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
缓冲器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9443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6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2932971篇;相关期刊600种,包括起重运输机械、电子产品世界、今日电子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第三十一届全国直升机年会、第十一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等;缓冲器的相关文献由13207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李刚、唐全林等。
缓冲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32971篇
占比:99.96%
总计:2934239篇
缓冲器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李刚
- 唐全林
- 唐豪清
- 徐仁才
- 徐金明
- 潘金亮
- 苏欣
- 邓学山
- 高云飞
- 张智明
- 谭晓强
- 山下干郎
- 聂宏
- 孙勇
- 廖瑞忠
- 王晓龙
- 魏小辉
- 宋亚昕
- 林维海
- 陈龙
- 魏延刚
- 山冈史之
- 陈明开
- 孟庆民
- 村上阳亮
- 刘辉
- 王益魁
- 前田笃
- 李维忠
- 吴正明
- 周文辉
- 邹家春
- 钱雪松
- 森俊介
- 片山洋平
- 戚志
- 蔡耿锡
- 陈金宝
- 李国强
- 李彦波
- 沈浩
- 李承俊
- 王世敬
- 陈萌
- 孙永君
- 彭庆波
- 揭长安
- 望月隆久
- 毛从强
-
-
马志寅;
李富华;
陈天昊
-
-
摘要:
为了解决传统电压缓冲器建立时间较长、功耗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翻转电压跟随器(Differential Flipped Voltage Follower,DFVF)的AB类缓冲放大器。电路主要由作为输入级的DFVF和基于反相器的输出级组成。与其他缓冲器相比,该电路结构简单,晶体管数量少。由于使用了AB类的缓冲器,因此输出电流不受偏置电流的影响,并且静态电流小。采用SMIC 0.18μm工艺对电路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1.8 V电源电压、全电压摆幅下,能在0.56μs的建立时间内驱动1 n F的电容负载,同时静态电流只有5μA,可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列驱动。
-
-
郭亚鹏
-
-
摘要:
缓冲器是飞机起落架的重要功能部件,使用动力学仿真软件对飞机起落架缓冲器性能进行分析具有可视化高、操作灵活等优点。基于AMESim平台对双腔起落架缓冲器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双腔起落架缓冲器的力学模型,根据双腔起落架缓冲器结构及工作原理搭建仿真模型,给定输入参数,分析了缓冲器的吸能过程,仿真得到缓冲器的各项基本性能指标。将仿真结果与对应参数下的落震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中的缓冲器功量图曲线趋势相近,各项性能指标误差较小,说明仿真结果可信。仿真结果对飞机起落架性能仿真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
-
周瑞鹏;
宋德军;
陈熠
-
-
摘要:
不同下沉速度下,起落落震油孔流量系数、气体多变指数在计算过程中的选取有一定差别。基于ALTLAS软件,对某型舰载机起落架不同下沉速度工况进行分析,并结合落震试验数据对流量系数、气体多变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常值气体多变指数、流量系数在不同下沉速度下取值,对起落架缓冲性能影响较大。通过试验实测值与本文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使得垂直载荷峰值大小与实测结果误差在3%以内,验证了不可测参数取值范围,为舰载机起落架缓冲器计算提供重要参考。
-
-
杜金柱;
卢学峰;
陈熠
-
-
摘要:
为了解决舰载机突伸缓冲器的设计与试验问题,从舰载机前起落架的设计要求和约束出发,提出了一种兼具能量吸收、停机高度控制和突伸的缓冲器结构形式。针对此结构,给出了基于理论分析进行突伸性能预测的方法。同时,也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和仿真;并与遗传算法结合,给出了指定行程下突伸速度边界对应的质量。最后,进行了突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突伸速度主要取决于突伸行程和突伸质量,而轮胎压力不是主要因素。
-
-
魏延刚;
武树暄;
司马娅轩;
张媛;
宋亚昕
-
-
摘要:
为了提高缓冲器的能量吸收率和改善缓冲器的回弹性能,发明了一种带动板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 Polyester Elastomer,TPEE)与棱锥台楔形机构组合式缓冲器,根据楔形机构和动板机构基本力学原理以及TPEE粘弹性本构关系模型,应用有限元方法对这种组合式缓冲器静压试验进行仿真研究,求解出静压试验压缩和回弹全过程中缓冲器的阻抗力、各种能量和能量吸收率,以及各元件的应力等。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有限元方法计算出的阻抗力和能量吸收率的结果与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所获得的阻抗力和能量吸收率非常接近;有限元方法计算出的等效应力结果,可为各主要元件的选材和结构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
-
贾宏丽;
辛洪兵;
周顺豪
-
-
摘要:
目的为了降低轮足式包装搬运机器人在仓储运输等工作过程中受到振动冲击时对工作性能的影响,实现轮腿结合处的减振功能需求。方法提出一种油压缓冲器与机械减振装置相结合的设计方案,分别用能量法和有限元法分析减振装置中主要弹性元件的刚度系数,比较采用不同结构弹性元件条件下驱动轮的刚度特性。结果设计了具有油压缓冲器与平面S形弹性片的轮足式包装搬运机器人驱动轮机构,并进行了样机的轮式移动实验和环境冲击实验。实验过程中机器人的本体运动幅度波动很小,运行平稳,表明轮足式包装搬运机器人减振装置能有效地减少落地冲击,降低环境对包装件的物理冲击,验证了该减振装置设计的合理性与实用性。结论该减振装置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少轮足式包装搬运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振动冲击,减小环境对包装件的物理作用,提高机械本体与电气元件的安全性,使它的工作性能更加稳定。
