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近代

中国近代

中国近代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305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43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806篇;相关期刊1264种,包括江汉论坛、求索、天津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史学——第三届近代中国与世界暨纪念近代史所成立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年中国留学文化学术研讨会、2008年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等;中国近代的相关文献由2699位作者贡献,包括左鹏军、陶德臣、李玉等。

中国近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43 占比:51.88%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27%

专利文献>

论文:2806 占比:47.84%

总计:5865篇

中国近代—发文趋势图

中国近代

-研究学者

  • 左鹏军
  • 陶德臣
  • 李玉
  • 章楷
  • 苏全有
  • 郑大华
  • 吴乃华
  • 戴建兵
  • 易剑东
  • 焦润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屈振辉
    • 摘要: 中国近代职业生涯思想非常丰富、各具特色。曾国藩、梁启超、黄炎培、陶行知、邹韬奋、胡适等人阐述其思想时,都在不经意间表达了其职业生涯思想。他们的职业生涯思想大多蕴含于职业教育思想中,其中在注重职业兴趣、个人能力、社会环境和职业选择等很多方面已接近现代职业生涯理论。
    • 唐晓斌
    • 摘要: 在近代中国,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很多西方艺术也进入我国,对我国社会、民众都带来了极大影响。近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虽然处于动荡的状态,但是西方管乐艺术的发展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并且以西式管弦乐队、军乐队、管乐队、流行爵士乐队、学校教育等多种方式快速发展起来。西方管乐艺术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音乐艺术范畴,拓展了中国音乐艺术发展领域,对此本文就西方管乐艺术在中国近代的发展情况进行简单分析。
    • 陈永
    • 摘要: 在中国近代,来华西人与中国音乐界的互动交流,形成了海外汉学中的中国音乐文化“共同体”。此“共同体”的学术基础及其研究进展,是中国近代音乐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音乐史学界的充分重视。近年来,国内音乐学界对这一“共同体”的学术研究,有所关注,但只是一些不成系统的零星作业,尚待推进和深入。本文借助海外汉学学科的学理基础,对中国近代中外音乐交流史研究的必要性、学术基础和学科构建等问题,进行了概略性探讨,以期探索实践“以中释中”→“以西释中”→“阐释和合”→“和而不同”的学术范式,推动中国近代中西音乐交流史学科研究的迈进和完善。
    • 张连磊; 梁诚; 王健
    • 摘要: 身体作为历史、社会、文化及教育的载体,始终处于生成之中。在中国近代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体育教育场域中的女子身体呈现出多种生成形态:健体强国取向的从属身体、国民身份与男女平等取向的觉醒身体、健康健美取向的塑造身体、师资培养与运动竞赛取向的专业身体。女子身体的生成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实现的,取得民族独立、推进中国近代化的民族国家话语并不是唯一动力因素,女权运动及教育近代化发展等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其间,束缚与解放、被动与主动共同存在,表现出女子身体生成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也使我们从另一种视角认识了中国近代女子体育教育,展现了其立体、丰富的内涵。
    • 郭常英
    • 摘要: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文献整理与研究作为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近年一直在向前推进,学术团队资料挖掘与学术探索成果颇丰。对学界状况的分析及研究进展的回顾,有助于展示学术成果,为研究者鼓足信心,推动研究不断扩展。慈善义演研究长期存在文献整理缺乏,未刊档案和地方性报刊未能开发利用,相关学术探讨未能得到学界重视等多方面的问题。随着文献搜集整理工作的推进,学术研究正在扩展并得到学界积极关注,跨领域研究展现出新的面貌,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使研究视野拓展,相关研究推进了理论构建,成为中国慈善史、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学术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也一定会推进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 李济泰; 李敏
    • 摘要: 始建于1861年的加思栏花园是澳门历史上政府为公众营造的第一个城市公园,也是中国近代城市首批建造且原有风貌保存至今基本完好的公园文化遗产,富有南欧城市花园的营造特色和中西合璧的园林建筑艺术风格。本文通过较详尽的文献搜集、考证和实地调研,梳理了大量碎片化历史信息,论述了加思栏花园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色,分析认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文化遗产属性及符合世界遗产评价标准的若干突出的普遍价值。
    • 陈永
    • 摘要: 21世纪以来,以汪毓和、陈聆群和刘再生等为代表的中国近代音乐史学学者,相继修订、写作并出版了几部新面孔的中国近代音乐史专著,他们对世纪之交的“重写音乐史”论争中所提出的诸多问题,如对音乐家的入史选择、叙述模式和历史评判等,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部分的改进,但依旧留下了隐而不显的近代音乐家名册,如洛辛、丁珰、胡敬熙等,这便是本文纳入“隐册”范畴的研究对象。中国近代音乐家的“隐册”,给音乐史的研究和教学,带来了知识和学术的诸多“困扰”,亟待在学术观念、研究方法和价值判断上,予以新的研究范式的求证。新的研究,须回归实证的研究传统,关注“被遗忘权”的新式法规的运用,厘清中国近代音乐史的史事,实证其“隐事”,匡正其“隐册”。
    • 邢肖肖; 邱丽娟; 高洪苓; 全迎萍
    • 摘要: 中国化学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中国化学家的贡献为中国化学学科乃至世界化学研究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两位大学生的交流以及穿越旅程为主线,讲述了中国近代和古代的几位杰出化学家的主要成就及创新精神。旨在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其正确的责任感及爱国情怀。
    • 于潇; 汪晨
    • 摘要: 我国近代第一部官方编制通行全国的《幼稚园课程标准》颁行于1932年,其影响深远。该标准的起草、讨论与颁行,呈现了课程标准从无到有的运转逻辑,归结出在编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审慎作出决定,坚守正确立场,充分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重视组织与编审队伍的专业性与相对稳定,紧密结合国情,传承我国优秀文化教育传统,批判地借鉴国外经验,注重全国统一与地方弹性相结合,关注官方与民间的良性互动,完善拟定草案、审议、公布与实施等诸多环节的工作,这些经验对于当前编修学前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有较大启示。
    • 陈卫平; 汤颖
    • 摘要: 近些年来,常常看到这样的论调:中国近代哲学对于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学的批判,造成了割断传统命脉的灾难。这是站不住的。中国近代哲学的主要论域集中在四个方面:历史观、认识论(知行观)、逻辑和方法论、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考察这些论域可以看到:就中国近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纵向联系来说,是变革和继承的统一,这意味着中国近代哲学不是简单地否定传统哲学,而是赋予传统哲学以近代的活力;就中国近代哲学与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横向联系来说,是变革和融合的统一,这意味着中国近代哲学受到西方哲学的影响,但不是它的搬运,而是结出了中西融合的创造性成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