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力学、数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专利文献8318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数理天地:初中版、数理天地:高中版、物理教学等;
追及问题的相关文献由137位作者贡献,包括赵生武、周丽、林发辉等。
追及问题
-研究学者
- 赵生武
- 周丽
- 林发辉
- 熊斌
- 赵毅成
- 陈习羽
- 陶成龙
- 顾康清
- 乐家骏
- 于莹
- 付红周
- 伍中南
- 何建强
- 余冰
- 余经纬
- 侯钦宪
- 关中华
- 冉显志
- 冯少华
- 刘永琪
- 刘涛
- 刘爱琳
- 刘诗浩
- 华彬昌
- 华新
- 印传俊
- 史宏云
- 史献计
- 叶从希
- 叶晓山
- 向明
- 吕华彬
- 吴华
- 吴廷永
- 吴强
- 吴彩玉
- 吴选根
- 周新华
- 夏明钰
- 夏田豪
- 姚卿传
- 姚国祥
- 姚小琴
- 姜玉梅
- 孙振飞
- 宁鹏程
- 宋鼎
- 常学祥
- 康乐
- 张卫光
-
-
潘秀亮
-
-
摘要:
初中生应当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计算、推理等活动过程,而钟面角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追及问题的提取,绝对值的使用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1教学背景如图1,时针与分针的夹角问题是学生经常遇到的一类有趣但又相对惧怕的数学计算问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动手实践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数学认识和经验的同步增长。
-
-
-
夏田豪;
许科挺
-
-
摘要:
1背景不久前,就读小学五年级的侄子遇到了一个小学数学追及问题,题目也仅仅是要求学生能够列出简单的方程,但是,侄子对于这个题目的“奇思妙想”却引发了我的思考.
-
-
郑吴凡;
姜玉梅;
史宏云;
叶晓山
-
-
摘要:
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在于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创设"追及问题"情境,将安全教育融入物理教学,让学生模拟、探究、分析"追及"情境,锻炼学生将问题情境与知识联系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
-
王锋
-
-
摘要:
一次函数中的相遇与追及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题型.其难点是从图象的特殊点中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本文通过对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让同学们"拨云见日",掌握解题方法.例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A,B两地,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乙骑摩托车从B地到A地,到达A地后立即按原路返回,如图1是甲、乙两人离B地的距离y(km)与行驶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
-
-
周新华
-
-
摘要:
将行程问题融合到函数中进行考核,是近些年中考常见的题型.这种题以点的坐标与图像组合的方式呈现,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着重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与创新意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本文以用函数解决追及问题、相遇问题和常规问题为例,具体谈谈用函数解决行程问题的技巧.
-
-
沈建新
-
-
摘要: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变化多端,有固定时间的夹角问题、追及问题、"对称"问题、错误时钟问题等,此类问题主要涉及到分针与时针行走的路程(角度)、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看似变化颇多,但其中也有一些规律可循.首先,我们要对钟表盘面以及时针与分针的速度进行了解.钟表盘面被等分为12个大格,那么每个大格所对应的圆心角为360÷12=30°.每个大格又被分成5个小格,共60个小格,每个小格所对应的圆心角为30÷5=6°.
-
-
-
张效国1
-
-
摘要:
鲁教版初二上学期最后一章是一次函数.这一章是学生在学习了位置与坐标后,进一步利用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图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只是简单的模仿,今天做类似的问题能够做对,明天将问题稍作改变,就会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了,特别是路程问题中的相遇和追及问题,学生学起来尤为困难.
-
-
陈习羽
-
-
摘要:
图形计算器是一种能够绘制函数图像、解联立方程组以及执行其它各种操作的手持计算器.追及问题是一种多物体运动的动态过程,需要的较强图像分析和计算能力.借助图形计算器便捷的计算、直观的图形和仿真的模拟,引导学生对追及进行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发现物理问题的结论和理解物体运动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