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3篇、专利文献192370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中国骨伤、医学临床研究、临床骨科杂志等;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的相关文献由5874位作者贡献,包括裴福兴、杨静、沈彬等。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63 占比:1.06%

专利文献>

论文:192370 占比:98.94%

总计:194433篇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发文趋势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研究学者

  • 裴福兴
  • 杨静
  • 沈彬
  • 周宗科
  • 康鹏德
  • 周勇刚
  • 周一新
  • 张先龙
  • 陈继营
  • 严世贵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姚黎明; 董昭良; 姚晓伟; 王连波; 贾晨光; 李卓; 刘丰胜
    • 摘要: 目的:探讨活动性髋关节结核行一期病灶清除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25例行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活动性髋关节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用药时间为4~8周,平均(6.20±1.22)周;所有患者术中均彻底清除髋关节死骨、脓肿、病变滑膜及肉芽组织,骨缺损区植骨选用截除的自体股骨正常骨质,选用非骨水泥生物型假体。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结核,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8个月以上,随访观察切口及病灶愈合、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指标变化、假体位置、髋关节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4~60个月,平均为(35.62±8.64)个月。术前1 d、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患者ESR分别为(41.64±12.10)mm/1 h、(23.36±5.87)mm/1 h和(9.88±2.01)mm/1 h;CRP分别为(43.60±10.35)mg/L、(14.00±3.16)mg/L和(3.80±1.19)mg/L;Harris髋关节疼痛评分分别为(18.40±4.73)分、(41.68±3.15)分和(43.52±1.33)分;Harris髋关节评分总分分别为(33.00±6.01)分、(92.52±3.64)分和(97.36±1.80)分。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ESR、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1 d(F=103.008,P<0.001;F=270.299,P<0.001),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疼痛评分和总分均较术前1 d明显改善(F=432.654,P<0.001;F=1832.393,P<0.001)。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未发生血栓形成、肺栓塞、关节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6周出现刀口中下段破溃,形成窦道,经搔刮换药2个月后愈合,其余患者治疗后均无积液和积脓,病灶顺利愈合。随访期内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未见病灶复发患者。结论:在规范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施行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活动性髋关节结核能明显减轻患者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良好。
    • 徐靖贻; 施春香; 张云; 陈迁
    • 摘要: 文章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直立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及发病机制、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及临床干预措施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张晓; 马胜利; 李磊; 韩田浦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123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1例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62例给予前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血液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脱氧吡啶酚(DPD)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Harris)各项评分、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可有效改善骨吸收状态、髋关节功能,降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安全性高。
    • 梁金龙; 赵永辉; 罗浩天; 陆声
    • 摘要: 目的探讨个性化髋臼导板在单侧全髋关节成形术(THA)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骨科选取人尸体髋标本20例(由昆明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提供)进行实验研究。每例标本右侧定义为导板侧,左侧定义为对照侧。经CT扫描后对每例标本髋关节行三维重建,计算并确定导板侧髋关节旋转中心(HJC)及旋转轴线,设计并制作与导板侧髋臼Harris窝表面形态一致的反向导板,辅助THA术中髋臼假体植入。测量术后导板侧髋臼假体与对照侧髋臼的外展角(β)、前倾角(α)、HJC与泪滴的垂直距离(H)和水平距离(W)并进行比较。采用Prism 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个性化髋臼导板与髋臼Harris窝贴合紧密且稳定性好。髋臼导板辅助臼杯假体植入后与对照侧髋臼方位对称。导板侧与对照侧β角分别为(49.9±4.1)°和(49.5±4.7)°,α角分别为(17.7±3.1)°和(18.3±3.5)°,H值分别为(21.6±2.8)mm和(21.9±3.4)mm,W值分别为(29.7±3.1)mm和(30.90±3.31)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个性化髋臼导板可做为辅助单侧THA术中髋臼假体准确植入的有效手段。
    • 梁金龙; 赵永辉; 罗浩天; 陆声
    • 摘要: 目的 探讨个性化髋臼导板在单侧全髋关节成形术(THA)中的应用.方法 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骨科选取人尸体髋标本20例(由昆明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提供)进行实验研究.每例标本右侧定义为导板侧,左侧定义为对照侧.经CT扫描后对每例标本髋关节行三维重建,计算并确定导板侧髋关节旋转中心(HJC)及旋转轴线,设计并制作与导板侧髋臼Harris窝表面形态一致的反向导板,辅助THA术中髋臼假体植入.测量术后导板侧髋臼假体与对照侧髋臼的外展角(β)、前倾角(α)、HJC与泪滴的垂直距离(H)和水平距离(W)并进行比较.采用Prism 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个性化髋臼导板与髋臼Harris窝贴合紧密且稳定性好.髋臼导板辅助臼杯假体植入后与对照侧髋臼方位对称.导板侧与对照侧 β角分别为(49.9±4.1)°和(49.5±4.7)°,α角分别为(17.7±3.1)°和(18.3±3.5)°,H值分别为(21.6±2.8)mm和(21.9±3.4)mm,W值分别为(29.7±3.1)mm和(30.90±3.31)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个性化髋臼导板可做为辅助单侧THA术中髋臼假体准确植入的有效手段.
