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输血,自体

输血,自体

输血,自体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1年内共计24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8篇、专利文献3968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医学临床研究、中华理疗杂志等; 输血,自体的相关文献由900位作者贡献,包括赵砚丽、宋乃庆、张东等。

输血,自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8 占比:5.88%

专利文献>

论文:3968 占比:94.12%

总计:4216篇

输血,自体—发文趋势图

输血,自体

-研究学者

  • 赵砚丽
  • 宋乃庆
  • 张东
  • 张明礼
  • 严海雅
  • 刘海瑞
  • 崔虎军
  • 杜彦茹
  • 杜迎利
  • 潘道波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少强; 刘青; 袁荣荣; 孟子凡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提高手术自体输血率中的管理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实施自体输血的418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引入FMEA管理,进行持续改进,比较实施前后自体输血情况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风险优先数(RPN)的术中输血流程缺陷(504 vs.72)、临床医师自体输血意识欠缺(336 vs.96)、术前自体输血评估不准确(280 vs.96)、自体备血流程复杂(280 vs.108)明显减少,贮存式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人次及自体输血量明显增高,手术自体输血率由37.2%上升至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可以前瞻性自体输血风险管理,提高自体输血比例.
    • 雷波; 王雷; 赫金鑫; 王云娟; 李莹
    • 摘要: 目的 观察高出血风险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机体的影响,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且合并有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多胎妊娠等高出血风险的产妇,共130例.比较不同输血方式术前(T0)、血液回输后24 h(T1)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与T0时比较,T1时Hb、RBC、Hct、PLT均较术前降低(P<0.05);T1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较术前明显延长,FIB显著降低(P<0.05);输血后pH、HCO3-、BE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Hb、PLT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PT、APTT、TT延长小于对照组(P<0.05);pH、HCO3-降低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K+显著增高(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对机体影响小,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高出血风险的产妇,值得临床推广.
    • 田大治; 喻文立; 翁亦齐; 李代红; 刘伟; 周云辉; 郑虹; 滕大洪; 于杨; 李俊杰; 蒋文涛; 高伟; 蔡金贞; 张雅敏; 马楠
    • 摘要: 目的 探讨减少或避免肝移植术中输注异体血的系列血液管理改进策略对受者围手术期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8-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49例成人肝移植受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输血分为无输血组(21例)和输血组(28例).无输血组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56.3±11.6)岁;输血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54.3±14.2)岁.所有患者术中采用急性血液稀释、低中心静脉压、血液回收等麻醉管理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肝移植术中出血量.随机选取2019年1-7月未采取输血管理策略的40例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58.9±14.1)岁.收集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比较三组移植术后早期的肝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分别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x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无输血组与输血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出血量分别为(454.2±271.3)、(673.6±333.4)、(890.3±346.7)ml;q=-6.342、-5.286,P值均<0.05].无输血组ICU住院时间短于输血组和对照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36.4±9.1)、(44.3±14.9)、(58.2±21.1)h;q=-4.432、-3.824,P值均<0.05],术后第7天无输血组的ALT水平低于对照组[(56.8±32.1)U/L比(89.6±45.6)U/L;q=-3.358,P<0.05].结论 以不输血肝移植为目标开展多学科输血管理技术改进措施,可有效减少肝移植术中出血量,并有助于避免外科输血,且有利于受者术后早期恢复.
    • 喻茂文
    • 摘要: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到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拟实施手术治疗且术中需要输血的颅脑外伤患者,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自体回输,不足时异体输血)和对照组(异体输血),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及3 d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pH值、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结果]术后1 d、3 d,两组患者PT、APTT、TT、FIB、D-D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46<0.05).[结论]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颅脑外伤手术输血方案,不易引发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推广应用.
    • 罗晓双
