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类
血红蛋白类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30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0篇、专利文献206430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等;
血红蛋白类的相关文献由1180位作者贡献,包括大石和之、陈刚、刘嘉馨等。
血红蛋白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6430篇
占比:99.87%
总计:206700篇
血红蛋白类
-研究学者
- 大石和之
- 陈刚
- 刘嘉馨
- 周文涛
- 大本泉
- 川边俊树
- 日下绘里子
- 李燊
- 杨成民
- 王学谦
- 王瑶曦
- 王红
- 万启军
- 佘军标
- 刘景汉
- 刘进
- 太平博晓
- 李敏
- 李涛
- 杨倩
- 梁伟
- 樊晶
- 胡德永
- 胡豪飞
- 陈超
- 万章
- 与谷卓也
- 付梅
- 何丽娟
- 何迅
- 余俐
- 兰燕宇
- 冈孝之
- 刘倩
- 刘兆强
- 刘先成
- 刘胜勇
- 刘辉
- 单晓洁
- 史敏
- 吴日荷
- 周青
- 夏烈文
- 姚丽
- 孙永安
- 孙瑾
- 孙阳
- 屈方政
- 岳文
- 张世忠
-
-
赵彬吉;
郭竞宇;
周佳瑾;
牟兰雪;
母桃娟;
张开艳;
吕云辉
-
-
摘要: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可引起红细胞和血红蛋白(HGB)增多,但对于OSAHS患者HGB增多发生率及其对临床合并症的预测价值尚无公认的结论。目的探讨OSAHS患者HGB增多发生率、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其对肺动脉高压和Ⅱ型呼吸衰竭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8—2020年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住院的1035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均衡基线资料,HGB增多者纳入HGB增多组(n=145),与之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匹配的HGB未增高者纳入HGB正常组(n=145);比较两组间多导睡眠监测(PSG)参数、临床检测指标和合并症发生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究HGB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GB预测OSAHS发生肺动脉高压和Ⅱ型呼吸衰竭的价值。结果OSAHS患者HGB增多发生率为16.8%(174/1035),其中男性患者HGB增多发生率25.7%(157/610)高于女性患者4.0%(17/425)(P<0.05),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重度的OSAHS患者HGB和HGB增多发生率均高于中度和轻度患者(P<0.05)。HGB增多组的OSAHS患者AHI、最长呼吸暂停持续时间(maxAT)、血氧饱和度小于9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TS90%)、红细胞计数(RBC)、HG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HGB浓度(MCH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甲状腺素(T_(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高于HGB正常组,平均血氧饱和度(MSpO_(2))、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低于HGB正常组(P<0.05);HGB增多组合并高尿酸血症、蛋白尿、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高于HGB正常组,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低于HGB正常组(P<0.05)。HGB增多患者HGB水平与BMI、AHI、maxAT、TS90%、PaCO_(2)、UA呈正相关(P<0.05),与MSpO_(2)、LSpO_(2)、PaO_(2)呈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maxAT、MSpO_(2)、LSpO_(2)、PaCO_(2)、血清肌酐(Cr)、UA为HGB的影响因素(P<0.05)。预测男性OSAHS患者肺动脉高压的HGB临界值为169.5 g/L,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9〔95%CI(0.504,0.893),P=0.033〕;预测男性OSAHS患者Ⅱ型呼吸衰竭的HGB临界值为181.5 g/L,AUC为0.836〔95%CI(0.682,0.989),P=0.005〕。结论昆明地区OSAHS患者HGB增多发生率高,HGB增高程度与夜间低氧程度及肺通气能力有关;伴HGB增多的OSAHS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合并症发生率更高。HGB增高的程度对男性OSAHS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和Ⅱ型呼吸衰竭的风险有预测作用。
-
-
于建博;
钱宝;
刘婉姣;
王廉;
王文博;
李艳丽;
姜状;
张敏;
孙丽芳
-
-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高级别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老年高级别颅内动脉瘤患者218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外科手术治疗,依据患者术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不良组60例(GOS 1~3分)和预后良好组158例(GOS 4~5分)。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高级别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70岁、吸烟、颅内动脉瘤家族史、入院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Claassen分级3~4级、Hurt-Hess分级Ⅴ级、后循环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直径≥15 mm、多发、颅内血肿量≥50 ml、手术时机≥3 d、脑室出血、白细胞计数≥20×10;/L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TC、TG、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年龄≥70岁(OR=1.737,95%CI:2.397~4.184,P=0.024)、Claassen分级3~4级(OR=3.522,95%CI:2.025~3.987,P=0.019)、Hurt-Hess分级Ⅴ级(OR=2.942,95%CI:2.492~4.095,P=0.031)、颅内血肿量≥50 ml(OR=3.673,95%CI:2.017~4.812,P=0.001)、手术时机≥3 d(OR=2.301,95%CI:2.485~4.128,P=0.028)、脑室出血(OR=3.012,95%CI:2.684~4.348,P=0.018)为老年高级别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Claassen分级、Hurt-Hess分级、颅内血肿量、手术时机、脑室出血为老年高级别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给予高危患者积极监测和有效措施改善预后。
-
-
侯思捷
-
