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
郑观应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65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5篇、会议论文31篇、相关期刊397种,包括学理论、广东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2014中国广州第二届国际养生大会、纪念郑观应先生诞辰一百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等;郑观应的相关文献由595位作者贡献,包括夏东元、葛群、杨华山等。
郑观应
-研究学者
- 夏东元
- 葛群
- 杨华山
- 邓景滨
- 罗红希
- 邵建
- 陈康衡
- 刘圣宜
- 张华腾
- 伍国
- 刘国军
- 周辉湘
- 宋德华
- 崔运武
- 张大伟
- 张泽洪
- 张磊
- 徐松荣
- 武曦
- 汤奇学
- 肖飞
- 胡剑宾
- 苏小和
- 邬国义
- 郑洪
- 黄群
- 乐策
- 何世龙
- 何从新
- 倪正茂
- 冯天瑜
- 刘增合
- 刘振宇
- 叶世昌
- 向中银
- 吴晓波
- 吴有凤
- 孙炳芳
- 尹美英
- 庄国土
- 张恒
- 张翕喆
- 徐新平
- 徐映奇
- 方志钦
- 昌切
- 朱作鑫
- 朱光甫
- 朱鸿翔
- 李启成
-
-
邵建
-
-
摘要:
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惨败,以及被迫签订了一系列更加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后,开始了一场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手段,以“自强”“求富”“制内”“御侮”为主旨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兴起,催生了大量的新式企业、新式学堂,为近代中国产业体系、科学体系、教育体系等方面的转型发展,为中国走向近代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过程中,相当数量的洋务企业家、实业家在晚清商业领域甚至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他们勇于担当,克服万难,参与兴办了大量的军用和民用工业,让中国实现了近代工业从无到有并落地生根的壮举。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以郑观应为代表的为数众多的洋务派企业家以实业报国的具体行动展现了这一代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
-
徐秋意;
左世元
-
-
摘要:
汉阳铁厂在招商承办之初,面临资金不足、焦炭缺乏、管理混乱等问题,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在盛宣怀的邀请下,郑观应临危受命,出任铁厂总办。他提出《铁厂次第筹办张本六十条》,为铁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对推动萍乡煤矿的开发、人才培养和铁厂整顿等作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明显成效。由于性格耿直,同盛宣怀在用人理念方面存在分歧,郑观应推动铁厂的工作并不顺利,在铁厂工作近一年两月后辞职。
-
-
李政阳
-
-
摘要:
18世纪后叶到19世纪末,清朝面临不同的国际环境。如何处理与外国的关系是郑观应均势思想的具体体现。他摒弃“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以“富强救国”为宗旨,在边防、海防、练兵等军事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了以民族利益为核心的均势思想。这一思想主张的军事自强与利益相关国家进行“联”或“抗”,以国家利益为导向采用“变”均势主体的方式以图存、图强,是中国近代先进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
林曦;
李永宸
-
-
摘要:
对晚清时期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与郑观应的《中外卫生要旨》成书背景、内容异同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随息居饮食谱》所蕴涵的卫国卫生、教化民众的思想,超越了传统养生著作偏向关注个人保健的局限性,与郑观应立品保身、治身治国的理念相契合.两书体现了近代中医养生思想从传统的以节饮食、慎起居、调情志为手段,以延年益寿为目的,演变为把个人养生与民众教化、国家治理联系在一起,或通过研究西方养生之法,以开放包容态度,吸纳西方养生方法与卫生思想,补传统养生之不足.
-
-
-
王锐
-
-
摘要:
长期以来,"开眼看世界"成为中国近代史书写中的重要内容,研究者也在不断地表彰能被视为"开眼看世界"的人物.但是,从今天的角度出发,除了要关注相关历史时期的人物是否"开眼看世界"之外,还需以今天我们对于近代以来世界形势的基本认知,去审视那一代人的思想,尤其是关注他们的这种"开眼看世界",究竟是否看到了近代世界一些本质性内容;他们的"看世界",是有条件接收比较充足的信息,还是建立在信息缺失的基础之上;他们是从中国所处的地位与中国解决困局的需要出发去"看世界",还是在不知不觉间被域外知识与意识形态宣传所"带入",以至于只能看到一个后者所希望他们看到的世界,甚至通过这种世界认知来回视中国.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评估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
-
-
黄萌
-
-
摘要:
郑观应是清朝末年著名改良思想家和实业家.文章通过分析郑观应的教育思想,由"中学其本,西学其末"和公德思想两个方面归纳郑观应教育思想中所体现出的文化观,即坚持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面对当代复杂的国际环境,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合理地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文化更充分地融入到文化全球化之中.
-
-
廖迈伦
-
-
摘要:
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郑观应曾言:“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也,治天下之本也。”诚然,培养学生教育其愈加优秀是学校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在学校的悉心培养下,多名学生在科技创新领域收获了满满荣誉和累累硕果,如第10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获得者杨宇恒,将未来工程师大赛全国一等奖收入囊中的刘凯源,均是其中的佼佼者。
-
-
胡其柱
-
-
摘要:
郑观应早年怀抱儒道济世之心,批评恶俗劣习,借助因果报应和天诛神谴劝导世人弃恶从善,间或透露出对国家介入的期待.担任买办日久,他更加意识到洋商背后的国家强力支持,遂萌生通商务、兴制造、强国家的洋务思想.参与洋务受挫和中法战争又让他转变观念,形成"以议院书院为体,以通商制造为用,以中国圣教为本"的变法理念.追溯郑观应思想的演进路径,分析其变法思想的转换轨迹,厘清儒家关怀、道教信仰和西学知识在其思想架构中的逻辑关系,有助于理解郑观应及其思想体系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
-
-
-
-
-
-
-
-
-
-
-
李嘉曾
- 《纪念郑观应先生诞辰一百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笔者认为,在郑观应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创新是一个重要特征,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文中介绍了郑观应思想创新的主要表现的四个方面,即意识超前、借鉴集成、批判求变和个性张扬,分析了郑观应创新思想的社会意义:体现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先进世界观;反应了改良主义者追求变化的积极心态;有利于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