    • 摘要: 目的 比较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义乌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输血方式分为自体输血组与异体输血组,每组30例.自体输血组采用自体贮存式输血方案,异体输血组采用异体输血方案.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和自体输血量、术前和术后3d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和凝血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自体输血组术后出血量为(9 897.42±215.37)mL,少于异体输血组的(23 081.87±546.23)mL(t=122.990,P<0.05);自体输血组异体输血量(954.32±143.42)mL,少于异体输血组的(10 474.18±376.87)mL(t=129.310,P<0.05);自体输血组术后3d血红蛋白(106.32±12.19)g/L、红细胞比容(0.39±0.19),均高于异体输血组[(86.18±3.25)g/L和(0.34±0.14)](t=8.744、11.633,均P<0.05);自体输血组术后3 d D-二聚体[(5.45±1.29)mg/L]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13.42±2.41)mg/L]均低于异体输血组[(8.56±1.47)mg/L 和(21.30±3.64)mg/L](t=8.710、9.887,均 P<0.05).自体输血组并发症发生率[6.67%(2/30)]低于异体输血组[36.67%(11/30)](X2=7.954,P<0.05).结论 自体输血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效果较好,且可降低输血并发症发生.
    • 吕斌; 王乾华; 刘淑香; 吴泉峰; 洪燕语; 赵磊; 翟闪闪; 刘兴会; 赵扬玉; 陈锰; 陈代娟; 胡晓静; 肖熹荣; 黄静; 王少帅
    • 摘要: 目的 探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IOCS)技术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应用指征.方法 收集2016年8月-2019年1月全国11家三级甲等医院剖宫产术中应用IOCS技术输血的产妇共1265例,根据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分为<1500 ml组(796例)和≥1500 ml组(469例).回顾性分析产妇及新生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检查征象、围产期及产褥期指标;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产妇术中出血量≥1500 ml的危险因素.结果 (1)1265例应用IOCS技术输血的产妇总回收血量共848001 ml,回输血量共418649 ml,相当于23258 U红细胞悬液,极大地节约了医疗资源.(2)<1500ml组和≥1500 ml组的中位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00 ml (300~1453 ml)和2335 ml(1500~20000 ml).两组产妇均无羊水栓塞、严重输血不良反应、休克、死亡发生.(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1.5,95%CI为1.1~1.9)、产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OR=I.7,95%CI为1.3~2.2)、子宫手术史(OR=I.8,95%CI为1.3~2.6)、前置胎盘(OR=1.9,95%CI为1.1~3.1)、胎盘植入(OR=2.6,95%CI为1.8~3.9)、胎盘内存在血池(OR=1.6,95%CI为1.1~2.3)、胎盘后肌壁异常(OR=1.8,95%CI为1.2~2.6)、胎盘凸向子宫前壁(OR=3.0,95%CI为1.3~7.0)是显著影响产妇术中出血量≥1500 ml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IOCS技术输血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相对安全、有效,节约了医疗资源,但需要严格规范其应用指征.
    • 陈麟凤; 常鲲; 陈岩; 何欣; 吴薇; 沈文彬
    • 摘要: 目的 探索一种方便有效的计算淋巴水肿脂肪抽吸减容术中失血量的方法,以建立术中自体血输注阈值.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淋巴水肿而进行脂肪抽吸减容手术患者的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测和手术相关信息,分析术中吸脂量、血性液体量、手术时间、患者体质量等因素对术中失血量的影响,构建术中失血量拟合公式,比较医生记录和公式计算的失血量之间的差异,并建立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阈值.结果 共收集1 136例脂肪抽吸减容手术患者资料,男65例,女1 071例,未输血组年龄中位数56岁,输血组55岁.手术前后体质量变化、术中吸脂总量、血性液体量、手术时间均与术中失血量呈正相关(Spearman 系数分别为0.590、0.584、0.560、0.520,P<0.01).Hemoglobin balance 公式计算的理论失血量为(753.0±418.2)ml,根据失血量计算值得到术中失血量拟合公式y(ml)=0.082×吸脂总量+365,根据公式计算出需进行自体血回输的吸脂量阈值为2 900 ml.结论 该研究构建了一种便于应用的脂肪抽吸减容手术术中的失血量计算方式,建立了脂肪抽吸手术进行自体血回输的阈值,从而确立了患者需要尽早输血的指征.
    • 沈国樑; 洪德飞; 张成武; 张宇华; 王知非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脾动脉加压灌注自血回输方法在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浙江省人民医院近3年腹腔镜下脾切断流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30例使用脾动脉加压灌注腹腔镜脾切断流术患者(观察组)与30例常规腹腔镜脾切断流术患者(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肝功能分级及脾脏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60例患者全部完成腹腔镜下脾切断流术,无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前后肝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脾动脉加压灌注腹腔镜下脾切断流术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术后血色素水平,可以为临床节省血资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小倩; 王欢; 段立双; 卫含伟; 朱娜娜; 郭建荣
    • 摘要: 目的 评价改良保存的自体血回输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机制与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因子1(MALAT1)的关系.方法 SPF级ICR小鼠,体重21 ~ 25 g,取糖尿病建模成功的小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r=10):改良保存组(I组)和普通保存组(O组).收集外周静脉血样,分别放入相应的保存液中保存7d,随后测定其血小板聚集率、血糖、血清糖化血红蛋白(GHB)和磷酸二酯酶(DPG)浓度、WBC.制备小鼠创伤模型后即刻回输自体血.于自体血回输后7、10和14 d时计算创面愈合面积百分比,回输后14 d时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RT-qPCR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β-肌动蛋白(FAP)、Ⅰ-型胶原(Col Ⅰ)、ColⅢ及其mRNA及MALAT1表达.结果 与O组比较,Ⅰ组自体血血糖、GHB、DPG、WBC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小鼠创面愈合面积百分比升高,Col Ⅰ和ColⅢ的阳性染色率升高,HIF-1α、VEGF-A、MMP-9、Col Ⅰ、ColⅢ、FAP及其mRNA和ALA T1表达上调(P<0.05).结论 改良保存的自体血回输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机制可能与上调MALAT1表达有关.
    • 赵晓谈; 温晓红; 黄金华
    • 摘要: 新生儿脐带结扎术是胎儿娩出后必要的医疗操作.目前临床上多采取早期结扎脐带(ECC)措施.但是,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分娩时采取延迟结扎脐带(DCC)措施,对增加新生儿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及铁储备、降低贫血发生率、改善心血管功能及氧合、增强免疫力等具有显著作用,而且对母儿均无严重不良影响.笔者拟就临床对适宜脐带结扎时间、胎盘输血影响因素、分娩时采取DCC对新生儿的影响及其潜在风险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