-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早期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红蛋白(Hb)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柘城县人民医院已分娩的42例GDM产妇作为GDM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产妇42名作为健康组,收集所有入组产妇的于8~12周的产检资料,对比2组早期资料(包括临床相关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分析影响GDM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GDM组的年龄≥35岁、BMI值≥24 kg/m2以及有家族遗传的占比更高于健康组(P<0.05)。GDM组的HbA1c、H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ROC结果显示孕早期BMI指数、HbA1c、Hb水平及其联合检测均对妊娠期糖尿病具有预测价值(AUC=0.714,0.711,0.631,0.802,P均<0.05)。GDM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以及新生儿窘迫占比均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孕早期BMI指数、HbA1c、Hb水平与GDM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临床应早期做好预防和干预,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
-
田雨;
段冉冉;
赵莘瑜;
李燕飞;
范成河;
张怡琳;
王晓放
-
-
摘要:
目的利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以急性脑梗死为表现的Trousseau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以急性脑梗死为表现的Trousseau综合征患者49例,根据脑梗死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3分,17例)及预后不良组(≥3分,32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入院时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情况差异。使用LASSO回归筛选影响预后的变量,构建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H-L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所有患者中,病理类型为腺癌39例。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确诊肿瘤时间距脑梗死发生时间<6个月患者占比及肿瘤转移患者占比高,血红蛋白(Hb)水平及单抗凝治疗患者占比低(P<0.05)。LASSO回归显示,Hb水平和单抗凝治疗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入院时NIHSS评分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OC曲线显示,LASSO回归模型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71(95%CI:0.766~0.976),敏感度为0.875,特异度为0.706,H-L拟合优度检验P=0.978。结论在以急性脑梗死表现的Trousseau综合征患者中,Hb水平和单抗凝治疗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入院时NIHSS评分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
-
-
陈显;
姜健
-
-
摘要:
目的测试目前国内常用全血白细胞滤器的滤白效果及在血液制备过程中对部分血液制剂成分的影响。方法2020年3月采集符合要求的400 mL全血,混匀后均分为2份,每份200 mL,1份全血不滤白直接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FFP);1份全血用不同白细胞滤器(A、B、C、D组,A、B组为国产硬壳滤器,C组为进口软壳滤器,D组为进口硬壳滤器)滤白后进行残余白细胞计数,并测算4组全血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和储存期末溶血率。同时测量B、C、D组全血滤白前后FFP中Ⅷ因子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C、D组全血滤白效果符合《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4组全血滤白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储存期末溶血率(35 d)均符合国标要求,C、D组全血滤白后储存期末溶血率略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站在选择滤器时需综合考虑各项因素,以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
-
康元;
牛晓菁;
史秩菁;
李明雪;
王聪琳;
丛洪良;
田建立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对老年女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3年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2016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天津市胸科医院这两家医院门诊就诊的症状性老年女性心衰患者561例,排除了91例缺少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患者、7例患有严重血液病或恶性肿瘤的患者及99例失访患者,最终纳入364例症状性老年女性心衰的患者,根据HCT水平不同分为3组,HCT45%(HCT高水平组)117例。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HCT水平对老年女性心衰患者3年不良结局的影响。结果 与HCT低水平组比较,HCT正常水平组血钠、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左心室内径显著升高,HCT高水平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比例显著降低(P45%是3年全因病死率的影响因素(OR=1.041,95%CI:1.012~1.072,P=0.006;OR=3.091,95%CI:1.863~5.127,P=0.000;OR=0.986,95%CI:0.973~0.998,P=0.025;OR=3.429,95%CI:1.969~5.969,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和HCT>45%是3年全因病死率的影响因素(OR=3.357,95%CI:1.954~5.766,P=0.000;OR=3.842,95%CI:2.151~6.862,P=0.000)。结论 高HCT水平是3年心因死亡及全因病死率的影响因素。
-
-
何霁;
袁宁;
孙娜;
黄秋鹏
-
-
摘要:
目的 探究超微经皮肾镜碎石术(UMP)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和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经本院收治的108例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ESWL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UMP进行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NGAL及Hb水平,并比较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NGA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患者的血清NGAL水平达到峰值,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GAL水平在术后24、48及72 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肾绞痛、肾包膜下血肿、严重血尿、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UMP治疗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疗效佳,值得推广.
