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探测器
月球探测器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764篇,主要集中在航天(宇宙航行)、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天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9篇、会议论文116篇、专利文献2919191篇;相关期刊273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百科知识、航天员等;
相关会议62种,包括2014年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第三届探矿工程学术论坛、第二届全国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研讨会等;月球探测器的相关文献由95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熇、刘莉、庞之浩等。
月球探测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19191篇
占比:99.98%
总计:2919906篇
月球探测器
-研究学者
- 张熇
- 刘莉
- 庞之浩
- 王大轶
- 郗晓宁
- 刘林
- 周思达
- 朱毅麟
- 陈树霖
- 刘兴高
- 李国栋
- 黄翔宇
- 任德鹏
- 胡小工
- 关轶峰
- 刘磊
- 李春来
- 樊敏
- 江山
- 陈昭岳
- 刘暾
- 吴学英
- 崔乃刚
- 平劲松
- 曾国强
- 曾福明
- 李俊峰
- 李海涛
- 李飞
- 杨武
- 段广仁
- 苗建印
- 荆武兴
- 董威利
- 赵玉晖
- 邓湘金
- 陈建新
- 严韦
- 任鑫
- 何英姿
- 刘勇
- 刘建军
- 单永正
- 周文艳
- 孙泽洲
- 宁晓琳
- 张南富
- 张洪波
- 张红星
- 易慧
-
-
樊敏;
胡小工;
李海涛;
刘勇;
王宏;
程承
-
-
摘要:
针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如何支持月球探测器导航的问题,根据信号功率电平计算模型,辅助航天器姿态模型信息,全面考虑发射/接收天线增益方向特性、飞行轨道特征、飞行姿态和天线安装位置及指向等因素,改进GNSS信号可见性分析方法,并利用嫦娥-5T1探测器的实测数据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正确性。以嫦娥五号探测器为例,利用该方法分析了GNSS信号可见性,结果表明:相比单GPS系统,采用GPS+“北斗”双模工作模式,可以显著增加可见卫星数,最大增幅可达100%。对于地月转移轨道段,接收机载噪比门限达到21 dBHz即可满足月球探测器GNSS导航定位的可见卫星数需求。
-
-
朱迎新;
马俊平;
张猛;
杭高
-
-
摘要:
近年来,新一代运载火箭承担了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入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新一代运载火箭技术具有跨度大、状态变化多、飞行子样数量较少、承担的发射任务极其重要等特点,因此,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总测的质量控制不可小觑。
-
-
张熇;
吴成赓;
刘立辉;
孙洁;
贺碧蛟;
蔡国飙
-
-
摘要:
考虑到月球探测器着陆过程变推力发动机工作可能引发羽流热效应,通过差分求解N-S方程与直接模拟蒙特卡洛(DSMC)耦合的方法,针对探测器变推力发动机羽流的连续流区与稀薄流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着陆过程不同状态探测器表面的羽流气动热流密度分布,分析了探测器在不同高度及坡度受到的羽流热效应,研究了探测器因落月惯性与发动机延时拖尾等特殊工况羽流气动热的影响程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探测器受到的羽流气动热影响总体随着发动机出口与月面间距离减小而急剧增强,随着距离减小至0.434 m,热流密度最大值为429 kW/m^(2),而且月面坡度对羽流热效应有减弱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探测器关机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撑,为探测器关键部位的热防护提供输入,为探测器整体的设计优化提供服务。
-
-
景争艳;
宋世民;
刘加明
-
-
摘要: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是嫦娥工程三期采样返回任务中国首个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是“绕、落、回”探月任务的第三步。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升空,2020年12月17日返回器携带月壤完成回收,首次实现了中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
-
董佳伟
-
-
摘要:
北京时间6月28日17时55分52秒,美国火箭实验室的电子号火箭托举光子上面级和顶石月球探测器成功从新西兰玛西亚半岛LC-1B发射台起飞。顶石月球探测器任务是美国宇航局月球门户空间站在月球近直线肇轨道(NRHO)开展任务的探路先锋,将探索长期在月球NRHO轨道运行和月球自主导航定位。顶石月球探测器为12U立方星(20厘米×20厘米×34.05厘米),体积接近家用微波炉,重约25千克。
-
-
李嵩
-
-
摘要:
在经过多次推迟之后,预计于8月29日首飞的美国太空发射系统(SLS)因发动机故障再次推迟发射.如果说2020年是"扎堆探火年",那么2022年原本是"扎堆探月年".美、俄、日、印、韩等国都曾宣布将在2022年开展探月活动.但截至8月底,除美国的"阿尔忒弥斯1"任务将很快开始实施,韩国的首颗月球探测器正在飞往月球外,其他国家的探月计划有的悄无声息,有的早已宣布推迟.原因何在?
