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手术后出血

手术后出血

手术后出血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36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4篇、专利文献690236篇;相关期刊183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等; 手术后出血的相关文献由131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岩、杨静、黄强等。

手术后出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690236 占比:99.95%

总计:690600篇

手术后出血—发文趋势图

手术后出血

-研究学者

  • 刘岩
  • 杨静
  • 黄强
  • 丁辉
  • 仇尚
  • 任培土
  • 何俊堂
  • 刘显峰
  • 吕黄勇
  • 周宗科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万亚玲; 张虹; 彭淑莉
    • 摘要: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息肉10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2例。研究组给予EMR治疗,对照组给予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分为出血组及未出血组,分析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25例,未发生出血77例。切除方式、息肉直径、息肉位置、病理类型、息肉数目、息肉形态是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促进患者恢复,但临床需重视上述危险因素,并早期采取预防治疗措施。
    • 惠磊; 李祥生; 岳双柱; 尹志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早期经脑回皮质手术与经脑沟裂入路显微手术对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差异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8例行超早期经脑回皮质手术(经脑回皮质组)和135例行经脑沟裂入路显微手术(经脑沟裂入路组)的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手术并发症及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经脑沟裂入路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经脑回皮质组(85.19%vs 64.06%,P=0.000);经脑沟裂入路组术后4周、12周时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35分者显著高于经脑回皮质组[(52.47±6.62)%vs(45.26±6.58)%,(68.95±8.95)%vs(62.28±8.64)%,P<0.01]。经脑沟裂入路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比例显著高于经脑回皮质组(74.07%vs 46.09%,P<0.01);经脑沟裂入路组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以及气管切开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脑回皮质组(P<0.05,P<0.01)。与经脑回皮质组同时间点比较,经脑沟裂入路组患者术后1 d、7 d的CD3、CD4细胞阳性率以及CD4/CD8比值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脑沟裂自然间隙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优于经脑回皮质手术,其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紊乱状态。
    • 马健; 何力宏; 王凌云; 翟亚楠; 李汛; 张磊
    • 摘要: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5岁,因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于2020年8月14日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行同种异体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供体来自23岁女性,重度颅脑损伤达到脑死亡状态,捐献前无既往病史,按照中国一类(C-1)器官捐献获取流程实施。采用肝肾联合获取法,获取过程顺利。供肝体外修整术中,仔细结扎和缝扎了下腔静脉上的小静脉分支,注气法检查无渗漏。缝扎了供肝各韧带中可疑的血管断端,查肝动脉未见变异,仔细检查供肝各部位.
    • 袁益兵; 陶义祖; 王有喜; 段永伟; 王芳
    • 摘要: 目的探讨等离子辅助下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鼾症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术后出血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等离子辅助下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治疗的740例鼾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32例)和未出血组(708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儿等离子辅助下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740例患儿术后出血32例,出血率为4.32%。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单因素分析,年龄、身体质量指数Z分数(body mass index Z score,BMIZ)、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鼾症家族史、扁桃体嵌入程度、术前诊断情况、平均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手术医师对等离子熟练程度以及饮食配合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儿年龄≥6岁、术前诊断情况、扁桃体嵌入程度、饮食配合度以及抗生素使用是治疗儿童鼾症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等离子辅助下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鼾症疗效较好,但术后出血危险因素诸多且复杂,年龄、术前诊断情况、扁桃体嵌入程度、饮食配合度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均会影响术后出血,可重点关注以降低术后出血风险,促进术后康复。
    • 邓罗义; 杨华; 宁旭; 彭国璇; 刘淼; 孙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手术患者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2例(54.39%),女52例(45.61%);年龄为(49.5±12.6)(24~76)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3.2±2.8)(17.3~29.5)kg/m^(2);其中35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其中双节段手术最多(55例,48.25%);手术方式以“经后路切开复位+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为主(48例,42.11%);术中采用自体输血61例(53.51%);使用氨甲环酸止血48例(42.11%);手术时间<180 min患者70例(61.40%)。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24 h失血量。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寻找24 h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手术节段、手术方式、输血情况、是否使用止血药以及手术时间与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存在相关性(均P<0.001)。结论 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是否使用氨甲环酸止血、手术方式、手术节段数量、输血情况以及手术时间均为术后24 h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因素;患者的性别、年龄、BMI以及合并基础疾病与术后24 h隐性失血量无相关性。