-
-
赵志颖;
金静;
喻蓉
-
-
摘要:
目的探讨年龄≥90岁住院老人衰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3月在我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年龄≥90岁老人146例,根据FRAIL量表分为衰弱组100例(≥3分)和衰弱前期组46例(1~2分)。收集入选者人口学特征、临床指标,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Morse评分评估跌倒风险,Braden评分评估压疮风险。结果2组临床诊断为高血压比例均最高。2组心功能分级、BI评分、Morse评分、Braden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衰弱组舒张压和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衰弱前期组,肿瘤比例及用药种类明显高于衰弱前期组(P<0.05)。舒张压<6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血红蛋白<90 g/L是年龄≥90岁住院老人衰弱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99,95%CI:0.067~0.854,P=0.032;OR=2.564,95%CI:1.048~7.924,P=0.045)。结论衰弱在年龄≥90岁住院老人中患病率极高,低舒张压和低血红蛋白是其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
-
-
阮素凤;
杨凡
-
-
摘要:
缺铁性贫血(IDA)是早产儿生后面临的最主要挑战之一.IDA严重影响早产儿的体格生长、免疫功能及神经系统发育.目前,尚无早期诊断早产儿IDA的特异性指标,并且对于早产儿IDA亦缺乏统一诊断和治疗标准.对于铁调素测定,可以早期特异性反映早产儿体内铁状态变化,并且可用于早期诊断早产儿IDA,而且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还可为临床制定早产儿IDA更精准诊疗方案提供依据.但是,对于铁调素与早产儿铁代谢的关系及其在早产儿IDA诊疗中的价值,迄今相关研究尚甚少.笔者拟就铁调素的作用机制、孕妇铁代谢对早产儿铁调素的影响、铁调素对早产儿IDA诊治意义及铁调素与铁过载的关系,对铁调素与早产儿IDA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
罗晓双
-
-
摘要:
目的 比较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义乌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输血方式分为自体输血组与异体输血组,每组30例.自体输血组采用自体贮存式输血方案,异体输血组采用异体输血方案.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和自体输血量、术前和术后3d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和凝血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自体输血组术后出血量为(9 897.42±215.37)mL,少于异体输血组的(23 081.87±546.23)mL(t=122.990,P<0.05);自体输血组异体输血量(954.32±143.42)mL,少于异体输血组的(10 474.18±376.87)mL(t=129.310,P<0.05);自体输血组术后3d血红蛋白(106.32±12.19)g/L、红细胞比容(0.39±0.19),均高于异体输血组[(86.18±3.25)g/L和(0.34±0.14)](t=8.744、11.633,均P<0.05);自体输血组术后3 d D-二聚体[(5.45±1.29)mg/L]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13.42±2.41)mg/L]均低于异体输血组[(8.56±1.47)mg/L 和(21.30±3.64)mg/L](t=8.710、9.887,均 P<0.05).自体输血组并发症发生率[6.67%(2/30)]低于异体输血组[36.67%(11/30)](X2=7.954,P<0.05).结论 自体输血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效果较好,且可降低输血并发症发生.