效应比值,结合不同轴重(21t~30t)条件下桥涵结构试验研究,并根据各类桥涵结构特点,研究强化改造的可行性和关键技术,综合研究朔黄铁路桥梁对大轴重货车开行的适应性。rn 铁路重载运输在集中、大宗、长距离的货物运输中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其运输效益已由各国的实际业绩所证实。朔黄铁路拟通过进一步提高货车轴重发展煤炭重载运输,由于既有桥涵技术标准水平相对较低,25吨以上轴重货车作用下,部分桥跨的运营活载效应将超过中一活载图式设计效应;27吨轴重新型货车作用下,应主要针对16m以下的桥涵进行强化改造;30吨及以上轴重新型货车作用下,应对各种跨度的桥梁进行强化改造。后续工作中,将对各种类型和跨度的桥涵结构进行静动力试验和评估,针对适应不同轴重运输条件下桥涵结构改造经济性进行综合对比,合理确定轴重目标值。
  • 摘要:重载运输已成为世界铁路货运发展的方向,提高机车牵引力及机车车辆轴重,增大单车载重量,是世界重载运输国家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中国重载机车迄今为止的最大轴重为25吨,轴重偏低制约中国重载运输的进一步发展,为满足铁路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正在研制开发中国第一代大轴重交流传动货运电力机车.大轴重机车要满足重载牵引要求,必须在机车总功率足够大的前提下,具有足够大的牵引和制动能力,而牵引和制动能力的发挥受到轮轨之间的最大粘着力限制,对于机车轴重、轴式、功率、速度如何优化匹配、机车关键参数如何选择、以满足机车最优性能是本文的探讨研究关键.rn 根据计算分析,大轴重机车方案采用如下关键技术参数:8轴、轴式2(Bo-Bo)、轴重30t、单轴功率1200kW、恒功区速度为50km/h~100km/h、最大速度100 km/h。rn 同时,为考虑既有线路开行27t轴重货运列车需求,考虑8轴、轴式2(Bo-Bo)、轴重27t、单轴功率1200kW、恒功区速度为55km/h~100km/h、最大速度100 km/h。rn 因此,为兼顾大轴重机车对今后既有线路的适应性,将机车轴重基本配置设计为30t,可以通过减压铁,使机车轴重调整为27t,实现机车30t/27t转换。
  • 摘要:列尾设备包括普通列尾和可控列尾及其附属设备,设备全称为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是铁路运输生产中新技术新设备的典型应用,其主要作用是在货物列车取消守车后,使得机车乘务员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列车尾部风压,同时机车乘务员可以操纵列尾装置进行尾部辅助排风制动,防止列车"放飏"事故,并且作为列车昼、夜尾部标识,保证行车安全.大秦线已实现所有运行列车使用列尾设备.办理列车到发作业的车站都有列尾作业,主要负责列尾装置到达拆卸、出发安装、回送设备的接取、送交备用设备、电池的充(放)电等工作;部分调度集中控制区段的车站设有列尾检测点,主要负责列尾主机的测试、保管、电池充电和时钟、日期的校准、置号等工作.列尾设备运用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非正常情况,需要车站妥善处理,保证设备正常上线运行.本文介绍了不能正常安装列尾主机,列尾主机丢失,列尾主机故障,以及列尾主机与机车不能建立“一对一”关系且原因不明确时,列车运行途中发生不能查询风压时,检测良好的可控列尾主机不能置号等情况的处理办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