    • 何明长; 曾祥鑫; 陈志达; 黄连水; 周亮; 许遵营; 翟文亮
    •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1例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为(42.38±3.42)岁(24~68岁).后柱和后壁骨折12例,双柱骨折7例,T型骨折2例;合并骨不连3例,骨折畸形愈合6例,异位骨化4例,股骨头半脱位5例,股骨头塌陷3例.骨折初次内固定手术至THA的间隔时间为(27.6±4.5)个月(6~62个月).收集病人手术前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通过X线、CT对假体状态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手术采取改良的Harding入路6例、髋后侧入路15例.术中需完全取出内固定物4例、部分取出10例、未取出7例.使用生物固定型假体18例、骨水泥固定假体3例.骨缺损采用结构性植骨2例,松质骨颗粒植骨13例.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1例,经二期翻修后治愈;并发坐骨神经损伤1例,经治疗半年后恢复.病人随访8个月~10年,平均6.5年.发生异位骨化3例,因无功能影响而未处理;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的(41.95±1.4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3.27±3.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73,P<0.001).结论 THA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应该根据内固定的位置、骨缺损的大小和位置,以及手术医生的经验而选择手术入路.术中不影响假体安放的髋臼内固定物可不取出,对预后无影响.
    • 汪世坤; 石波; 许瀚; 黄俊琪; 李宗原; 弋卓君; 臧永辉; 王思盛; 王蕤
    • 摘要: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postero lateral approach,PLA)和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早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行单侧THA的21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DAA组117例,PLA组99例,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双下肢长度差、髋臼位置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DAA组与PLA组相比,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手术时间更长,术后1、3、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更好,双下肢长度差更小,髋臼外展角位置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LA组出现1例假体周围骨折,5例脱位,9例肌间静脉血栓形成.DAA组出现4例假体周围骨折,21例肌间静脉血栓形成,34例大腿外侧麻木,21例股前区疼痛.结论 与PLA入路相比,DAA入路在术后早期恢复、早期康复锻炼、髋关节功能改善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手术损伤小,更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 付君; 刘承涛; 徐驰; 倪明; 李想; 柴伟; 张国强; 郝立波; 周勇刚; 陈继营
    • 摘要: 目的 探究性别相关的髋关节生物力学差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收治且由同一主刀医生完成THA手术的单侧股骨头坏死患者共76例,其中男43例,女33例,平均年龄51.24(22~80)岁.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测量THA手术前后患侧和健侧的髋关节生物力学参数,对比男女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参数的差异,以及差异与术后1年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男性组患侧髋臼、股骨和总偏距均大于女性组.术前男女两组患侧髋臼高度和偏距以及股骨高度均较健侧增大.术前男女两组患侧下肢长度较健侧平均短缩7.14 mm和7.55 mm.术后男性组患者股骨和髋臼的高度与偏距均大于女性组患者.术后男女两组的股骨和髋臼高度均较健侧增大,且男性组更明显.术后男女两组股骨偏距、髋臼偏距和总偏距的差值均较健侧减小.术后1年随访时男性组HHS评分高于女性组(96.0分比94.0分);女性组髋臼偏距增加与HHS改善值呈正相关.结论 性别差异对髋关节生物力学参数有一定影响,表现为女性组患者髋臼底深度较深,因而术中倾向于臼杯内移,导致髋臼偏距减小;且女性患者术中容易选择较大号的髋臼假体,导致总高度减小,即旋转中心内移、下移,最终可能影响术后功能恢复.
    • 宋莉; 董雪; 王旭莉; 郭志华
    • 摘要: 目的 观察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15例,根据手术麻醉方法 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予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仅予全凭静脉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麻醉后30 min(T2)、术毕(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变化,术后清醒镇静效果和苏醒时间,以及两组手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T1、T2、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与T0时比较虽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与T0时比较均升高,且以T2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最高,T3时又回落至T1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防止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波动,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程度,术后苏醒快,术后苏醒质量佳,且未增加手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
    • 徐征宇; 杜俊炜; 姜瑶; 刘江; 张衍; 耿硕
    • 摘要: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量逐年增多,手术技术、假体设计的进步使得髋关节置换术日渐完善,然而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包括下肢不等长、脱位、骨折、神经损伤、假体松动、感染等仍然是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更快的康复,术后患者更好的功能,更短的手术时间以及更长的假体使用寿命仍然是关节外科医师追求的目标.通过良好的术前规划并做到术中有备无患,尽可能恢复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包括股骨偏距和下肢长度等是获得良好预后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术前规划也经历了从基于X光的乳酸胶片模板到数字化二维模板,再到三维术前规划的演变过程.相对于CT检查,X线平片在评估髋关节形态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基于CT的三维评估可以最优化假体位置及大小的选择,并预估手术的困难.术前规划结合术中导航和手术机器人系统,近年来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质量控制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