-
-
无;
彭志强(指导);
刘丽玲(指导);
陈鼎昆(指导);
郭太阳(指导)
-
-
摘要:
“嫦娥奔月”“欲上青天揽明月”……中国人很早就有飞天揽月的梦想。进入21世纪后,我国开启了月球探测工程。2007年10月,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13年,“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开始月球巡视工作;2019年,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月球样品,实现我国首次月面采样返回。
-
-
李时雨;
苏晨;
李鉴
-
-
摘要: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长征五号火箭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出地球;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从月球挖到的月壤,安全回到祖国大地。23天的探月之旅,嫦娥五号完成了一次对接、六次分离,两种方式采样、五次样品转移,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满载而归。
-
-
冉冉
-
-
摘要:
1959年10月下旬,一名叫爱德华多·迪亚兹·西尔维蒂的墨西哥间谍潜入美国驻墨西哥城大使馆。30岁的温斯顿·斯科特西尔维蒂身材高大,说话得体,头发光滑,出身于一个斗牛士家庭。他曾在墨西哥的秘密警察联邦安全局(以下简称DFS)学习间谍活动。在冷战期间,苏联向墨西哥城派遣了大批间谍。中情局为了对抗苏联,与墨西哥特勤局开展了合作。
-
-
徐璐媛
-
-
摘要: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搭乘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升空,奔赴月球。嫦娥五号是我国首个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目标是采集至少2千克月球样品,并预计在12月17日左右将样品带回地球。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嫦娥工程将完成"绕、落、回"三部曲的第三阶段目标,也意味着人类时隔44年再次从月球带回岩石和土壤样品。
-
-
-
WANG Chuang;
王闯;
ZHANG He;
张熇
- 《第二届进入、减速与着陆(EDL)技术全国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有别于传统航天器,月球探测器软着陆过程中需经历全新的冲击动力学环境,月面工作设备(有效载荷、巡视探测器)必须经历该载荷环境.本文针对典型软着陆工况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探测器软着陆过程中的动力学响应,采用加速度响应的冲击响应谱描述探测器软着陆冲击力学环境.为合理简化探测器的环境试验考核类型,针对探测器的冲击力学环境,本文提出了采用分频段(0~10Hz、10~100Hz、100~2 000Hz)验证的方法进行等效考核,针对0~10Hz频段的载荷,基于冲量等效的原理简化为静载,针对10~100Hz频段的载荷采用正弦环境条件替代,针对100~2000Hz频段的载荷采用随机环境条件.该方法在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
-
刘志;
靳宗向;
刘永强;
周杰;
柏合民
- 《2015空间机构技术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着陆缓冲机构是着陆器实现月球或行星探测软着陆的关键部件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软着陆探测任务的成败.本文在国内外着陆缓冲机构的基础上,对提出的几种机构构型方案从缓冲耗能、稳定性和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方案评价.针对一种探测器姿态可调整的着陆机构构型方案开展了概念设计和参数分析,通过建立着陆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着陆及姿态调整动力学仿真计算.可供后续深空探测任务着陆缓冲机构方案设计借鉴和参考.
-
-
-
-
-
-
-
Yang Yuan;
杨源;
Guo Jia;
郭嘉;
Jing Wu-xing;
荆武兴;
Wan Zi-ming;
万自明;
Wu Li-jun;
武立军
- 《第18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18th CCSSTA 2017)》
| 2017年
-
摘要:
本文借助高斯伪谱法,对月球软着陆中的主减速段制导律进行了研究.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动会大大降低探月成本,约为传统液体火箭发动机成本的1/20,但固发不能像液发那样随时开关机,只能耗尽关机,给制导律的设计带来较大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高斯伪谱法优化主减速段轨迹,将有约束的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给出了可用的制导指令,且能够有效避免初值敏感的问题.此外本文针对基于固发可能出现的工况和设计要求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能够很好地满足多种终端和过程约束,具有较高的制导精度.
-
-
Yang Yuan;
杨源;
Guo Jia;
郭嘉;
Jing Wu-xing;
荆武兴;
Wan Zi-ming;
万自明;
Wu Li-jun;
武立军
- 《第18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18th CCSSTA 2017)》
| 2017年
-
摘要:
本文借助高斯伪谱法,对月球软着陆中的主减速段制导律进行了研究.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动会大大降低探月成本,约为传统液体火箭发动机成本的1/20,但固发不能像液发那样随时开关机,只能耗尽关机,给制导律的设计带来较大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高斯伪谱法优化主减速段轨迹,将有约束的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给出了可用的制导指令,且能够有效避免初值敏感的问题.此外本文针对基于固发可能出现的工况和设计要求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能够很好地满足多种终端和过程约束,具有较高的制导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