-
-
董辰
-
-
摘要:
阐述一种基于迷宫布线算法的时钟树生成算法,该算法集成了缓冲器插入、缓冲器驱动能力和拓扑生成,并能够考虑一般缓冲器插入位置,以实现稳健的时钟偏斜控制。探讨用于预估延迟和斜率的准确时序分析引擎以及用于在时钟树综合期间更好地减少偏移的平衡布线方案,可以通过缓冲器驱动能力进行积极的缓冲器插入,并保持准确的延迟信息和低偏移。实验结果表明,综合结果不仅满足信号完整性约束,而且保持合理的偏斜。
-
-
马文瑞;
闫明
-
-
摘要:
针对一种平面六杆旋翼无人机起落架结构,为正确设置起落架缓冲器参数、提高无人机着陆稳定性、增强起落架缓冲性能,对平面六杆起落架缓冲器进行了参数研究。建立了平面六杆起落架虚拟样机落震仿真模型,给出了起落架与地面的接触模型,并对起落架进行了落震仿真。通过改变缓冲器刚度与阻尼,对比分析了起落架落震时接触力、加速度、位移的变化规律,为自适应起落架缓冲器参数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
-
李新豪;
余新生;
何薇
-
-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梯已经成为我们在楼宇出行必不可少的室内交通工具,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形成了紧密联系。电梯快速发展的同时,电梯安全也越来越受关注。本文针对电梯可能出现冲顶和蹲底的安全隐患,就电梯的防止超越行程保护进行探析,分别论述了强迫换速开关、限位开关、极限开关的设置要求及检验方法,以方便行业人员交流学习,更好的保障电梯使用安全。
-
-
Ren Jia;
任佳;
Mu Rangke;
牟让科;
Yang Jianbo;
杨建波
- 《2017年(第三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
| 2017年
-
摘要:
针对某型无人机前起落架在落震试验中出现的缓冲器卡滞故障,以该起落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构型,建立了落震动力学模型.采用优化的方法选择最优的缓冲器参数,由于卡滞缘故,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不符,无法满足地面垂向载荷的要求.进而对缓冲器油孔、机轮带转速度和缓冲器支柱安装角度等参数对缓冲器摩擦力以及落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机轮带转速度和缓冲器支柱安装角度对缓冲器摩擦力的影响很大,卡滞现象是因为起落架刚度不足引起的,调整支柱安装角度可有效减小缓冲器摩擦力,减小地面垂直载荷.
-
-
-
-
陈时虎;
石兴
- 《2014年铁路重载运输技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分析了重载列车的技术特点,对国内外各种铁路货车用缓冲器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重载货车缓冲器适宜采用摩擦胶泥组合式结构.针对既有MT-2型缓冲器存在的容量较小、HM-1型缓冲器存在的阻抗较大等问题,改进研制了新的摩擦胶泥组合式缓冲器.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新研制的缓冲器较MT-2型缓冲器容量提高35%,在冲击速度3~10 km/h时阻抗力较HM-1型缓冲器平均降低21%~25%.
-
-
HUANG Chao;
黄超;
WANG Kai-yun;
王开云
- 《第十届全国交通运输领域青年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介绍了弹簧摩擦式缓冲器MT-2的工作原理,运用SIMPACK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了摩擦式缓冲器MT-2的模型.分析了冲击试验中缓冲器的预压力、冲击速度、斜面角度对缓冲器阻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预压力增大,缓冲器的冲击行程将变小;冲击速度增大,缓冲器的行程将增大,阻抗力增大;楔块与中心楔块、楔块与弹簧座以及楔块与固定斜板间的角度增大,缓冲器的行程减小,阻抗力增大.
-
-
宋彦南;
徐继红
- 《中国航空学会飞机总体分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
| 2012年
-
摘要:
在Y12F型机起落架落震试验过程中,通过几种不同阻尼特性缓冲器的落震数据及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对缓冲器正、反阻尼孔的尺寸及组合形式进行优化,以此达到优化缓冲器性能的目的.优化后的缓冲器性能经过落震试验验证,更适于装机使用.
-
-
guojun;
郭军;
maxiaoli;
马晓莉;
mourangke;
牟让科
- 《第17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14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飞机起落架功能之一就是减缓飞机在着陆、滑跑等地面操纵过程中冲击载荷,减少起落架与相关机体结构的疲劳损伤、动态应力水平,提高飞机结构疲劳寿命、乘员舒适性、装载安全性和飞行员控制飞机地面操纵的能力.起落架缓冲性能主要依靠缓冲系统来实现,缓冲系统由缓冲器和轮胎组成.起落架结构、布局的合理设计以及动态特性(缓冲性能)的最优设计对于飞机着陆、滑跑过程至关重要.本文主要讨论了该类型飞机前起落架缓冲器工作性能.经过对起落架缓冲器特性的力学研究,建立了该起落架缓冲器的空气弹簧力、油液阻尼力等表征缓冲器特性关键参数的数学模型,与起落架动力学方程组合建立起整个起落架的数学模型,基于此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对该起落架进行了落震计算分析,并结合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最后经过优化算法,完善了该缓冲器的设计参数,提高了该起落架的缓冲性能.
-
-
-
-
边宝龙;
江博水
- 《2012年LMS中国用户大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以某型飞机摇臂式主起落架为例,介绍了一个联合仿真研究起落架缓冲性能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首先利用LMS Virtual.LabMotion 建立了多体动力学分析模型,然后根据缓冲器参数建立LMS Imagine.LabAMESim 缓冲器液压模型,最后通过两个软件的联合,仿真计算了某型飞机主起落架的缓冲性能。通过对缓冲器参数的调整,优化了缓冲器设计,为起落架的试验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提供了一个研究起落架缓冲性能的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