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李鸿章

李鸿章

李鸿章的相关文献在1952年到2022年内共计411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00篇、会议论文14篇、相关期刊1302种,包括安徽史学、历史教学问题、领导文萃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张家口·冬奥会与一带一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工程史学术研讨会、长三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建设研究生学术论坛等;李鸿章的相关文献由2979位作者贡献,包括贾熟村、董蔡时、雷颐等。

李鸿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00 占比:99.66%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34%

总计:4114篇

李鸿章—发文趋势图

李鸿章

-研究学者

  • 贾熟村
  • 董蔡时
  • 雷颐
  • 雪珥
  • 戚其章
  • 张鸣
  • 廖宗麟
  • 张宏杰
  • 佚名
  • 关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尚小明
    • 摘要: 庚子五月二十九日粤督李鸿章致盛宣怀电文中所谓“廿五矫诏,粤断不奉”,并非针对清廷五月二十五日“宣战”诏书,而是针对同日所发“集义民御外侮”谕旨。该谕经袁世凯电转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及盛宣怀后,盛宣怀立即致电刘、张、李,主张不必“拘泥”该谕,同时提出与各国互保东南的“补救”方案。张之洞率先对该方案表示支持,并加以补充,刘坤一随后跟进赞成,李鸿章则仅复以“廿五矫诏,粤断不奉”,未对互保方案表示意见。而后经过盛宣怀居间在刘、张与李鸿章之间密集沟通,再加上刘坤一直接电李征询意见,李鸿章终于在上海道余联沅及盛宣怀等与各国驻沪领事最后协商东南互保约款前,表态愿意与刘、张采取一致行动。中外互保东南原则达成后,刘坤一方收到荣禄寄来“宣战”电旨,并传给余联沅、盛宣怀。在盛宣怀建议下,刘、张、李均主张坚持原议,东南互保大局由此奠定。
    • 刘苏
    • 摘要: 《孙子兵法》强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清末名臣李鸿章的北洋海防战略,在甲午战争的硝烟中宣告失败。在其与日本的战略博弈中,“伐谋”上战略重心模糊不定,“伐交”上政策运用片面呆板,“伐兵”上作战准备消极被动,教训极为深刻。
    • 马晓荣
    • 摘要: 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创立于中法战争之后。此前,沿海虽组建有若干水师,但全国并没有统一的组织指挥机构。中法战争后,清廷鉴于海战失利的教训,在创建海军,组建海军中枢机构问题上很快取得共识。光绪十一年九月初五日,慈禧发布懿旨,声称:“海防善后事宜关系重大,……著派醇亲王奕总理海军事务,所有沿海水师,悉归节制调遣,并派庆郡王奕劻、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会同办理。正红旗汉军统领善庆、兵部右侍郎曾纪泽帮同办理。现当北洋练军伊始,即责成李鸿章专司其事。其应行创设筹议各事宜,统由该王大臣等详慎规画,拟立章程,奏明次第兴办”。
    • 张珍珍
    • 摘要: 在时代之交过渡之期的晚清,社会剧变,中西文化碰撞,二律背反,李鸿章,毁誉参半之人物,其家训因循与开拓并存。家庭教育坚持笃向传统经学和道德的固本之道,提倡教子正道,经书不可不读,传承孝悌、慈善、勤俭等传统道德。同时,迈出了接受“西学”的第一步,定位“西学”的器物之用,家庭教育中倡导学习西文,开启家庭教育更迭和嬗变。以史为鉴,在家庭中推进政治思想教育,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四个意识”;从传统家训中汲取营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家庭教育,这是李鸿章家训的时代意蕴和旨趣所在。
    • 周振国
    • 摘要: “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著名政治家翁同龢对其弟子的寄言,意思是说,遇到大事不要慌张,要沉得住气,要有定力,定静才能生慧。苏洵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李鸿章的“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讲的都是这个意思。
    • 王德君
    • 摘要: 在21世纪发展的今天,中西文化的融汇贯通体现在了各行各业。其中餐饮的发展就是如此。就好比左宗棠鸡(General Tso's Chicken)、李鸿章杂碎(Chop Suey)、芝麻鸡(Sesame Chicken)等,这些是风靡海外的中餐,备受西方食客追捧。然而事实上,被外国人道之津津、食之津津的这些中餐,在我们国内这片中餐的创推之地上,却几乎闻所未闻。如此看来,貌似这些中餐并不“正宗”。但恰恰是这些菜品在海外为中餐扬名,使中餐广为传播。
    • 杨雨洁
    • 摘要: 晚清洋务派名臣曾国藩以安分守拙的道德主义政治观为代表的政治思想发展演变及最终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幕僚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李鸿章作为曾国藩极为器重的幕僚,得到后者悉心栽培与提点。由于时代变化以及个人经历、性格的差异,李鸿章形成了不拘成法的功利主义政治观。与曾国藩"用兵在人而不在器"的观点不同,李鸿章的西洋武器观是见利则力求效法。通过介绍西洋武器的实战功效,强调西洋武器对自强的帮助,组建新式淮军取得战果,李鸿章对曾国藩晚年政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使之逐渐认识和接受西洋武器。曾国藩晚年西洋武器观的转变,为其实践"取夷智、制夷器、以夷制夷"的洋务思想扫除思想障碍,促进了晚清洋务运动乃至中国近代化发展。
    • 刘兴亮
    • 摘要: 本文以重庆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李鸿章致周恒祺十通书札为研究对象,在对书札进行整体移录的基础上,略行考释,定其年代,辨正所系人物、事迹。此批书札可真实还原李鸿章、周恒祺双方交往的部分细节,亦能为研究晚清漕务、海防、赈事以及官场生态提供一批新材料。
    • 顾建娣
    • 摘要: 同治二年,李鸿章拒派淮扬水师赴援临淮以助湘军平叛苗沛霖。李鸿章先以各种理由拖延,在曾国藩一再催促甚至威胁要劾奏的情况下,不惜正面对抗,直接上奏朝廷,陈明军情和拒赴临淮的原因。最终李鸿章以水陆师互相配合,攻克苏州。曾国藩得此消息,十分惊喜,不再计较李鸿章的不听命行为。李鸿章抗命成功,在于清廷和曾国藩、李鸿章一样,也希望尽早打败太平军,不愿借洋师“助剿”苏南等地的太平军,因而在处理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分歧时,采取了灵活的应对方式。
    • 李曼
    • 摘要: 曾经的中国距离“现代科技”有多遥远?这种差距可以用几个例子来直观感受一下。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同一年,诺基亚在芬兰成立;1876年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时,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902年张之洞创立湖北师范学堂,同年,威利斯·开利制作出了第一台空调。这些发生在同一时间里不可思议的两件事,可以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从前的中国科技有多么落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