    • 周雷; 陶俊
    • 摘要: 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评估血小板计数对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预测价值,为评估EMR术后出血风险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于铜陵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348例病人的病例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分为出血组(n=29)和未出血组(n=319)。对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合并疾病、息肉情况、EMR操作情况等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出血组病人血小板计数(84.8±24.1)×10^(9)/L低于未出血组病人(141.0±49.9)×10^(9)/L(P0.05)。出血组中息肉分布于多个肠段的病人比例55.2%(16/29)和发生术中出血的病人比例48.3%(14/29)均高于未出血组的34.8%(111/319)及9.4%(30/319)(P<0.05)。单次息肉切除数量(2.8±1.3)枚和息肉基底最大径(1.1±0.2)mm明显高于未出血组的(1.8±0.8)枚及(0.7±0.2)mm(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单次切除息肉数量和息肉基底最大径是EMR治疗后迟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小板计数低、单次切除息肉数目多、切除息肉底径大是EMR治疗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
    • 孙鸣蔚; 林茹
    • 摘要: 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是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会影响患者预后,甚至直接或间接导致死亡.先心病手术后出凝血管理是围术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手术后早期以旋转式血栓弹力监测(rotational thromboelastometry,ROTEM)算法为导向的出凝血管理在国外心脏手术病人中广泛应用,但国内尚无统一规范的出凝血管理流程,本文就小儿先心病手术后出凝血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彭琳; 郑楷炼; 韩文军; 杨光; 吴巧; 梁玮玮; 陆小英
    • 摘要: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出血的临床特征,以期探寻高效、实用的护理应对策略.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2例行PD术后发生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出血时间、出血部位、生命体征、出血时伴随症状、外科处理措施及临床结局.结果 62例患者中19例(30.6%)为早期出血(24 h内),43例(69.4%)为迟发出血.36例次(58.1%)为动脉出血.43例次(69.4%)为腹腔出血.32例(51.6%)为C级出血.8例(12.9%)存在前哨出血.42例(67.7%)为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体.出血前23例(37.1%)存在胰瘘,12例(19.4%)存在腹腔感染等并发症.41例次(66.1%)出现休克症状.出血最早在术后0.3 h发现,最迟在术后869 h,中位时间为192.00(14.63,297.00)h.30例(48.4%)出血发生在护理交接班前后1 h.发现出血后立即给予输血扩容47例次(75.8%)、止血35例次(56.5%)、血管活性药物升压32例次(51.6%).31例(50.0%)患者在出血4 h内紧急行二次手术治疗,45例(72.6%)患者经紧急手术处理后治愈.建立了外科护士对处置的预案文本.结论 外科护士应熟悉PD术后出血的临床表现,提高对PD术后出血并发症的识别警示力.建立PD术后出血处置预案文本有利于提高护士对此类患者应急处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 罗晓双
    • 摘要: 目的 比较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义乌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输血方式分为自体输血组与异体输血组,每组30例.自体输血组采用自体贮存式输血方案,异体输血组采用异体输血方案.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和自体输血量、术前和术后3d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和凝血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自体输血组术后出血量为(9 897.42±215.37)mL,少于异体输血组的(23 081.87±546.23)mL(t=122.990,P<0.05);自体输血组异体输血量(954.32±143.42)mL,少于异体输血组的(10 474.18±376.87)mL(t=129.310,P<0.05);自体输血组术后3d血红蛋白(106.32±12.19)g/L、红细胞比容(0.39±0.19),均高于异体输血组[(86.18±3.25)g/L和(0.34±0.14)](t=8.744、11.633,均P<0.05);自体输血组术后3 d D-二聚体[(5.45±1.29)mg/L]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13.42±2.41)mg/L]均低于异体输血组[(8.56±1.47)mg/L 和(21.30±3.64)mg/L](t=8.710、9.887,均 P<0.05).自体输血组并发症发生率[6.67%(2/30)]低于异体输血组[36.67%(11/30)](X2=7.954,P<0.05).结论 自体输血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效果较好,且可降低输血并发症发生.
    • 沈才飞; 赵奎; 王黎明; 伍小鱼; 江海洋; 赵雅琴; 马双; 孙晓滨
    • 摘要: 通过采集2020年6月—2020年9月四川地区6家医院使用高频电刀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643例资料,包括息肉完整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等情况,分析高频电刀行结肠息肉切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显示患者中发生迟发性出血18例(2.80%),术后穿孔1例(0.16%).1 828枚息肉病灶均得到完整切除(100.0%).单因素分析显示直径≥10 mm、息肉形态为长蒂或侧向发育型肿瘤、病理为腺瘤性息肉、采取内镜黏膜切除术切除、采取混切1电凝模式是高频电刀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息肉直径≥10 mm(P = 0.001,OR = 3.575,95%CI:1.175~9.955)、息肉形态为长蒂或侧向发育型肿瘤(P =0.004,OR = 2.981,95%CI:1.233~14.858)是迟发性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内镜下采用高频电刀行结肠息肉切除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对于息肉直径≥10 mm、息肉形态为长蒂或侧向发育型肿瘤须警惕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